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神經多樣性的搜尋結果,共04筆
針對行政院公布16名新閣員,國教行動聯盟向3位新內閣閣員提出3點期待:期待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讓早療不再是一段漫長的等待;期待運動部部長李洋,將「適應體育」放進每個學校,使每位孩子都可以動起來;期待教育部劉國偉政務次長,為實習生補上一道守護的「法律之門」。期勉新內閣成員「一起把政策做成看得見的關心」。
我國8到15歲兒少每4人當中就有1人面臨精神健康困擾,但獲得醫療與支持服務僅10分之1。國教行動聯盟於今(30)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將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正名為「神經多樣性」,減少標籤化,提升兒少心理健康就醫率。
18歲陽光男孩「東東」今年錄取美國知名大學,令人難以想像的是,3年前的他被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症,常握拳用力敲打著自己頭部,還多次自殘自傷。醫師指出,歐美醫界將自閉症、過動症等列入「神經多樣性」範疇,臨床上僅有3分之1早療介入,其餘3分之2的孩童家長沒有病識感,等到發生問題就來不及了,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受到環境影響,而出現吸毒、輕生、從事詐騙等極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