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研究單位的搜尋結果,共258筆
數千隻蚊子正被無人機投放到夏威夷島嶼上,引起外界疑惑,原來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保育行動。
ITF 2025台北國際旅展今(7)日揭幕,應邀出席的總統賴清德在開幕致詞時強調,台灣要以觀光立國,善用好山好水與多元美食帶動經濟發展,政府將設定2030年達成觀光產值「兆元」目標,以觀光國家隊整合旅行業、觀光協會與各部會能量,以觀光立國、以觀光會友。
ITF台北國際旅展今開幕,賴清德總統點名發展國旅3大優勢,包括國人放假時間變長、經濟成長過程政府進行社會投資與補助、開放移工解決旅宿業人力缺口等,他也喊話「人民有錢有閒」了,接下來就要引導到觀光旅遊,吸引國際客來台旅遊,未來盼透過「北迴之巔」與「微笑南灣」2張名片,在國際打響台灣觀光名聲,以觀光立國,也以觀光會友。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0日在巴西城市貝倫(Belem)登場,將討論各國提交第3次國家自訂貢獻(NDC3.0),學者指出,台灣提出NDC3.0規畫2035年減量36至40%目標,將無法達成2050淨零,呼籲提高至52%,並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60%。
緯創3日宣布啟動「緯創算力捐贈計畫(Wistron Computing Power Donation Program)」,將自2026年起,每年捐出100萬小時GPU算力,免費提供給具潛力的國內外新創團隊與學術研究機構,在算力正成為新一輪科技競爭的關鍵資源之際,期能協助其跨越高成本的運算門檻,加速推動AI創新與產業升級。
緯創(3231)今(3)日宣布,啟動「緯創算力捐贈計畫」,自2026年起,每年將捐出100萬小時GPU算力,免費提供給具潛力的國內外新創團隊與學術研究機構,協助跨越高成本的運算門檻,加速AI創新與產業升級。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期盼藉此讓算力成為推動創意前進的力量,也讓更多人參與AI革命。
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算力正成為新一輪科技競爭的關鍵資源,代工大廠緯創3日宣布啟動「緯創算力捐贈計畫」,從2026年開始,每年將捐出100萬小時GPU算力,免費提供給具潛力的國內外新創團隊與學術研究機構,協助跨越高成本的運算門檻,加速AI創新與產業升級。
鴻海(2317)旗下鴻海研究院(HHRI)宣布,與量子運算軟體領導者QunaSys合作研究的論文,已獲得國際期刊Physical Review Research接受刊登,雙方未來將持續強化合作,加速量子技術落地與普及,推動全球量子產業生態系發展。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壽10月聯合發表《2024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大陸民眾的退休準備水準明顯不足。與往年相比,低收入人群的退休準備水準更明顯下降,高收族則有所提高,讓不同收入的差距更顯擴大。
工研院舉行新任院長布達典禮,院長張培仁致詞時妙語如珠,讓典禮笑聲不斷。他期許工研院是政府擬定產業政策、經貿談判時的軍師和幕僚,也希望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賺錢。
人工智慧熱潮席捲全球,雖能快速整理資訊,但在生成新聞方面,錯誤率仍高,歐洲廣播聯盟(EBU)協調、英國廣播公司(BBC)主導的最新研究指出,無論是哪種語言、地區或人工智慧平台,AI助理經常錯誤生成新聞內容,比例高達45%,存在至少一個重大問題。
2年前,ChatGPT旋風席捲全球,人工智慧(AI)頓時成為當紅顯學,當時,有「AI教父」之稱的班吉歐(Yoshua Bengio)大力疾呼,要求暫緩AI模型發展,強調應先聚焦制定相關安全規範,否則這項新興技術有造成人類滅絕的風險。
「第27屆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18日在關渡自然公園隆重登場,今年以「寶島鳥過客 The Passing Traveller 」為主題,有來自NGO、國際保育團體及學術研究單位,將近40個國內外單位參展,展示最新的候鳥研究與保育成果,除了專家講座外,也規畫親子遊戲、生態導覽及藝文表演,讓大人小孩寓教於樂、親近大自然,深入探索候鳥的奧秘及知識。
大陸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號18日發布全民防線-國家安全機關典型案例解析。案例中,有間諜入住民宿偷拍軍港,卻被火眼金睛的民宿老闆識破。
台中市外埔區是紅龍果重要產地,種植面積35.86公頃,年產量878公噸,外埔區紅龍果第一產銷班班長簡莉穗,長期致力於推廣優質紅龍果,研發出紅龍果啤酒,今年成為國慶晚宴飲品之一,也讓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力推外埔好滋味,不少民眾敲碗購買,簡莉穗則說,目前已有1、200人預訂,但啤酒限量只供預約。
202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包括日本的 Susumu Kitagawa(因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突破),而醫學獎得主之一也落在了日本的 Shimon Sakaguchi(與美國同僚共同發現調節型 T 細胞機制、揭示免疫耐受性)。這樣的發展,讓人好奇為什麼在亞洲,日本人在諾貝爾獎的舞台上頻頻出現,而像台灣這樣原本學術基礎不算薄弱的地方,至今仍未培育出台灣本土的得獎者?
202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包括日本的 Susumu Kitagawa(因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突破),而醫學獎得主之一也落在了日本的 Shimon Sakaguchi(與美國同僚共同發現調節型 T 細胞機制、揭示免疫耐受性)。這樣的發展,再次讓人好奇為什麼在亞洲之中,日本人在諾貝爾獎的舞台上頻頻出現,而像台灣這樣原本學術基礎不算薄弱的地方,至今仍未培育出台灣本土的得獎者?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僅以「運氣」作結,而必須回看長期的體制、文化與學術生態之間的深層互動。
新北市教育局辦理「高中與大學共創學習」,114學年度擴大計畫攜手政治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及長庚大學等超過12所頂尖大專院校,更首度邀請國家級研究單位農業科技研究院加入,打造橫跨AI、生醫、半導體到法政財經的全方位學習資源,協助高中職學生探索生涯方向、豐富學習歷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今(5日)宣布,將去年推出「羅東林場100年紀念特展」首度轉化為數位化線上展覽,正式上架至「蘭陽地區林業文史資料庫」平台。這場結合互動導覽、多媒體素材與珍貴影像的跨越時空數位展,讓民眾不必親臨現場,也能線上漫遊林場的百年記憶,體驗林業興盛年代的溫度與人情味。
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指數屢屢改寫新高,興櫃市場交投同步火熱,其中,鑫品生醫(4170)周漲幅達34.52%,躍居興櫃股周漲幅冠軍,而恆勁科技(6920)周漲29.32%位居第二;漢達(6620)周漲22.45%排名第三,展現買盤卡位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