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秘密立儲制的搜尋結果,共05

  • 大清12帝無一昏君 背後靠「4字關鍵」撐起300年盛世

    大清12帝無一昏君 背後靠「4字關鍵」撐起300年盛世

    清朝國祚近300年,12位皇帝雖各有其歷史定位,卻沒有一位是歷史認定的昏君,這在歷代王朝中極為罕見。事實上,清代能長時間維持政局穩定,關鍵在於「秘密立儲」制度,背後蘊藏著帝位傳承的智慧與政治穩定的因素,既能防止宮廷爭鬥,又提升儲君素質,是清朝避免昏君出現的根本原因。

  • 康熙剛斷氣 60年心腹就遭雍正清算 暗黑心計曝

    康熙剛斷氣 60年心腹就遭雍正清算 暗黑心計曝

    清聖祖康熙皇帝駕崩後,政局暗潮洶湧,身為皇四子的胤禛,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順利登基為雍正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康熙的貼身侍從、服侍長達60年的心腹太監趙昌,隨即被雍正下令處決。外界質疑,此舉背後動機並不單純,從時間點與人選來看,雍正皇位尚未坐穩,就急著鏟除潛在威脅,背後權謀意味濃厚。

  • 清朝為何秘密立儲?專家揭一事 嫡長子制玩完

    清朝為何秘密立儲?專家揭一事 嫡長子制玩完

    古代封建社會,皇位繼承一直是中原王朝統治階層鬥爭的焦點,「嫡長子」則是繼承的第一人選,且「嫡出」比「庶出」的地位還要高,然而到了清朝卻開始了「秘密立儲」制度,皇位繼承人選全憑皇帝的個人喜好。對此,大陸歷史學者毛立平指出,背後與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有關。

  • 清代立儲密詔藏正大光明匾 2原因不怕被竄改造假

    清代立儲密詔藏正大光明匾 2原因不怕被竄改造假

    古代封建社會,皇位繼承一直是中原王朝統治階層鬥爭的焦點,儘管「嫡長子繼承制」是歷代統治者決定繼承人的核心標準,但此舉不僅沒有平息皇位的爭奪戰,反而越演越烈,尤其清代康熙幾次廢太子,導致「九子奪嫡」的慘況發生,因此雍正即位後便開啟了「秘密立儲制」,將傳位遺詔藏在正大光明匾後,並祭出2招嚴防有心人士竄改掉包。

  • 清詔書寫漢滿2文字 雍正不可能偷改篡位 卻因2點仍遭懷疑

    清詔書寫漢滿2文字 雍正不可能偷改篡位 卻因2點仍遭懷疑

    傳言清朝康熙帝原本想傳位第十四子胤禎,身為四子的雍正設計偷改,將詔書中的「十」字改成「于」,不過歷史專家表示,清朝詔書使用滿、漢兩種語言書寫,偷改機率極低,但雍正繼位詔書內容過於豐富,字體顏色並非皇帝專用的硃砂紅,因而被懷疑得位不正。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