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第2型糖尿病的搜尋結果,共117

  • 可防流感、新冠 洋蔥精華常被丟掉 專家大喊錯了

    可防流感、新冠 洋蔥精華常被丟掉 專家大喊錯了

    洋蔥是平價又耐久放的蔬菜。內科醫師傅裕翔表示,洋蔥富含槲皮素、硫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素,有助於預防癌症與阿茲海默症,研究也發現,第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生吃100克的生洋蔥,能降低血糖;營養師薛曉晶提醒,洋蔥表面乾燥的外皮,是槲皮素含量最高的地方,有助於預防流感與新冠病毒感染。

  • 9地雷食物超傷血管 心臟科醫:給我錢也不吃

    9地雷食物超傷血管 心臟科醫:給我錢也不吃

    即使有規律運動,吃錯食物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兇手之一。美國心臟科醫師布霍傑點名9種自己絕對不碰的食物,包括含糖早餐穀片、白麵包、能量飲、高鈉罐頭湯等,這些食物長期攝取恐讓血糖飆升、血管受損,甚至引爆慢性發炎與中風風險。

  • 專家點名這「5種豆類」可降6%死亡風險!

    專家點名這「5種豆類」可降6%死亡風險!

    想要遠離心臟病與癌症?或許可以從今天開始多吃豆類。根據近年發表於《營養學進展》(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項綜合分析指出,每天食用超過50克的豆類,可以降低6%的死亡風險。專家更點名5種對長壽特別有益的豆類,鼓勵民眾納入日常飲食。

  • 塑膠微粒超毒 醫揭5大危害:糖尿病風險增18%

    塑膠微粒超毒 醫揭5大危害:糖尿病風險增18%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塑膠製品。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住在塑膠微粒汙染嚴重的沿海地區居民,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8%,冠心病增加7%,中風風險增加9%,且塑膠微粒會讓脂肪吸收量增加達1.45倍,讓人更容易變胖與出現高血糖的問題。

  • 有糖尿病脂肪肝風險也多7成 醫示警:恐惡化成肝癌

    有糖尿病脂肪肝風險也多7成 醫示警:恐惡化成肝癌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續發炎。內分泌醫師楊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細胞內堆積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性有關係,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機率高達5至7成,嚴重恐導致肝癌,這類患者更要積極減重,控血糖又防癌。

  • 糖尿病是遺傳?醫師曝「後天行為」是導火線

    糖尿病是遺傳?醫師曝「後天行為」是導火線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糖尿病是國人位居10大死因之1,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許多人在驗出糖尿病後,第一句話常是「因為我爸媽有糖尿病,這是遺傳」。不過台中市小兒內科醫師林玉彪則指出,糖尿病並非單純的遺傳,而是遺傳體質與後天生活習慣共同作用,才會引發疾病。

  • 有氧加肌力助長壽 一排數據刷效果 心血管死亡大降60%

    有氧加肌力助長壽 一排數據刷效果 心血管死亡大降60%

    運動有利長壽,但該選擇有氧運動還是肌力訓練?醫師吳易澄指出,兩者對於長壽與降低死亡風險都有效,但合併時效果最好,全因死亡率能降低30%至45%、心血管死亡率能減少45%至60%、糖尿病風險則降低40%至67%,兼顧心肺適能與肌力,對長壽與健康更有助益。

  • 微胖是「保命符」腿粗反降高血壓、糖尿病風險

    微胖是「保命符」腿粗反降高血壓、糖尿病風險

    許多人追求纖瘦的體態。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近來多項大型研究顯示,臀部與大腿的脂肪與肌肉分佈,和代謝健康、心血管風險、甚至壽命息息相關,屁股大、腿粗、BMI值在25到30的微胖體型,能減少高血壓、糖尿病與跌倒的風險,是最「耐用且長壽」的體態。

  • 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16歲高中生不規律服藥 跑步昏倒送醫險喪命

    第2型糖尿病年輕化!16歲高中生不規律服藥 跑步昏倒送醫險喪命

    彰化1名16歲林姓高中生2年前即檢查出有第2型糖尿病,他因為沒什麼症狀而輕忽,常常忘了按時服藥,日前他跑步時突然頭暈摔倒送醫,造成手腳撕裂傷外,經檢查因服藥不規律,更引發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HHS),虛弱脫水,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提醒,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輕化,也易被輕忽,併發HHS的死亡率1至2成,有致命風險。

  • 兩高一低吃水果 降糖尿病風險

    兩高一低吃水果 降糖尿病風險

     全台逾8成民眾每日水果攝取量不足,醫師指出,許多民眾「怕甜」影響血糖而不吃水果,導致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反而增加糖尿病風險。每天攝取200克水果,能降低36%糖尿病風險,建議選擇如奇異果、番茄等「高營養密度、高膳食纖維、低GI」水果。

