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神經疾病的搜尋結果,共80筆
桃園市中壢區一名55歲女子與丈夫爭吵後,突然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情,經檢查確診為暫時性全面性失憶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邱詡懷指出,該病初期表現與中風、癲癇或其他神經疾病相似,若患者出現反覆詢問相同問題、無法記住剛才的對話、失去方向感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民眾若吃太多維生素,當心引發「維生素中毒症」。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舉例,維生素B6過量可能產生四肢麻木或肌肉無力,此外每天補充超過2000毫克的維生素C,則易引發腸胃不適、腎結石。他也建議,勿將營養品與能量飲同服,可能導致劑量超標。
美國女星伊莎貝爾泰特(Isabelle Tate)在當地時間19日逝世,人生永遠停留在23歲。所屬經紀公司21日證實噩耗:「我們深感悲痛,也徹底心碎。」
健亞(4130)21日公告,原訂11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辦理私募普通股案,據悉因國發基金不願意當徵求人,且健喬(4114)公開收購案失敗,首波危機解除,健亞董事會決議取消股臨會。不過市場認為,基於長期股權穩定,健亞將會以辦理現增案取代私募案。
台東許男嗜賭成性、積欠債務,20多年前拋家棄子,晚年因罹患惡性腫瘤及多重疾病而臥病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護理之家,有受扶養之必要,台東地方法院認為許男「無正當理由長期未盡撫養責任,情節重大」,裁定免除女兒的扶養責任,可抗告。
健喬擬以每股24元公開收購健亞15%至30%股權案,7日結果出爐,未達15%最低收購門檻,失敗告終。製藥業認為,健喬開出的收購價太低,且健亞股東對健喬欠缺信心,加上國發基金的角色被質疑,是此案破局的關鍵。
健喬(4114)擬以每股24元,公開收購健亞15%至30%股權,7日結果出爐,健喬未達15%最低門檻宣告收購案失敗;製藥業認為,收購價太低、沒有善意和股東對健喬欠缺信心,加上國發基金的角色被質疑,是此案「破局」的最大原因。
家中常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很可能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醫師黃軒指出,塑膠餐盒、芳香劑、清潔劑、不沾鍋、殺蟲劑,有些不是不能用,而是用錯方式導致傷身,進而增加罹患癌症或神經疾病的風險,只要稍微改變習慣,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長聖國際生技(6712)宣布,將併購聖展生技,跨足外泌體新藥與神經退化疾病治療領域。長聖將透過增發新股,以0.333股換聖展1股的方式,併購聖展,換股總金額約17億元,藉此充實、強化長聖產品與技術組合。
國內藥廠健喬(4114)日前宣布公開收購另一家藥廠健亞(4130),昨(25)日晚間健亞董事長陳正寫給股東一封信,直指健喬收購價過低,希望股東審慎思考是否要將持股賣給健喬。
全台約200萬人深受偏頭痛困擾,尤其20至40歲年輕女性更是高風險族群。醫師指出,許多國人存在「吃止痛藥就好」的迷思,但偏頭痛並非一般頭痛,而是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引發身心疾病甚至失能,應積極就醫,採取預防性治療,遠離偏頭痛折磨。
陽明交大學研發出突破性的「毫秒級無線腦神經調控技術」,在動物實驗中已能夠在極短時間內無線精準控制腦波。此研究發表於頂尖國際期刊《先進醫療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同時也已獲得發明專利。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腦部健康已成為國家級健康議題。由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高明見發起的「台灣腦健康協會」,於7日舉行「2025年度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國內有關中風、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等3大腦神經疾病專家,針對預防、診斷、治療等最新進展,進行深入講解及探討,除了促進腦健康的學術研究之外,盼望藉由知識的推動與普及,進而提升國人腦健康水平。
昱展(6785)受惠授權夥伴Indivior將資源聚焦在戒毒癮藥物NDV-60001(ALA-1000),已在10個收案中心啟動多重劑量藥物動力學的收案,明年正式啟動三期臨床試驗,8月以來吸引買盤進駐,22日以208元作收,上漲3.48%,成交量1,106張。技術面均線、KD指標均為多頭排列,後市有利。
現代人注重養生,常會選購營養保健品。不過,婦產科醫師邱筱宸提醒,營養補充保健品不是越多越好,過量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尤其是維生素B12、葉酸、鐵質等6大常見營養素,若補充過量,反而可能導致手麻、便祕,甚至傷害肝臟,補充前應諮詢醫師的意見。
帕金森氏症長久以來,多被視為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但最新研究發現,帕金森氏症有可能是因患者的腎臟先出現異常的蛋白質,再往上傳送到大腦,才造成大腦損傷與致病,研究人員認為,清除血中異常的蛋白質,可望成為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新契機。
嘉義市第15屆許世賢博士紀念音樂會28日在文化局音樂廳舉行,此次特別串聯關懷「FIRES(發熱感染相關性癲癇症候群)」罕見疾病的行動,希望喚起大家關懷罕病家庭,也彰顯推動台灣民主政治、被譽為「嘉義媽祖婆」的許世賢也是懸壺濟世的醫師。
近期國際情勢劇烈變動,資本市場投資趨向保守,安成生技(6610)撤銷113年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改為辦理私募普通股現金增資,由大股東新陳投資全額認購。
安成生技(6610)23日召開董事會,考量近期國際情勢劇烈變動,資本市場投資趨向保守,決議撤銷2024年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案,改為辦理私募普通股現金增資,由大股東陳志明主導的新陳投資全額認購。該私募案每股9元,總募集金額為1.8億元。
猝睡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研究顯示發病高峰落在青春期和20多歲,患者會在白天不由自主地入睡、肌肉突然無力導致猝倒、入睡或醒來時出現幻覺,及發生俗稱「鬼壓床」的睡眠癱瘓。患者因為難獲得深層休息,導致精神不濟,常被誤解為懶惰、情緒障礙或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