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科學技術的搜尋結果,共517

  • 陸首台極紫外波段物質吸收譜台式化儀器成功研製

    陸首台極紫外波段物質吸收譜台式化儀器成功研製

    大陸央媒《科技日報》6日報導,安徽國科量光技術有限公司(國科量光)4日在合肥發布大陸首台極紫外波段物質吸收譜台式化儀器,標誌著大陸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實現重要突破,為關鍵檢測技術自主可控再添大陸國產力量。

  • 科技文化生態遊 紫霞岩藏愛情

    科技文化生態遊 紫霞岩藏愛情

     舜帝陵被九嶷山群峰環抱,主線以舜源山、娥皇峰、女英峰這三座名山展開。舜源山峰勢雄偉,林木蒼翠,相傳為舜帝崩逝之處;娥皇峰與女英峰並立相望,娥皇峰秀中帶剛,山形似雲中端莊女子;女英峰則以潔白石峰著稱,線條柔美如亭亭淑女。相傳二妃因追隨舜帝至此,悲泣化為雙峰,象徵忠貞與至愛。三峰相依成景,被譽為「舜德、妃情、山靈」,集自然奇景與人文傳說於一體,是九嶷山最具靈性的標誌。

  • 台灣數位實力驚人!IMD排名第10 關鍵指標居榜首

    台灣數位實力驚人!IMD排名第10 關鍵指標居榜首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4日公布2025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5, DCR),在全球69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台灣總體排名第10名。指標中,「資訊科技與媒體股票市場資本額GDP占比」續位居榜首。

  • 你的頭髮有點乾枯毛躁!2025十大開架護髮品牌揭曉

    你的頭髮有點乾枯毛躁!2025十大開架護髮品牌揭曉

    你的髮絲值得最好的呵護

  • 《韓股》AI帶旺晶片股 KOSPI大漲

    投資人看好AI將推升晶片公司獲利表現,周三南韓KOSPI指數盤中大漲1.61%,報4074.95點。

  • 廚餘危機 地方籲中央統整去化

    廚餘危機 地方籲中央統整去化

     非洲豬瘟爆發,各縣市廚餘去化壓力提高,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3日出席行政院會時點出,全國每天產生2115噸廚餘,其中1324噸當養豬飼料,中央宣布廚餘禁養豬後,許多縣市處理量能都趨飽和,不得不進焚化場,但多水高鹽的廚餘會傷害爐體、增加空汙,建議中央精準盤點廚餘產生量及處理量,並做好跨縣市支援合作的前期協調與資源配置。

  • 餵廚餘看法兩極 學者:應有配套

    餵廚餘看法兩極 學者:應有配套

     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黃靖文表示,新北市有9成的養豬戶都是使用廚餘餵養,認為廚餘餵養是最天然的方式也是台灣驕傲,在成本上也有差別,大部分的養豬戶都是遵守高溫殺菌等方式在處理廚餘,希望不要因噎廢食。嘉義縣養豬協會理事長黃火輪則說,廚餘是病毒來源,早在口蹄疫爆發時,很多豬農就倡導廚餘禁止養豬。

  • 社評/看大陸經濟 不能戴有色眼鏡

    社評/看大陸經濟 不能戴有色眼鏡

     大陸經濟究竟是好還壞,因《人民日報》連刊8篇高唱「中國經濟健康、制度優越」的專文,再度掀起論戰。以《經濟學人》為代表的西方媒體,不改一貫看衰中國經濟的立場,認為大陸面臨消費疲弱、產能過剩、房市低迷及通縮陰影等多重挑戰,前景堪慮,官媒卻無視嚴峻的現實,自詡「制度優越、體質健康」,只是吹哨壯膽。

  • 旺報社評》看大陸經濟 不能戴有色眼鏡

    旺報社評》看大陸經濟 不能戴有色眼鏡

     大陸經濟究竟是好還壞,因《人民日報》連刊8篇高唱「中國經濟健康、制度優越」的專文,再度掀起論戰。以《經濟學人》為代表的西方媒體,不改一貫看衰中國經濟的立場,認為大陸面臨消費疲弱、產能過剩、房市低迷及通縮陰影等多重挑戰,前景堪慮,官媒卻無視嚴峻的現實,自詡「制度優越、體質健康」,只是吹哨壯膽。

  • 政策不友善 亞洲赴美留學生驟減

    政策不友善 亞洲赴美留學生驟減

     受到川普政府嚴管留學生影響,根據美國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國和印度留學生簽證急遽下降,導致今年8月自亞洲赴美的留學生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4%,為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點。

