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糖尿病腎病變的搜尋結果,共51筆
不讓新藥業專美於前,再生醫療與創新醫材10月亦報佳音,益安(6499)、台寶(6892)、三鼎(6808)搶灘美國市場,法人指出,除了產品商業化外,加速跨國臨床合作與海外設廠已成趨勢。
早發型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腎病變。腎臟科醫師林正浩分享有一位28歲女子,19歲確診糖尿病,最近因心情不好,飲食無節制,造成體重與血糖都飆高,卻未視為警訊就醫,直到下肢水腫、泡泡尿才就診,發現已併發糖尿病腎病變,兩顆腎臟都萎縮與硬化,面臨終生洗腎的命運。
台灣有近10萬人洗腎。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想要保護腎臟,除了多喝水,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等傷腎食物之外,她非常推薦吃洋蔥,洋蔥含有豐富的槲皮素、硫化物等抗氧化物質,除了能保護腎臟,還有助於血糖控制。
不要自恃年輕。腎臟科醫師林正浩分享有一位從事大夜的28歲女子,日前因雙腿水腫與泡泡尿就醫,他一看女子臉色灰黑直覺不妙,安排檢查證實女子罹患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這類早發型糖尿病患者,較中老年患者腎功能衰退速度更快,平均提早8至10年就必須洗腎。
腎臟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出現水腫、高血壓、蛋白尿、尿毒症等臨床表現,加上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對腎臟造成損害,可能發展成末期腎病,甚至需要腹膜透析。面對身體變化與功能退化,職能治療師可協助病友維持或提升生活品質。
每10位糖尿病患中,就有4位會面臨腎功能惡化,但多數人早期毫無症狀,直到下肢水腫、泡泡尿、嚴重疲倦症狀出現時,才發現已是慢性腎臟病晚期。醫師觀察,門診中常見許多糖友以為有按時服藥、血糖穩定就代表控制良好,卻因忽略了尿蛋白和腎功能檢查,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
亞洲生技大會23日由論壇率先登場,專家認為,生物科技的推進有賴全球合作,一起支持早期研究、確保所需的資金、增進供應鏈的韌性,亞洲將在下一波生技發展趨勢中扮演中心要角。
腎臟一旦嚴重壞掉,就無法逆轉,日常有許多傷腎的疾病行為,不可不慎。醫師洪永祥指出,疾病、錯誤的習慣和飲食,是造成腎臟早衰和傷害的3大因素,其中,高磷加工食品,如火腿、泡麵調味包,若長期大量食用,容易導致腎小管損傷,建議盡量選擇原型食物,才不會不知不覺吃進腎毒。
適量黑咖啡對健康有益,醫師洪永祥也分享案例指出,一名60歲糖尿病病患,出現腎病變、微蛋白尿,透過改善飲食、控制三高,每天再搭配適量黑咖啡,三個月後腎功能逆轉,腎絲球過濾率回升、蛋白尿幾近消失。
健保署8日公布,治療兒童短腸症新藥最快8月納入給付,其可刺激腸道黏膜細胞增生,讓兒童吸收營養,有助減少每周約1天的全靜脈營養輸液時間,計有10名兒童每人可年省約544萬元。另治療兒童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口服液劑亦納入給付,共有148名兒童每人可年省約8.8萬元。
健保署今為兒童帶來好消息,為提升兒童醫療照護品質,降低家屬經濟負擔,6月19日的藥品共同擬訂會議通過2項兒童新藥納入健保,最快8月上路。其中1項為治療兒童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口服液劑,148名兒童未來不必再磨粉吃藥,每人可年省8.8萬;另1項為短腸症用藥,有助刺激腸道黏膜細胞增生,讓兒童吸收到營養,有助減少每周約1天的全靜脈營養輸液時間,10名兒童每人可年省544萬元。
新穎生醫(6810)19日召開股東常會,補選1席董事,由全福生技(6885)董事長林群主導募資的安富大健康二號進入董事會,並由合夥代表人林庭寬出任董事。新穎董事長曾錙翎表示,將加速擴大DNlite臨床使用率,看好下半年營運表現。
新穎生醫(6810)今(19)日舉行股東會,完成補選一席董事,由安富大健康二號有限合夥代表人林庭寬出任。董事長曾錙翎說,將加速擴大DNlite(商品名遠腎佳DNlite)臨床使用率,看好2025(今)年看好下半年營運表現。
新穎生醫(6810)宣布,最新的「2024台灣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照護指引」已正式建議使用DNlite-IVD103作為預測二型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惡化的指標。這是台灣首個自主開發的創新生物標記診斷工具被納入指引,預計將重塑糖尿病腎病變(DKD)的預防、治療及共照模式,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照護。
糖尿病已成為現代常見的慢性疾病,但許多人忽略其可能帶來的嚴重併發症。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江珠影指出,若血糖未能妥善控制,患者恐面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失明或截肢。
台南一名18歲男大生身高190公分、體重105公斤,身材高壯也很能吃,由於父母與阿公阿嬤都有糖尿病腎病變,擔心家族性遺傳,索性帶著他一起去檢查,結果竟發現男大生腎臟也已出現病變。
一家祖孫三代全都是糖尿病患者,其中80多歲阿嬤得糖尿病多年,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4期;50多歲兒子糖尿病控制不佳,對於飲食管理過度自信,卻不按時服藥,出現蛋白尿;而30歲孫女,不僅不吃藥,飲食也未控制,血糖衝破天際。醫師感嘆,糖友若不吃藥來穩定血糖,腎臟隨時都可能壞掉。
不要太鐵齒。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有位30多歲的女子,因車禍受傷超過2個月,傷口始終沒有癒合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女子是因罹患糖尿病、血糖過高,才導致傷口久無法痊癒,當下女子非常驚訝,認為自己還年輕,怎麼會罹病,他提醒民眾不要自恃年輕,瘦瘦的、看起來很健康,就不會得糖尿病。
一名60歲男子10年前診斷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但未積極治療,後來因頭暈、視力模糊、泡泡尿而就診。經檢查發現,除了下肢按壓水腫外,其小腿前方還冒出很多褐色色素斑,此為糖尿病併發症已開始侵襲全身的跡象,最終患者於半年內就開始洗腎了。
今年67歲的陳女士,2年多前因突發頭暈、噁心和腹痛送急診,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血糖非常高,糖化血色素高達11%、腎絲球過濾率只剩42(ml/min/1.73m2),診斷出她罹患糖尿病已久,腎臟也明顯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