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碑刻的搜尋結果,共24筆
位於萊茵河畔的法國亞爾薩斯省,在德法邊界附近距離斯特拉斯堡約十餘公里遠的拉旺澤諾小鎮,於2017年成立名為「軍事公園博物館」的私人軍事主題博物館。占地約7千平方公尺的新興軍事博物館,已躋身歐洲最大的二戰博物館行列,收藏的豐富程度與經營模式,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大陸近日迎來十一假期,有「五嶽獨尊」之稱的泰山景區,也湧入大批遊客潮。豈料天公不作美,遊客在登泰山期間卻遇到降雨和狂風,慌忙前往室內避雨,景區廁所也被人潮擠得水泄不通。只見畫面中,許多遊客因飯店房間供不應求,為因應山區的夜晚低溫,紛紛穿上雨衣、躲在小小的公共廁所禦寒,不少人也調侃表示,「這廁所比旅館還熱鬧。」
「2025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徵件活動」自啟動以來,吸引眾多書法愛好者熱烈參與,距離10月9日徵件截止日僅剩最後一周,主辦單位特別提醒書法愛好者把握機會,踴躍投稿,爭取在西安碑林展出作品。
位在黃土高原東北部的大同市,古稱平城、雲中,以盛產煤炭聞名,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因為地處晉、冀、蒙三省交界,自古即為軍事戰略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加上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西京),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較有影響力的大城市之一。
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西安碑林博物館共同主辦「2025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活動」,即日起至10月9日徵件,獲選作品將列為活動專書、巡迴兩岸展出外,並有機會前往碑林研習。
大陸央視網11日報導,國際灌排委員會10日在吉隆坡正式公布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國大陸申報的雲南元陽哈尼梯田、江蘇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門頭溝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等四處灌溉工程遺產,全部成功入選。
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派年僅18歲的霍去病西出河西走廊,連續擊退匈奴,打下4座重要城市酒泉、張掖、敦煌、武威,這些城市名字沿用至今,不僅象徵軍事勝利,更承載治理智慧與文化延續,成為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南京紫金山下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墓,遊客常注意到陵碑題字「眀孝陵」,並非熟悉的「明」,而是多了一橫的「眀」。有人戲稱這是「有月無日」,暗諷明朝命運不長;也有人懷疑是工匠出錯,但經大陸學者考證,這一差異其實與古文字的演變、陰陽風水觀念以及當時的文化氛圍密切相關。
西安碑林博物館今年完成改擴建,展出文物從800餘件增加至2000餘件,包括首次亮相的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碑刻珍品。為推廣書法、介紹西安碑林碑刻典藏,「2025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活動」,即日起至10月9日徵件,獲選作品將列為活動專書、巡迴兩岸展出。
「芒果要的就是你」實習生於15日深度考察中聯重科智慧工廠、嶽麓書院及長沙市博物館,並觀摩電影《聊齋:蘭若寺》,親歷現代工業文明與千年文化傳承的碰撞融合,全方位感受長沙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1950年6月25日凌晨4點,韓半島爆發一場撼動世界的戰爭,歷經三年浴血奮戰,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上午10點,戰火暫歇。然而,這場戰爭並未真正下句點,而是在北緯38度線附近劃設了一條 MDL 軍事分界線。南北雙方以此分界線各自後退2公里,形成寬約4公里的「非軍事區」(DMZ)。從此,韓半島一分為二,成為全球現今最為緊張的邊界之一。對許多韓國人而言,DMZ不只是地理上的界線,更是家族離散、民族悲劇的沉重象徵。2025年適逢韓戰75週年,DMZ作為這段歷史最直接的見證者,一直吸引無數人前來探訪,感受那段無法抹滅的傷痛,以及對和平的殷切期盼。
碑刻書法凝聚歷代名家創作精髓,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資產。為推廣書法藝術、倡導臨書學習,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西安碑林博物館共同主辦「2025臨古開新‧共書輝煌─西安碑林海峽兩岸臨書活動」,即日起正式啟動,徵件至10月9日止。
玄奘大學以「開山思源」為核心精神,於於5月7日隆重啟用「了中長老紀念園區」,同步舉行「選佛場」開幕典禮暨浴佛大典。活動匯聚漢傳、南傳、藏傳佛教高僧、學術界領袖、政商界貴賓及逾千名信眾,場面莊嚴盛大,園區導覽結合無人機空拍與即時投影技術,讓場外信眾同步感受盛典能量。入口處的紀念碑,刻著「開山思源-了中長老紀念園區」,由新竹市佛教會出資贈與,理事長真理法師與常務監事心空法師,在玄大董事長性廣法師與校長簡紹琦陪同下隆重揭碑,用表對玄奘大學創辦人了中長老開山闢地、建校興學之恩澤的無限緬懷與飲水思源。
大陸重慶位處巴蜀之地,在漫長歷史巨輪的轉動中,所留下的事蹟傳說,自然離不開英雄輩出、如史詩般精采的三國時代,尤其又以蜀漢劉、關、張、孔的故事最動人。
一九八O年後,宜蘭興起把同宗祖先墳墓整合為一個「家族墓」的興建風潮,我家族大長輩叔公們也趕上這潮流,為祖先們蓋了不算小的墓厝,讓祖先們齊聚一塊,也方便後人掃墓祭祖。三十三年後,為因應公所公墓公園化,父執輩決定幫祖先們搬家,火化成灰後先進暫厝區,待納骨塔完工再安置入內。
陝西省渭南市位於西安市東北方,北鄰渭水、南倚秦嶺,有著「西嶽」華山、關關雎鳩的洽(亦作合)陽、史聖太史公司馬遷的老家韓城等地,都是來陝西旅遊不可錯過的地方。渭南市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其中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漢太史司馬遷祠、倉頡廟,都是值得深度一遊之地。
清朝滅亡後盜墓橫行,清朝皇帝的陵墓也幾乎無一倖免,唯獨順治皇帝的清孝陵,300多年來卻沒人敢破壞,只因康熙皇帝曾在其墓碑上刻了15個字而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