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搜尋結果,共717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依法設置7名委員,去年7月31日包含原NCC主委陳耀祥等4名委員任期屆滿卸任。行政院今年7月新提名成功大學資工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蔣榮先等4人為NCC委員,立法院會今(7)天行使NCC人事同意權,藍白再度攜手封殺,4人被提名人均被以60票不同意、50票同意否決。另外,藍綠白三黨各有一人缺席投票。
當美國向台灣出售的66架F-16V戰機不斷延宕交付(2019年簽約,估值約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70億元),而國內又高喊要打造「台灣之盾」(T-Dome)防空系統時,一個根本性的矛盾浮現:台灣既依賴外援,又亟需自立;既喊自主,又無從整合。
民進黨立院黨團日前對國民兩黨新修正的《憲法訴訟法》聲請釋憲案,憲法法庭裁定受理。但現有的8位大法官對於是否可以做出評議及裁判,有不同立場。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3位大法官認為,新法規定評議需達10人門檻,現人數不足,依法不得開庭評議。但呂太郎等4位大法官認為,若《憲訴法》的規定已導致大法官行使職權被封鎖或阻礙者,大法官即不應受其拘束。法界人士廖震直言,他真的嚇到,憲法法庭不依《憲訴法》,哪來的程序正義?不依據法律,要依據什麼?
立法院去年5月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時,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不滿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在議場內持手機直播指摘民進黨意圖以再生醫療法等其他議案干擾、延滯議程,竟拿紙扇打羅左臉一巴掌,嗆羅「沒被人打過喔」,羅對邱提告,案經台北地方法院審結,依強暴侮辱罪判邱拘役10日,得易科罰金1萬元。可上訴。
立法院去年5月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議場拿扇子給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左臉一巴掌,嗆「沒被人打過喔」,羅譴責暴力,對邱提告,台北地院判邱賠償羅20萬元確定,羅另向台北地檢署提告,檢方因邱具狀認罪,也如數賠償羅20萬元,北檢依公然侮辱罪起訴邱,並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台北地院判邱拘役10日,得易科罰金1萬元。可上訴。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去年以紙扇搧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耳光,遭羅提起民事、刑事告訴。台北地院日前已判決邱議瑩須賠償羅智強20萬元,雙方均未上訴,全案確定;台北地檢署偵查後認為邱議瑩在國會公開施以強暴,4日依公然侮辱罪起訴,因邱具狀認罪且如數賠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對此,邱議瑩表示,作為民代應該是人民的表率,卻做了錯誤示範,必須深切反省。
立法院會去年審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時,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拿紙扇搧打羅智強耳光,遭羅提起民事、刑事告訴,台北地檢署偵查後,認為邱在國會公開施以強暴,構成公然侮辱罪,今(4)日依法提起公訴,邱為此也進行道歉,並提到《再生醫療法》三讀遭國民黨杯葛。對此,國民黨青年部前主任陳冠安批評,《再生醫療法》到這屆國會藍白過半才通過,結果邱議瑩卻怪罪國民黨,這是卸責、欺騙大眾。
立法院會去年審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時,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拿紙扇搧打羅智強耳光,遭羅提起民事、刑事告訴。台北地院日前判決邱議瑩須賠償羅智強20萬元,雙方均未上訴,全案確定;台北地檢署偵查後,認為邱議瑩在國會公開施以強暴,構成公然侮辱罪,今(4)日依法提起公訴。邱議瑩表示,作為民代應是人民表率,她卻做了錯誤的示範,她向羅智強表達最深刻的歉意。
立法院去年5月審議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議場拿扇子給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左臉一巴掌,嗆「沒被人打過喔」,羅譴責暴力,對邱提告,台北地院判邱賠償羅20萬元確定,羅另向台北地檢署提告,檢方因邱具狀認罪,也如數賠償羅20萬元,北檢4日依公然侮辱罪起訴邱,並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內政部長劉世芳上任以來,專斷獨行、屢惹爭議,數度遭點名下台。近期更為了解釋《國籍法》脫口說出,「站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我們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違憲言論,同時公告修正加嚴僑民役男緩徵條件,以及新增回復台灣身分的門檻。劉世芳變本加厲、毀憲亂政行徑,無疑是在激化社會對立、干擾兩岸正常往來。
近日,內政部預告修正《在台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復台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打算嚴格限縮申請回復台灣身分的條件,只有在申請人「有具體事證足認對台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或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有助於台灣整體利益,或基於人道考量」三大條件之一時,方可回復台灣身分。
內政部預告加嚴台灣人回復身分規定,引發違憲疑慮。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18日認為,規定某種情況不予回復台灣戶籍,有高度違憲疑慮。律師葉慶元則表示,內政部此舉完全抵觸法律規範跟授權目的,明顯違法,呼籲立委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要求送立法院審議,並要求內政部廢止此修正草案。
立法院會今(15日)邀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打詐專報,但是民眾黨立委劉書彬在質詢時,卻不斷批評政府的能源政策;立法院韓國瑜忍不住出聲打岔提醒,質詢「名符不實」,但劉後來還是繼續談能源;而卓榮泰在此期間並未有回應,並在質詢時間結束後說「這一席講話不僅違反院長的裁示,也完全沒邏輯,沒辦法理解」。
失能缺智的賴政府,卻被智慧的選民經由「大罷免大失敗」上了最好的一堂民主憲政課。選民對「責任政治」的要求,打趴了民進黨長期以來慣用的潑髒水、扣帽子文化,而疑以對朝野差別對待的司法,這次也起了反作用力。25件罷免案全數未過,可說是人民用投票給執政黨敲響了警鐘。
失能缺智的賴政府,卻被智慧的選民經由「大罷免大失敗」上了最好的一堂民主憲政課。選民對「責任政治」的要求,打趴了民進黨長期以來慣用的潑髒水、扣帽子文化,而疑以對朝野差別對待的司法,這次也起了反作用力。25件罷免案全數未過,可說是人民用投票給執政黨敲響了警鐘。
2025年夏天,台灣政壇沒有颱風假,只有一場政治地震震得天搖地動。726第一階段24位立委加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完敗、五分之一的國會席次,被稱為「大罷免」的公民行動,全台各地票匭如同民主的壓力鍋,一次把社會的怨氣、制度的疲態與地緣的張力全煮上桌。
7月26日,歷時一年有餘、撼動全台的「大罷免」活動,最終以24:0結束。相對於綠營開票前信心滿滿,認為至少可以拉下10名以上立委的期待,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反差。雖說8月23日還有第二波的罷免投票,但是社會的和解必須要及早進行,筆者謹此提供反對罷免方的想法,給我支持大罷免的朋友們參考,希望我們能彼此理解,共同前行。
726罷免投票周六登場,近日藍綠陸戰催到極致,天天都有掃街、宣講活動,藍營執政縣市長甚至開始請假,全力協助黨籍立委拜票。投票結果當日即可揭曉,雖選區甚多且被罷免名單高達24位藍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但估計因屬個別選區、須計票的票數不多,應可很快完成。一旦有藍委被罷免,中選會將在7日內公告確定,而該立委也會在被公告後立即除職務;但若罷免未過,該立委至其任期結束,都不能再對他提起罷免。
大罷免進入決戰階段,最終結果如何,即將揭曉,此次罷免案分別在兩天舉行投開票。根據中選會公告,7月26日進行投開票的有24案,皆為國民黨立委,還有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也在同日舉行;至於藍委馬文君、游顥、羅明才、顏寬恒、楊瓊瓔、江啟臣、林思銘則是訂於8月23日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