  • 台灣科普環島列車抵台中 偏鄉孩子搭上科學探索之旅

    台灣科普環島列車抵台中 偏鄉孩子搭上科學探索之旅

    「台灣科普環島列車」今年邁入第10年,今日開抵台鐵新烏日站,台中市教育局邀請全市國中小師生參與「車站玩科學」活動,現場設有多元闖關與體驗課程,讓孩子親手操作、從玩樂中學習。

  • 工研院APEC研討會 聚焦5G智慧製造

     為強化亞太地區5G智慧製造合作,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與APEC科學技術創新政策夥伴關係小組(PPSTI)共同支持,由工研院於10月15日至16日舉辦「APEC 5G智慧製造國際研討會」,邀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智利、祕魯及臺灣等十個APEC經濟體的產、官、學、研專家,聚焦在製造場域的5G創新應用與政策推動,並以「5G智慧製造驅動產業新動態」、「以智慧製造打造可持續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及「透過數位化轉型推動智慧製造創新」三大主軸展開,藉由多方經驗交流,共同打造具韌性與永續性的亞太供應鏈。

  • 諾貝爾獎榮耀難掩科研隱憂 日經費停滯 陸飆升36倍

    諾貝爾獎榮耀難掩科研隱憂 日經費停滯 陸飆升36倍

    今年有兩位日本人分別拿下諾貝爾生醫獎與化學獎,是2015年以來,時隔10年再出現日本人同時在兩個領域獲獎的情況。兩位得主都提到須進一步加強對年輕研究者的支持。因諾貝爾獎得獎成果,多為20-30年前的研究,這段期間日本各大學的研發經費基本上持平,但與中國等其他國家驚人的增幅相比,日本已被遠遠拋在後面,科學技術實力可能弱化,引發危機感。

  • 反映經濟運行  陸前3季財政收入呈增幅逐季回升趨勢

    反映經濟運行 陸前3季財政收入呈增幅逐季回升趨勢

    據新華社引述大陸財政部指出,今年前3季的全大陸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6.39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0.5%。分季度來看,第1季下降1.1%;第2季由降轉升來到正成長0.6%,直至第3季增長2.5%讓增幅明顯提高。

  • 李強召開經濟座談會 與會8人超狂背景曝

    李強召開經濟座談會 與會8人超狂背景曝

    據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4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徐奇淵、陳斌開、楊赫、張瑜、李洪鳳、江鑫、周宇翔、葉國富等先後發言。大家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頂住壓力、穩中有進,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大家還就更好地實施宏觀政策、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 諾獎得主批川普扯中國明朝   到底發生什麼事?

    諾獎得主批川普扯中國明朝 到底發生什麼事?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3位得主,得知獲獎後砲轟川普政府對高等教育及科學研究的攻擊,是「中國明朝以來的最大烏龍球」。明朝發生什麼事情,為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批評川普時,會扯到明朝?

  • 各國怕了大陸?台灣與加拿大經貿協議遭爆卡關   外交部這樣說

    各國怕了大陸?台灣與加拿大經貿協議遭爆卡關 外交部這樣說

    日新亞洲近日報導,多國因中國施壓對台投資趨於保守,台加投資協議遲未簽署。對此,外交部指出,台灣與加拿大是合作密切的理念夥伴,雙方已有次長級對話平台,在衛生、經貿、科技及關務等領域均持續擴大合作,顯示兩國在印太地區的互動愈加深化,台加雙方都樂見持續深化各領域的合作。

  • 川普政策發酵?8月亞洲赴美學生人數創新低 暴跌近24%

    川普政策發酵?8月亞洲赴美學生人數創新低 暴跌近24%

    受到川普政府嚴管留學生影響,根據美國官方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國和印度留學生簽證急遽下降,導致今年8月自亞洲赴美的留學生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4%,為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點。

  • 廚餘發電難度高 學者指餵豬最好

    廚餘發電難度高 學者指餵豬最好

     國外已行之有年的廚餘發電能源化,成為台灣擴大再生能源新選項。鑑於現行廚餘發電效益跟國外沒得比,再利用的廚餘量也少,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蘇忠楨直言,依照台灣多年廚餘去化經驗,最好方式還是直接餵豬。不過,屏東科大生物資源研究所教授蔡文田則認為,在躉購訂價、綠電憑證等誘因下,廚餘發電仍具發展潛力。

  • 廚餘回收藏黑數 減量恐淪假象

    廚餘回收藏黑數 減量恐淪假象

     廚餘若要能源化,須有足夠的廚餘量,而據環境部統計,近年家戶廚餘回收量逐年下降,從2018年約60萬公噸減少至2024年約50萬公噸,但仍有多個縣市今年1至4月每個月的廚餘回收量增加,尤其高雄市與去年同期比較,平均每月增加3202.25公噸最為明顯。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