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學館的搜尋結果,共58筆
台灣人越來越愛逛博物館!
香港科技大學
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上周甫落幕,會場附近街道周二(21日)下午發生搶案。一名男子當街勒住一名婦人的頸部行搶,婦人的勞力士腕表遭劫。大阪府警公布搶匪外貌衣著資訊,並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全球不到3000隻,目前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主要棲息地在大陸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年有東方白鸛南下過冬時迷路飛來台灣,目前約有8隻留在雲林縣麥寮鄉,而韓國金海市2022年時曾引進2隻嘗試復育, 近日舉辦野放3隻東方白鸛的活動,沒想到其中1隻疑似被關在籠子裡面太久,受到悶熱與壓力影響,籠子打開後無法自行站立、展翅,最後更直接滾下斜坡,並在3天後死亡,引爆輿論。
台南市立博物館10月1日起更名為台南市歷史館,「南市博」調整為行政組織,整合新納入南瀛天文館、兒童科學館及原有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館、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等館舍,未來串聯天文、考古、歷史等跨館聯展,深化館舍特色,但兒科館將退場轉型,讓不少人唏噓,時代的眼淚再+1。
台南兒童科學館無預警宣布將從10月1日起停止營運,消息曝光讓許多家長嘆「可惜,小孩很愛的地方」、「時代的眼淚再+1」,不少市民也關注下一步,對此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黃雅玲表示,文化局已展開後續規畫,未來將充分利用館舍地理優勢,規畫部分空間延續藝術與文化展演,讓建築物在轉型後持續發揮公共功能。
台南市兒童科學館啟用至今已47年,一直是家長帶孩子出遊的選擇之一,不料館方昨(18日)突宣布,10月1日起終止營運,不再對外開放,並說明因應組織整併,北區兒童科學館將進行空間改善與再利用規劃。消息曝光後,一票家長錯愕不已。
今年6月30日晚間,有日本民眾在高知市的夜空中拍下一道不斷搖晃、飄浮的詭異光點,就連氣象專家都難以解釋。而高知縣「未來科學館」的工作人員在看完民眾拍下的影片後,也向媒體表示:「確實屬於不明飛行物(UFO)。」
國科會國家火箭發射場域落腳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屏東縣議員林采穎今(23)日在議會質詢時表示,請縣長重視國家太空中心的設置,與周邊村落睦鄰關係。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會協助向太空中心爭取睦鄰並向部落說明,也會結合發展科普。
「大人才做選擇,小孩子全都要!」為迎接今年盛夏出遊潮,臺南市文化局推出2025臺南夏日藝文行旅提案,即日起活動懶人包可於官網下載,提供民眾七大活動主題,邀請親子同來臺南享受限定多元活動,不論是到博物館、古蹟、圖書館,都能享受到藝文與科學知識的洗禮,搭配穿街走巷的美食與文史導讀,要讓大人小孩共度回憶滿滿的夏日行旅。
彰化縣埔鹽鄉大園國小是全校僅有39位學生的偏鄉小學,校方為讓學生打開國際視野,努力為學生募集2/3的經費,再由學生負擔1/3,全校5、6年級7成小朋友開心圓夢參訪日本,並與千葉縣多谷町立久賀小學校進行交流,有同學挑戰打陀螺發現「日本的陀螺比較難打」,多數同學首次出國,對這段國際互動體驗更覺新鮮難忘。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113學年度技藝競賽新北市獲得45座金手獎、68優勝及4團體獎佳績, 26名得獎學生獲海外研習機會,5月將分批前往英、日、韓深度見學。新北市教育局今(29)日舉行「新北金手國際見學發布會」,宣布將補助師生機票、住宿及課程費用,支持新北技職教育與世界接軌。
國際級化石「潘氏澎湖鱷」回歸,沉寂10年的澎湖化石館,全新規劃常設展「澎湖水道傳奇」,讓這隻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完整的大型古脊椎動物化石原件展出,26日上午再風光開幕。
為城市互訪並深化產業交流,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24日率市府團隊訪韓,訪團抵達韓國後,前往參訪首爾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博物館,隨後拜會韓國觀光公社,針對深化觀光合作、推動雙向旅客交流進行廣泛討論,攜手打造台韓觀光新局。
台中一中創校逾百年,實驗室收藏上百件距今70、80年古董級實驗器材,物理科教師賴奕豪率先展開整理工作,在科學館4樓布置展示空間,後多位師生加入知識考究與編撰工作,試圖挖掘復刻從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珍貴教具,如今已編撰出52篇器材介紹,也讓這些儀器重新在教學中發揮意義。
宜蘭縣中小學有部分建築逼近50年使用年限,經縣府教育處盤點後,向教育部提報宜蘭市復興國中體育館等4棟建築拆除重建計畫,估計所需經費達6.8億餘元,縣府盼能獲得補助,以提供師生更舒適的教學空間。
澎湖化石館,為了迎回2006年在澎湖西嶼鄉內垵村發現的潘氏澎湖鱷化石,當鎮館之寶,正重新規劃展覽空間外,並預定在五月花火節時重啟用開放。原本館內展出的海洋巨獸「吉貝長鬚鯨」,也在專家考證後,正名為「布氏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