  • 吃水果能防糖尿病!專家曝「2高1低」原則 罹病風險降36%

    吃水果能防糖尿病!專家曝「2高1低」原則 罹病風險降36%

    吃水果也能預防糖尿病!民眾常「怕甜」影響血糖控制而不吃水果,全台逾8成民眾每日水果攝取量不足,恐增加糖尿病風險,專家指出,甜度不等於升糖指數,每天攝取200克(2份)水果,反而能降低36%糖尿病發生風險,建議選擇奇異果等「高營養密度、高膳食纖維、低GI」水果。

  • 咖啡神隊友 降9大疾病風險 糖尿病、認知障礙都能防

    咖啡神隊友 降9大疾病風險 糖尿病、認知障礙都能防

    適量飲用咖啡對身體有益,營養師科提斯指出,咖啡除了美味、提神,還能降低多種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肝臟疾病、帕金森氏症等9項,其中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29%、冠心病與中風風險則降低15%、認知障礙風險降低25%。

  • 日常飲食1鐵則好處多!降罹癌風險 減重效果加倍

    日常飲食1鐵則好處多!降罹癌風險 減重效果加倍

    現代人的健康檢查報告很難避免象徵異常的紅字。英國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日常飲食只要避開一類飲食,不僅能讓減重效果加倍,還能降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一舉數得。

  • 無糖飲減稅 公衛師籲市價也要降

    無糖飲減稅 公衛師籲市價也要降

     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明定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貨物稅。公衛界、醫界、民團紛紛表示樂見及肯定,但強調健康政策不能僅止於此。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表示,這是台灣首次以稅制工具引導健康飲食選擇,是推動結構性健康政策的重要起點。

  • 抗發炎穩血糖 吃薑有5大好處 搭配蛋白質更好

    抗發炎穩血糖 吃薑有5大好處 搭配蛋白質更好

    薑常被當成是煮湯、炒菜的配料。不過,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薑含有薑辣素、薑烯酚等成分,是「天然抗發炎劑」,科學期刊證實薑有助降發炎、保護關節、減少疼痛、穩定血糖與降血脂,建議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與油脂食材,例如牛奶、豆腐、雞肉、橄欖油一起吃,吸收會更好。

  • 青少年體重飆升 成年恐肥胖三高

     17歲黃同學靠吃東西抒解壓力,不愛吃蔬菜,還把洋芋片當宵夜,國中體重97公斤,高中更飆到123公斤,連走路也會喘,體檢時也發現尿酸超標。老一輩認為青少年要養胖才有本錢長高,但專家提醒,這可能導致他們成年後面臨肥胖困擾,暴露在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風險中。

  • 糖尿病元凶不只甜食!醫曝研究:2物是更大陷阱

    糖尿病元凶不只甜食!醫曝研究:2物是更大陷阱

    許多人以為糖尿病的元凶是甜食與含糖飲料,但醫師蕭捷健指出,紅肉與加工肉品是更大的陷阱。研究顯示,每天多吃1份紅肉或加工肉,糖尿病風險就會上升。

  • 「吃對順序」防血糖亂飆順便減肥!史丹福研究助揪糖尿病初兆

    「吃對順序」防血糖亂飆順便減肥!史丹福研究助揪糖尿病初兆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Medicine)近日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人體血糖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可能為新陳代謝狀態提供關鍵訊息,有助於辨識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初期徵兆。另外,三餐食物按照特定順序攝取,有助於降低血糖飆升速度,降低肥胖助因。

  • 哈佛研究認證 1類水果助長壽防失智:降21%死亡風險

    哈佛研究認證 1類水果助長壽防失智:降21%死亡風險

    莓果富含花青素與抗氧化物,被視為是有益健康的超級食物。急診科醫師張適恆表示,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吃莓果類有助於減重、降低第2型糖尿病發病率、預防心血管疾病與改善失智症狀,另有研究發現,每周規律食用莓果的人,整體死亡風險降低21%,能助人更長壽。

  • 3食物越吃越傷腦?專家揭紅肉上榜:1吃法腦逆齡7歲

    3食物越吃越傷腦?專家揭紅肉上榜:1吃法腦逆齡7歲

    記性變差時,有些人會把它當成正常老化。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其實大腦健康與飲食密切相關,阿茲海默症也被稱為第3型糖尿病,關鍵在於腦部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建議每周規律吃莓果、豆類與魚,並限制紅肉、奶油與甜食來護腦,根據研究,每周吃2次莓果、3次豆類,就能讓腦年齡年輕7歲以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