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技台灣的搜尋結果,共196筆
大會執行長陳振茂指出國家建築金質獎「規劃設計類」、「施工品質類」、「公共工程類」、「建材設備技術工法類」及「國家優良建商營造商認證標章」,本次甄選共計84件得獎作品,獲獎如德運建設、全球人壽保險、洋基工程、亞昕國際開發、三井工程、榮工工程、皇昌營造、宏昇營造…等信譽良好的企業,公部門包含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新竹市政府、臺中市政府水利局、雲林縣交通工務局、交通部觀光署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多件公共建築作品參與角逐,精彩作品符合人性化考量與創新設計,巧妙結合周遭環境優勢,成為市民活動休憩的場域,透過金質獎嚴謹、公正、公開的甄選肯定,影響台灣建築文化、提昇居住品質,受到各界高度肯定,未來將持續落實「生命建築.希望台灣」的願景,迎向永續發展新視野。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格斯科技、台灣新智能、長庚能源三家國內鋰電芯廠同台競技,格斯科技(6940)在1樓I1010展位,今年主打二款儲能系統-PowerCore 520V/300kW UPS高壓備援電池系統及線條流暢、造型美觀的15度電家庭儲能設備。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10時在韓國釜山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雙方會談歷時約1小時40分鐘後結束,未談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認為,「台灣議題」不見得成為干擾美中貿易談判的因素。但雙方未談,不代表不重要,AIT新任主席仍懸缺,國安高層應審慎評估目前台美關係之變化及發展。
台積電擴建二期新廠進度引外界關切,中科管理局29日指出,台積電規畫1.4奈米製程廠,預計2028年量產,將興建CUP設備廠、FAB晶圓廠及辦公大樓3棟,中科管理局已核發3張建照。另台積電17日已申報開工,至於何時正式開工?則是相當低調。
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盛大的企業獎項「第22屆國家品牌玉山獎」頒獎典禮於10月21日晚上7時於中油大樓國光廳盛大舉行,產、官、學界菁英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蕭副總統等多位政府首長親臨致詞及頒獎,肯定所有得獎人的成就是臺灣的驕傲。
文化部長李遠今天出席「2025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國際研討會開幕式」致詞表示,文化科技不斷進步,就連國際導演李安都曾跟他說「不能再用傳統方式拍電影」:面對科技帶來的方便,未來台灣的發展有3個I,包括AI、IP和Innovation(創新),透過科技幫忙推廣台灣多年累積的文化。
2025年台灣科普環島列車20日啟動,展開為期6天的全台科學之旅。數發部今年設計四項與智慧通訊相關的基礎科普活動,強調與國科會及跨部會、產學研夥伴共同推動的「台灣科普環島列車」,能透過從小培養對通訊等科技的理解與興趣,期望未來孕育更多投身數位發展的專業人才。
「2025臺灣科普環島列車」20日自台北車站啟航,展開為期6天的全台科學之旅。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表示,科普列車走過10年,最珍貴的成果就是孩子們從「知識接收者」轉為「科學傳播者」。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將於10月17日於新竹縣竹北市中興里集會所辦理「2025年新竹地區現場徵才活動」,計有兆赫電子、台灣矽科宏晟、緯創資通等共計26家知名廠商,現場提供高達1393個優質職缺,最高祭出月薪100K搶人才,有求職、轉職或是想重返職場的民眾可把握機會。
AI熱潮席捲全球,市場不時傳出AI泡沫論,對此,HPE(慧與科技)台灣暨香港董事長王嘉昇認為,如此看法低估AI長期影響力與應用深度,AI應用才剛開始,很多潛在場景尚未被發掘,是一個無限的市場;而隨個人用戶逐漸養成AI工具的使用習慣,企業導入AI速度也將加快,企業AI與主權AI將成為未來支撐產業的兩大支柱。
台商電路板全球產值在2025年第2季展現強勁成長動能,根據TPCA統計,台灣PCB製造產值達新台幣2182億元,年成長14.4%,累計2025年上半年產值達4236億元,年增13.8%,展現淡季不淡的強勁成長力道,TPCA預估,2025年總產值可望達9157億元,年增12.1%。
台灣醫療器材公會攜手工研院生醫所、外貿協會、金屬工業中心及資策會,共同率領43家醫材業者,參與2025年日本東京國際醫療展(Medical Japan Tokyo)。醫材公會理事長李永川說,這是「台灣醫材國家隊」在日本的初試啼聲,充分展現Team Taiwan 的決心。
外交部長林佳龍昨晚於「華沙安全論壇」發表專題演說指出,如同台灣為美國矽谷科技巨擘所做的貢獻,台灣已準備好成為歐洲未來各產業冠軍的推手。他呼籲歐洲進一步深化對台灣的投資,同時歡迎更多台灣企業到歐洲拓展市場。共同打造建立在民主盟友「信任圈」(Ring of Trust)之上的非紅供應鏈,以守護我們的產業生存與民主存續。
總統賴清德喊出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鍊的亞洲中心,經濟部近日就通過「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畫」,共有7家廠商,拿到3.26億台幣的補助。目標是開發無人機AI影像晶片與飛控系統,加速兩大項目供應鏈「國產化」。
據了解,外長林佳龍此次歐洲行成果豐碩,共走訪五國,包括捷克、義大利、教廷及最後壓軸的奧地利,其中最後奧地利,中國外長王毅前腳剛走,林佳龍後腳就到,基於與對方政府默契,並未公開,林佳龍順利造訪,堪稱突破,說明奧地利政府政策上微妙轉變,讓中國為之跳腳。林佳龍這次是以總合外交推動台歐戰略。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以「加值台歐夥伴關係 共築民主繁榮未來」為題,投書中英文媒體,文中回顧台歐在民主與經濟領域的緊密連結,並提出區域化的對歐戰略布局,強調善用台灣在全球民主價值鏈及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推動在價值、同盟與經濟三大面向的深化合作,讓台灣透過經濟和科技合作為世界創造加值。
透過科技與文化,台歐關係加速前進。正在捷克訪問的外交部長林佳龍表示,英業達因應車用電子產業發展,決定在捷克擴大產能;鴻海在捷克也雇用5000名員工,期待將此政府對政府的溝通模式,拓展至歐洲其他國家,也期待與歐洲把握住這歷史契機,讓「值得信賴的科技台灣」成為歐洲在全球競爭中的最佳夥伴。
台積電日前加碼投資美國引發國人質疑淪為「美積電」,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台美應攜手在AI晶片、模型與應用上打造「台美聯合艦隊」,既助美國保持領先,也讓台灣企業善用美國市場、技術與資金,共同壯大民主供應鏈、提升經濟韌性。
台灣大(3045)今(9)日舉辦第三屆「D.E.E.P. Tech Day 2025」(2025台灣大硬科技日),主題聚焦「OP AI落地智慧」,由總經理林之晨、資訊長蔡祈岩與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率領台灣大AI團隊主持,鎖定企業在AI導入過程面臨的落地困難、應用零碎與系統整合障礙,提出由地端基礎、模型創新到實際應用的完整解方。
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主辦的「2025年健康台灣 Health Taiwan 2025」國際研討會,9月6日在林口長庚醫院國際會議廳登場,聚焦智慧醫療、再生醫療與精準醫療三大領域。大會邀請國內外重量級醫療及科技專家,探討人工智慧、大數據、多體學及生成式AI等前沿技術的臨床應用與研究成果,展現台灣在醫療舞台上的關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