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技管制的搜尋結果,共119筆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韓國APEC峰會前後,與美國總統川普、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兩場會談,將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重要印記。正如川普會前發文以「G2」形容此次美中會晤,在經過將近8年的戰略試探與對抗後,中美關係進入平起平坐的戰略相持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韓國APEC峰會前後,與美國總統川普、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兩場會談,將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重要印記。正如川普會前發文以「G2」形容此次美中會晤,在經過將近8年的戰略試探與對抗後,中美關係進入平起平坐的戰略相持期。
萬眾矚目的韓國釜山「川習會」10月30日結束,雖然美中均相互讓步,但雙方非但未推進關係,反倒很大程度讓談判重回此前的休兵條款。最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提到,對比美國過往未曾將涉及國家安全的出口管制,列入貿易談判範疇,川普政府此次卻是開先例,同意暫停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1年。
全球關注的中美元首「習川會」30日在韓國釜山金海國際機場的貴賓樓「翼峰樓」登場。美國總統川普會後表示「兩人在許多重要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對本次會面「若滿分是10分,我會給12分」。
安全、經濟和科技領域激烈競爭中的世界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與中國大陸,在暌違八年、經過川普2.0幾度打出超高關稅與北京強勢反制,與多輪經貿高官談判後,川習剛剛終於在APEC南韓峰會的場邊,旋風式地見面。會前川普總統行程緊湊,雖然帶著高市首相和東協領袖滿滿的歡呼頌揚,媒體報導說他開場時仍是輕鬆中略帶緊張。由於會場是韓美共用的空軍基地,算是美方主場,很像川普把普京拉到阿拉斯加美軍基地的會面,使習近平入場前也略顯嚴肅。但會後兩人離場一派輕鬆,川普在機上受訪不掩欣喜,說假如用10分的標準評價川習會,竟得了12分。
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美第五輪經貿磋商,經過兩天的折衝尊俎,提前一天結束。雙方表示,將各自履行內部報批程序,下一步是等待領導人批准。這是呼應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0日上午10時(南韓時間上午11時),預定在南韓釜山的會晤。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台灣時間30日上午10時(南韓時間上午11時)在南韓會晤,雙方如何化解不斷升高的雙邊緊張關係,備受關注。CNBC也揭露北京此刻最關注的5大重點:
川習會今(30)日登場,美中談判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國安局長蔡明彥昨表示,美中已開始採取「先易後難」方式管理爭議,此次川習會應有階段性成果;他也認為,如果川習正式討論台灣議題,相信川普會表述美國的基本立場。
美中競爭關係可能牽動台灣議題,然而雙方近日的會談內容與處理方式將左右後續局勢。觀察近期雙方互動,國安局長蔡明彥今日在立院表示,美中競爭是長期性的,雙方現在努力要建立的是一種可管理的競爭關係,川普大概會以「先易後難」方式管理相關爭議,本次川習目標會先有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本周有四大因素影響台股,包括科技股財報、降息決策,以及川習會,致使市場整體呈現「樂觀」氛圍;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指出,其中重量級科技股財報周,進入第二輪,包括四大CSP廠商如亞馬遜(Amazon)、Alphabet(Google)、微軟(Microsoft)、Meta等財報將在本周公開,且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機率降息幾近100%,市場提前反應利多。
台積電本周攻上1,500元新高,帶動台股創下27,969點歷史高點;惟因中美貿易戰升溫與美科技股震盪等影響,加權指數23日回測10日線仍有撐,終場下跌116點收27,532點,成交量降至近一個月來最低4,345億元;周線則是連九漲、將挑戰2007年5月13日當周開始的連十漲紀錄。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今年1至7月全台共發生2701起建築物火災,平均每天超過12起,財物損失逾6125萬元;其中住宅類火災合計超過1900起,而工廠與倉庫火災也分別達203起與167起,顯示居家與工業場域皆潛藏高風險。
中國加入WTO之後變成世界工廠,工業大國。但是西方操控價格,刻意造成凡是中國要買的原材料都飛騰漲價,如農產品、鐵礦石、銅鋁、能源等。另一方面,凡是中國經過研發奮鬥奪下市場的工業產品都因為內部激烈競爭,到國外賣白菜價,如電動車、光電板及風力發電原組件,賺的都是利潤菲薄的辛苦錢,還要受到關稅排擠及政策阻撓。
中國加入WTO之後變成世界工廠,工業大國。但是西方操控價格,刻意造成凡是中國要買的原材料都飛騰漲價,如農產品、鐵礦石、銅鋁、能源等。另一方面,凡是中國經過研發奮鬥奪下市場的工業產品都因為內部激烈競爭,到國外賣白菜價,如電動車、光電板及風力發電原組件,賺的都是利潤菲薄的辛苦錢,還要受到關稅排擠及政策阻撓。
在AI題材推動下,美股連續數月上漲後,標普500指數本益比達23倍,遠高於十年平均水準18.7倍,隨著科技股估值持續升高,最近輝達、OpenAI、甲骨文、AMD等科技巨頭之間的「循環投資」,更讓市場擔憂提高AI投資泡沫的風險。
美中科技戰升級,北京終於出招反擊。這場「雙方都能玩的遊戲」,正改寫全球供應鏈的規則。外媒也指出,雙邊角力的勝負關鍵。
美國早在2018年討論海上封鎖中國海運原油時,這類被批評為「戰略上錯誤」的構想早已被放棄,但事實並非如此。那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份報告,就詳細分析了美軍如果在中國周邊實施「遠距封鎖」(distant blockade)將面臨的種種困難與風險。然而,如今七年過去,報告中當時尚屬「障礙」的條件,美國其實一直悄悄在化解。不過現實很骨感,這樣純粹的海權戰略思維對於資源豐富的大國來說,有太多變數,例如先前談到過的供應鏈、稀土等,去工業化的美國一掐就痛,歐洲也自身難保,更別說助力了。
即將於本(10)月底登場的韓國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習川會」原被寄予厚望,成為中美兩強止戰、緩和緊張的轉折點。然而就在「習川會」前夕,雙方卻各自拉高音量,使原已脆弱的全球經貿平添不確定性,後續影響頗受關注。
「習川會」將於月底韓國APEC峰會舉行,正當市場期待兩國達成協議之際,近日雙方卻密集提出制裁行動,創造談判籌碼。尤其中國強力升級稀土管控,被解讀「是在經濟層面上等同核戰」、希望以「勒索戰術」推對動貿易談判。中美戰火陡然升溫,也為市場埋下更多不確定性,中方的強硬態度,或使雙方談判更趨複雜。
人工智慧快速滲透各行各業,如何兼顧效率與風險管理,是各國面臨的挑戰。新加坡近年推出一系列AI指引與草案,從國家戰略到產業操作,提供台灣可參考的治理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