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足跡的搜尋結果,共1,733筆
奇異果富含營養廣為人知,很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台灣也有生產奇異果,但因產量稀少、風味獨特,台灣奇異果在市場上成為供不應求的「搶手貨」,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台灣奇異果能在果樹上完熟後再採收,這時候的果實香氣、甜度與口感均達到最佳狀態,風味可以完勝進口奇異果。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特聘教授郭俞麟帶領團隊,利用電漿技術研發出一款釩液流電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FB),主打低碳製程、長壽命與高安全性,更有潛力幫助企業與家庭達成「電力自給自足」,若成功推廣,可彰顯儲能安全外,也能同時呼應到日前南韓政府資料中心因鋰電池起火的安全性提升問題。
大陸十一長假海關放假、中東地緣局勢、東南亞市場波動,材料-KY(4763)10月營收7.91億,年減44%,月增1%。今(10)日空方氣焰旺盛,股價跌幅在2%左右。
捷綠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宏權表示,他的職涯並非一開始鎖定環保產業,他早年在不同領域累積經驗,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他坦言「自己個性上喜歡服務群眾」,這份特質延伸到後來的醫療與環保產業。 從醫療器材到循環建材,跨度看似遙遠,但是核心精神始終一致,希望能藉由產業的力量帶來正向影響。他沒有刻意營造宏大的使命,而是以務實態度,把服務精神轉化為具體事業,從個人層面的「幫助人」到社會層面的「造福群眾」。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7日(星期五)至11月10日(星期一)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農業部以永續精神設立「農遊館」及「國家森林館」,運用「土地到生活的100%永續行動」及「山林製造」策展主題,透過精彩活動體驗及遊程商品行銷,邀請民眾體驗大自然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魅力,為國民旅遊旅遊注入永續行動力。
下班後喝一杯啤酒,是多數成年人喜愛的休閒之一,但你知道這金黃剔透的酒液,留下多少能源、運輸與土地的碳足跡嗎?知名酒商海尼根 (Heineken) 正在透過太陽能熱能儲存系統,來減少他們位於葡萄牙啤酒廠與麥芽廠產生的碳排,目標是要在2040年整個供應鏈實現淨零碳排!
受惠國產(2504)往低碳優勢的全建材集團佈局,旗下持股逾5成的上櫃公司惠普(8424)前3季稅後純益1.49億元,年增22.2%,每股純益(EPS)4.14元,第3季稅後純益4,688.9萬元,年增31.8%。
據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7日消息,面對美國代表發言中的指責推責,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當天在安理會氣候與安全問題公開會上兩次追加發言進行駁斥。耿爽指出,美國大開歷史倒車,公然稱氣候變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兩度退出《巴黎協定》,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最大的障礙。
走過45年的青青國際婚宴餐飲集團,面對婚宴市場因少子化逐年縮減,青青選擇以永續與創新突圍。總部協理謝偉鼎表示,現在的新人重視體驗與情感價值,「婚禮不只是飯局,而是一種有溫度、有故事的儀式。」隨著桌數縮減、賓客精簡,青青轉而強化客製化與花藝布置,讓婚宴品質更精緻。
台達電(2308)宣布取得全球ICT產業首張ISO 59004循環經濟認證,取證範圍涵蓋全集團的循環經濟管理機制,主要活動包含循環採購、循環設計、製程優化、資源回用與回收、廢棄物管理等,整體審查成績於滿分5分中獲5分的高度認可。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0月31日起於駁二Pinway八號倉庫舉辦為期3天的「海廢再生聯盟五周年」系列活動圓滿閉幕,會中除頒發「海廢再生影響力供應鏈獎」表彰執行海廢回收再利用績效卓越的成員,並同時展開「海廢再生聯盟五周年回顧展」,透過展覽瞭解海保署海廢再生聯盟過去五年的執行成果。
工研院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之「低碳與創新特用材料」場次,聚焦低碳足跡生質化學材料與創新材料在產業轉型中的應用與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5年臺灣特用化學品產值約1,648億元新台幣,較2024年產值衰退5.7%,轉型發展低碳與創新特用材料成為未來廠商轉型的方向。
弘裕企業以「零廢設計與循環再生」為研發核心策略,今年紡織展以自有環保機能服飾用布品牌「U」為亮點,發表單一材質的高機能環保貼合布料,兼具防水透濕、彈性舒適與可全回收三大特性,展現技術創新與永續價值並行的成果。弘裕圓滿結束2025 TITAS展後,將於11月29日至30日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2025 PERFORMANCE DAYS功能性紡織品展,積極搶攻國際戶外與運動專業市場,傳達台灣紡織的技術實力與永續競爭力。
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11月4日上午10時召開第36屆董事會,推選張滄郎為新任董事長。張滄郎表示,未來將帶領台肥持續朝「照顧農民、友善大地、節能減碳」方向前進,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讓台肥成為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永續典範。
國泰人壽長年致力落實永續行動,積極推動淨零轉型,31日宣布旗下「旅行平安保險」與「帳戶型醫療終身保險」兩項核心產品,通過國際新型碳中和管理國際標準ISO 14068-1審核,正式取得「產品碳中和」認證,成為全台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保險公司;而這兩項核心產品貼近民眾「出遊安心」與「長期健康」兩大生活場景,若民眾投保這兩項產品,也能延伸附加價值,進一步落實永續思維。
中鋼(2002)為迎合產品環境資訊揭露趨勢,於2022年完成23項鋼品「碳足跡」盤查報告書後,今年初展開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s,簡稱:EPD)認證之資料蒐集及環境足跡分析工作,逐步導入EPD制度系統。近日,中鋼旗下五大核心產品(包括鋼板、熱軋、冷軋、熱浸鍍鋅及電磁鋼捲)分別取得UL Solution及The International EPD System兩大認證平台之EPD認證聲明書,展現中鋼接軌國際綠色供應鏈及綠色轉型的決心。
近日印度郵政部(DoP)宣布與印度包裝研究所(IIP)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印度郵政體系的永續包裝解決方案,致力於減少全球最大郵政系統之一的碳足跡。
亞洲水泥長期深耕循環經濟與低碳轉型,在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主辦的第八屆「資源循環績優企業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資源循環組」金質獎肯定,展現亞泥在傳統產業中落實循環再利用、減碳創新與永續管理的卓越成效。
彰化銀行董事長胡光華分析,永續成為企業經營關鍵字,因此彰銀也積極推動綠色永續轉型,主要透過科學減碳(Carbon)、責任投資(Capital)、盡職授信(Credit)及普惠金融(Customer)等「4C永續願景」展開具體行動,並與國家同步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目標。
近年來,台灣觀光產業逐步回溫,旅遊不再只是移動的過程,而是一次與土地深度連結的體驗。疫情期間,本土文化、自然景觀與生活風情被重新發掘,帶動了在地特色旅遊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