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社會共識的搜尋結果,共588筆
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宣布重啟核電的評估報告12月初將完成審議,但長年反核的監委田秋堇等人7日公布調查報告,指3座核電廠耐震能力堪憂,請台電公司、核安會檢討改進;此外,昨傳出賴清德總統下令「民國116年重啟核電」,府方鄭重否認,強調未曾對重啟核三設定時間表,經濟部也發聲明駁斥「完全子虛烏有」。
外傳賴清德總統「親令經濟部不要綠電」、「2027年前重啟核三」,總統府今天否認,強調總統的能源政策立場從未改變。對於核三廠是否重啟,政府將秉持「兩個必須、三個原則」審慎以對。台電若依法提出計畫,政府將尊重專業審查,總統從未指示或訂定任何重啟時間表。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核能要不要重啟由專業來判斷。
攸關重啟的三座核電廠現況評估報告已躺在經濟部,部長龔明鑫6日表示,答應立法院在12月初前簽核,但他個人希望可以盡快在更早前核定(11月底)。之後安檢時間,他個人希望可以比原定提早,但有兩個不可控制的因素,分別是原廠配合時間與核管會審查。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日前正式啟動,臺灣證券交易所於官網《觀點》引述《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看法。她指出,這次制度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被當地警方指控涉毒,可能被判監禁至少2年,並可處3至9下鞭刑。國民黨議員劉美芳6日總質詢表示,現行矯正教育及查緝機制難以有效遏止犯罪,是否可針對性侵、毒品等重大犯罪,研擬考量鞭刑的遏阻力。新北市長侯友宜說,若社會多數民意支持採取更嚴厲手段,立法部門即可在制度中予以設計與明定。
台電日前已向經濟部提交國內核電廠的現況評估報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5日指出,目前評估核二廠與核三廠具備重啟機會與條件。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今(6)天表示,據了解是初步評估,未來台電仍須針對法制程序、社會共識,以及國家能源需求做完整說明。
AI從雲端走向邊緣,演進從模型開發、演算法精進,快速由企業布局推進到國際戰略層次,AI軍備所面對的競賽,也從單純的科技對決,進入一場深層的能源競爭博弈。這不僅是科技產業要事,而是一場國際主權與基礎建設競爭。OpenAI創辦人阿特曼(Sam Altman)說「電力就是新石油」(Electrons are the new oil),精準點出全球AI競賽的下一個戰場,隨著AI布局升級到主權AI,世界各國正快速地擘劃、因應這場能源之戰。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昨日舉辦「2025軍事新聞論壇」,並以「戰略溝通新時代:人工智慧與國際話語權」為題,邀請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AI在戰略溝通的應用及國際話語權的建構,透過理論與實務的驗證與整合,提升國軍整體媒體識讀及戰略傳播效能。
由外貿協會(TAITRA)與SEMI旗下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共同主辦的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10月29日至31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展出。共有450家業者使用近1,600攤位,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再生能源及淨零永續交流平台。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簡又新今(30)在總統府專題演說時,提及台灣核能政策是到該重新思考。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晚出席總統府記者會時表示,核三廠再運轉計畫由於社會度關注,目前正洽原廠及國外專家來台,參與自我安檢工作。
正值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之際,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王滬寧同志在紀念大會發表講話,闡述和平統一後台灣的「七個更好」。此前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發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號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匡宇29日在《華夏經緯網》撰文稱,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台海形勢和國際關係背景下,這些重大政治舉措是當前大陸加速反「獨」促統各項事業的重要環節,體現出三大鮮明的戰略意涵。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曾在專訪中提到「我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國民黨立委徐巧芯30日指出,她認為這是文化與歷史層面的自我認同,而非政治上的國家定位,中華民國是大家共同的國家認同,社會應該包容不同身分認同的表達,而非動輒貼標籤,亂扣紅帽子。
核三重啟見曙光!台電29日在立法院表示,核三現況評估月中已提交經濟部,等核可後,就可進行自我安檢,同步做再運轉計畫,過程1.5年。此時會提出重啟所需經費,需社會有共識,才可以向核管會提重啟,審查時同步進行設備更新,最快約3.5年。依照台電說法,核三2部機組如自我安檢與社會共識完成,並經過核管會審查,最快重啟時間點將落在2029年中。
立法院今(29)日舉辦「如何在核能治理法制化與透明化機制下精進我國核能安全與發展」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立法委員,透過核安角度探討台灣重啟核能的可能性,雖不少反對方擔憂核電廠具安全風險、核廢無解,但前台電核安總稽查王琅琛指出,台灣核電場皆為美規,遂可遵照美國作法,甚至針對核一、二、三廠的延役,早年其實都已經快取得執照了,不過因為福島核災延宕,但至今已重新凝聚社會共識,相信只要政府不反對,台灣絕對能做好核安。
央行決定啟動新臺幣改版計畫,不過,立委拿出前央行總裁彭淮南當年並不支持改版且曾說「新臺幣改版成本高達500億元」,質疑本次央行改版鈔券。央行28日晚間發布聲明說明本次改版構想,並強調改版成本沒有那麼高。
新台幣改版引發軒然大波,傳出要花500億元所費不貲,中央銀行28日解釋,外界所稱之500億元,主要係央行於2017年對新臺幣券幣全面改版所概估之成本,這其中包括硬幣成本約達400億元,不過由於硬幣改版成本高、價值低,目前需求已逐漸降低,且隨電子支付日益普及,未來將進一步減少,不在此次改版之列,故成本大幅降低。
當中國國民黨的支援者在選舉造勢場合高舉「我是中國人」的標語,這不僅是一場政治宣示,更是台灣社會認同深刻轉變的明確信號。
中央銀行24年來首度啟動新台幣鈔券改版計畫!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這次改版範圍只針對鈔券,硬幣未納入改版計畫,採逐年汰換方式,預計自117年開始逐年編列預算,預計每年編列的預算為50億元。對此,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昨(24日)在臉書發文問「大家覺得有必要花這個錢嗎?(不是都在推電子支付?)」結果有超過萬名按讚、超過5000則留言,不少人都喊「拒絕」、「錢太多」。
央行總裁楊金龍23日正式宣布,啟動新台幣現鈔改版計畫,針對現行五種面額鈔券全面翻新,這是央行睽違24年後首度啟動的改版計畫;民眾最關心新版鈔券主題內容,央行晚間以新聞稿指出,鈔券為國家象徵,為融合各方觀點,提升認同感、反映時代精神,新版鈔券主題的擇定將透過「新臺幣鈔券主題諮詢委員會」廣徵各界意見,並建立公民參與機制,以凝聚社會共識;啟動改版程序後,首張新版鈔券預定於主題擇定後2年半發行,其餘面額將陸續推出。
國內壽險業長年花費巨資進行外匯避險,成為龐大負擔。協助壽險公會研擬具體作法的會計師代表,22日提出「壽險業匯率評價在地化措施建議」,以及「長遠解決匯率風險」等四項提案的幾項原則建議,首先要求要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同時在財報上必須充分揭露數據,以及與公報不同之處的影響,以保護投資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