以下是含有研制的搜尋結果,共61筆
據「中國軍號」公眾號消息,11月5日,大陸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入列。8日下午,共軍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就福建艦部署地點、艦載機配備和中國海軍航母發展計劃等問題,接受記者書面採訪。
據觀察者網報導,北京時間11月1日4時58分,中國太空完成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神舟二十一號太空員乘組順利入駐「天宮」,又雙叒叕一張太空全家福新鮮出爐。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此次對接僅耗時3.5小時。這一速度讓美聯社直言驚嘆,「比以往任務縮短3小時,這創下了中國自主太空史上最快對接紀錄。」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北京時間」的發播運轉單位,為國家通信、金融、電力、交通、測繪、國防等行業提供高精度授時服務。但是這一單位也成了美國網路攻擊入侵的目標。近期,國家安全機關公開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實施的重大網路攻擊案。
據央視新聞報導,10月15日,大陸國務院以「強化標準引領保障作用,以標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第十六次專題學習。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升級,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據觀察者網報導,微信公眾號「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13日消息,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孫仲研究員團隊及合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Electronics》雜誌發表論文,在新型計算架構上取得重大突破。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殲-10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戰鬥機,自1998年3月首飛以來,它就備受矚目。後續在它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殲-10B、殲-10C、殲-10S等型號,它們不僅繼承了殲-10優異的飛行性能,更在氣動佈局、操縱系統、能源管理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提升。
據觀察者網報導,未來,讓火箭和衛星的生產效率和汽車一樣高,你有沒有想過?當前,中國航空航天工業正經歷一場悄無聲息卻可能改變行業格局的製造業變革。香港《南華早報》9月28日報導,在歷經艱難的結構性改革後,中國國有航天部門正引入一種被稱為「總裝拉動」的全新航天製造模式,這一模式受到了汽車行業精益生產原則的啓發。這一新體系的目標不僅是實現航天系統的快速量產,還要保證質量穩定、成本更低和靈活性更強。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婁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42屆大會期間,奈及利亞民航局局長克里斯·奧納·納喬莫(Chris Ona Najomo)告訴路透,隨著奈及利亞航空公司不斷接收更多飛機以擴充機隊,以及奈中關係不斷提升,奈及利亞民航局正在考慮為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進行適航認證。
大陸第11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近日在長春舉行,現場展出「RCT195B數據鏈跟蹤干擾站」等一系列防空雷達。前海軍艦長呂禮詩今天(20日)前往現場參觀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體系化建軍是否完整,不是完全只有飛彈,完全只有預警機,或者是戰機,現在的電磁頻譜戰是另外一個新的領域,解放軍在相關裝備的研發部署上占有優勢。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閱兵儀式,和世界人民一同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在雄壯的軍樂聲中,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乘車沿著寬闊的長安街,依次檢閱徒步方隊和裝備方隊,多型武器首次亮相。
據《科技日報》報導,8月30日,中國海油發佈消息,中國海上稠油熱採技術體系和核心裝備規模化應用取得關鍵性進展,海上稠油熱採累計產量超500萬噸,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海上稠油規模化熱採開發的國家。
8月1日至7日,受中共黨中央、大陸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高科技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和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等齊聚渤海之濱,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其中有8位40歲以下的專家人才代表參加,最年輕的33歲,他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馮建東。
據澎湃新聞報導,8月1日至7日,受中共黨中央、大陸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高科技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和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等齊聚渤海之濱,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本次休假活動以「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旨在勉勵專家們感懷山河壯美、厚植家國情懷,矢志報國、埋頭苦幹,奮力攀登新高峰、續寫時代新篇章。
據觀察者網報導,如果把中國400多所高校(大學)的數萬名科技愛好者,投入同一個機器人大賽的工程熔爐,會煉出什麼?上海交通大學交龍戰隊在 RoboMaster 2025賽季再次奪得全國總冠軍,成就了令人矚目的「四冠王」偉業。戰隊設有機械、電控、視覺(算法)和運宣四個部門,來自不同院系、專業和年級的100多位學子組成。
據澎湃新聞引述《澳洲時報》8月4日報導,美軍首次在澳洲部署「暗鷹」高超音速導彈,這是美在西太部署中程導彈的最新舉動。作為「護身軍刀25」演習的一部分,美國陸軍部隊首次向澳洲部署了「暗鷹」高超音速導彈。
據觀察者網報導,大陸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1.79兆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同期新高。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新名片,出口勢頭極為迅猛。
服役半世紀、守護我國空疆的F-5E/F「虎II式」戰機從2023年退出空防戰備第一線後,RF-5E偵察機也在今年7月4日於花蓮基地舉辦的隆重除役儀式中光榮的卸下重任;回顧F-5系列在台灣的歷史,不僅開啟我國自製戰機的濫觴,其衍生的戰機工藝更是影響深遠,並持續影響至今。
在1999年北約空襲南聯盟期間,當時作為南聯盟防空部隊一員的塞爾維亞第250防空導彈旅,因為擊落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而名聲大噪。這也是公開記錄中,防空導彈首次擊落隱形戰機的戰例。20多年後,這支塞爾維亞的英雄部隊因為公開展示新換裝的中國防空系統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列裝先進的中國武器裝備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塞爾維亞第250防空導彈旅如何看待中國的防空武器裝備?該旅防空指揮官達利博爾·亞歷西奇少校近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中國防空利器的使用體驗。
據觀察者網報導,今年5月,國星宇航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1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陷入動蕩:川普大砍航天項目預算,並因與馬斯克的私人恩怨,突然撤銷馬斯克好友賈里德·艾薩克曼的NASA局長提名。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畫」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據《中國財經報》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佈會上表示,前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去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中國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又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衝擊,在這麼大的基數上,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