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第4輪的搜尋結果,共87筆
中國大陸9日宣布升級稀土禁令,美國隨即揚言加徵100%關稅反制,造成全球股市震盪。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12日表示,中國近期宣布擴大管制稀土出口,並未事先知會美方,而且美方向中方要求通話協商,還碰了軟釘子。他更形容,中方此舉是「奪權作為」(power grab),不會被容忍。
新華社11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當地時間10日在瑞士貝林佐納,與瑞士聯邦委員兼外交部長卡西斯舉行中瑞第四輪外長級戰略對話,爭取自貿協定升級。卡西斯稱,瑞士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有任何動搖。
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通話。通話結束後川普表示雙方在多項議題獲得進展,包括同意TikTok交易案。白宮新聞祕書李威特20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透露,川普政府「百分百確定」美中已敲定TikTok協議,只差雙方簽字,美國業務與母公司拆分後,董事會7席之中有6席由美方控制。
先前英媒報導,美國與中國大在貿易及芬太尼問題上仍有紛歧,美國總統川普出訪大陸、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的機率似乎不高,不過香港《南華早報》今(17)日報導,美中已就川普出訪北京進入談判「最後階段」,北京還提議讓川普搭乘高鐵。若中國行成行,北京採購美國大豆、波音飛機等將是重點議題。值得注意的是,據悉華府也擔憂行程對79歲的川普來說太過操勞。
今年美中貿易戰雖一開始激烈互徵高關稅,但隨後雙方避免全面停貿,卻未能化解分歧。第四輪會談後,美方表示一個月內將再談。期間其他國家爭相與美簽署降稅協議,但北京堅持自身步調,雖付出對美出口驟減的代價,仍力圖撐住僵局、不率先讓步。北京如何試圖承受這場對峙,同時盡可能避免率先退讓的?
第4輪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中美經貿談判結束,中美是否即將談出結果?華南資深台商會長韓螢煥直言「不可能」,他認為,「20年都還不一定能結束,因為這是生死之戰!」他也看好大陸的後勁十足,理由是大陸人才濟濟,也不缺資本。大陸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王屏生樂觀認為,關稅發揮「良幣驅逐劣幣」功能,走大陸內需市場不用怕。
第4輪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中美經貿談判結束。《環球時報》引述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分析,中美之間為達成更多成果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尤其需要美方展現更多誠意,摒棄單邊向中國施壓的錯誤做法。深圳衛視評論員孫興傑分析,「磋商談判本身就具有意義。如果沒有辦法取得重大突破的時候,保持基本平衡,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川普政府給中國大陸字節跳動公司出售旗下短影音應用程式TikTok美國資產的期限將於本月17日到期,一名知情人士向路透表示,川普政府預計將再度延長。這將是川普總統第4次給予寬限期。中美兩國代表週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新一回合貿易談判論及TikTok,知情人士表示,在17日前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美中第4輪經貿談判14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登場,路透分析,兩國將聚焦貿易爭端,可能再延長TikTok寬限期,但恐難談出實質成果。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稱,雙方將討論美國單邊關稅措施、濫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經貿問題,中方堅持,TikTok須繼續在美國公平、公正營運。
「川習會」能否舉行,備受國際關切。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曾任澳洲總理的澳洲駐美大使陸克文認為,美中領導人能否會面並取得成果,取決於關稅談判、科技限制、稀土問題和地緣政治難題等四大因素。
中美經貿談判前夕,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中國大陸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出訪北京,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不過礙於美中在貿易及芬太尼問題上仍意見紛歧,白宮尚未回應邀請,川普訪中的機率可能降低。
英國《金融時報》今(14)日報導,中國大陸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出訪北京,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不過礙於美中在貿易及芬太尼問題上仍意見紛歧,白宮至今尚未回應邀請,這也讓川普訪中舉行美中峰會的機率降低,有專家認為,川普擔憂在普丁、金正恩高調訪中後,自己此時訪中會淪為配角。
美中14日起將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第4輪高層經貿會談,但就在會談前夕,雙方再出招,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BIS)12日發布公告,增列32個實體至出口管制「實體清單」(Entity List),其中大陸有23個企業和機構上榜。大陸商務部13日痛斥美方的動作,並隨即採取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緊接著又就美國2018年以來對中國積體電路領域的多項制裁,發起反歧視調查。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12日晚宣布,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9月14日至17日率團赴西班牙與美方舉行會談,雙方將討論美單邊關稅措施、濫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經貿問題。
隨著美國對等關稅談判8月1日大限逼近,南韓財政部仍在努力爭取跟美國達成互利的貿易協議。韓媒形容,與美國貿易談判的成敗關乎國運。美國總統川普30日宣布,美國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課徵南韓15%的關稅,此稅率與美國親密盟友日本、歐盟相同;南韓將給予美國35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由美國持有和控制;此外,南韓將購買10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和其他能源產品。
美國最新的對等關稅將在8月1日正式實施,不過包含台灣在內,還有許多國家的稅率仍未宣布。美國總統川普28日宣布,美國將對所有未跟美國單獨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課徵15%至20%關稅。距離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8月1日大限只剩3天,台灣的稅率遲未出爐,川普此番言論,也讓外界解讀這些國家是否也包含台灣。
距離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8月1日大限只剩3天,台灣的稅率遲未出爐,一度傳出副閣揆鄭麗君已返台,但行政院昨強調,鄭與談判團隊仍在美國華府談判,而政院也緊盯台美談判重點,幕僚每天半夜與談判團隊聯繫,清晨向府院報告,若有進一步訊息,會向國人說明。
距離川普對等關稅8月1日大限只剩5天,台灣的稅率遲未出爐,行政院日前證實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談判團隊正在美國華府,將進行第4輪貿易談判,政院人士28日指出,鄭麗君目前仍在華府進行磋商,若有進展再適時對外說明。
美方對等關稅大限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台灣稅率最終版本尚未出爐,各界關注談判是否仍有轉圜。駐美副代表楊懿珊近日表示,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談判團隊,在華府密集進行第4輪實體協商,對方多形容她是「難纏的對手」。
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宣布,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關稅從原定25%降至15%,日本並承諾將對美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日本亂了陣腳」,明明是全球債務占GDP比例最高的國家,哪來的5500億美元?對美亂畫大餅,不僅把川普胃口養大,還會害慘關稅尚未出爐的台灣以及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