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級巡防艦的搜尋結果,共159筆
台船(2208)高雄廠11月1日舉行嘉義級巡防艦第四艘台北艦成軍暨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第一艘「西拉雅」(SIRAYA)號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海巡署「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自民國107年正式啟動,台船總計承攬100噸巡防救難艇15艘(已全數交付)、1000噸巡防艦6艘建造案(已交付4艘)、4000噸級巡防艦4艘統包採購案(已交付4艘,包含台北艦),以及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統包案6艘(包含西拉雅號)。
總統賴清德與海委會主委管碧玲1日共同主持海巡署聯合典禮,見證嘉義級巡防艦第4艘4000噸「台北艦」成軍,以及首艘2000噸級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的命名下水。賴清德將新艦命名為「西拉雅號」,這是我國海巡艦艇首次以原住民族群命名,深具歷史意義。命名旨在向平埔族群致敬,並定錨台灣的歷史記憶。管碧玲表示,這象徵台灣文化的根延伸至海洋。台北艦的成軍與西拉雅號的下水,象徵海巡新戰力承先啟後,將強化我國海疆防衛能量。
台船(2208)今(1)日舉行承造嘉義級巡防艦第四艘「台北艦」成軍,以及高緯度遠洋巡護船首艘「西拉雅號」下水聯合典禮,由總統賴清德主持,台北艦在交艦後,將配置於「中部地區機動海巡隊」提供巡護。
賴清德總統1日到高雄主持海巡署艦隊分署與台船公司共同舉辦的台北艦成軍暨高緯度遠洋巡護船「西拉雅(SIRAYA)號」,命名下水聯合典禮。賴清德說,高緯度遠洋巡護船首次以原住民族命名,不僅落實憲法保障原住民身分認同權及文化權,承襲原住民守護家園精神,也象徵台灣堅定面向世界勇氣,未來5艘也同樣會以原住民命名。
軍聞網站「詹氏」報導,新加坡造船廠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為星國海軍建造的「多用途作戰艦」(MRCV)首艦「勝利號」(88),21日完成下水程序,預計2028年服役成軍。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15日報導,德國海軍近日在代號「安島」(Andøya)的年度海上實彈射擊演習期間,利用安裝於F125級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F222)上的陸基IRIS-T SLM防空系統,首度成功試射飛彈,驗證整合效能,未來可望協助德國海軍與該型艦進一步強化防空戰力。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15日報導,德國海軍近日在代號「安島」(Andøya)的年度海上實彈射擊演習期間,利用安裝於F125級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F222)上的陸基IRIS-T SLM防空系統,首度成功試射飛彈,驗證整合效能,未來可望協助德國海軍與該型艦進一步強化防空戰力。
德國政府已選定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的SPY-6(V)1 雷達系統,做為德國F127 級巡防艦的雷達。這筆交易將使德國成為SPY-6 雷達的首個國際客戶,在此之前,SPY-6雷達是美國海軍伯克級第三代(Flight III)首次採用,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之一,是區域防空和區域飛彈防禦的神盾。
海巡署委託中信造船打造的12艘600噸級安平級巡防救難艦,2日在高雄舉行第10艘600噸級巡防艦CG612「蘇澳艦」交船與第11艘CG613「蘭嶼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強調總統有交代,一定要讓造船業者有利潤。網友質疑:這算圖利嗎?「所以柯文哲是押身體健康的嗎?」
海巡署委託中信造船打造的12艘600噸級安平級巡防救難艦,2日在高雄舉行第10艘600噸級巡防艦CG612「蘇澳艦」交船與第11艘CG613「蘭嶼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典禮上,中信造船表示目前所有承造艦艇進度都超前,將提早交付海巡使用,但希望未來標案能考慮物價波動,提高造價;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則再次感謝立院通過特別預算,讓海委會免於賒帳窘境,並強調賴清德總統承諾發展國防與產業經濟並重,一定要讓造船業者有利潤。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18日開展,市場聚焦無人載具武器商機,台船大舉跨足無人船艇領域,打造專屬產線,號稱每7~10天就能誕生一艘無人船,瞄準國內外國防訂單;漢翔、雷虎17日宣布結盟,共同發展中大型無人直升機;中科院結合新樂飛公司,開發快速組裝的「無人掃雷系統」。
台船(2208)新任董事長陳政宏今(17)日主持首場媒體座談會,陳政宏強調,這一年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迅速,帶動軍事需求,台船將加速、加深、加寬調整策略因應,加速智慧製造,打造非紅供應鏈,掌握軍艦(潛艦後續艦、無人船等)、商船(含修船)兩大主線訂單,也要爭取海軍180億元1,320艘無人艇大單。
中信造船聯手美商Leidos爭取無人船大單,除將在18日登場的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出「中信5號」多功能智慧無人艇,19日也將與美商Leidos簽署MOU(合作備忘錄),開啟美商設計、台廠製造的新商模,聯手開發智慧無人船市場。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油彈補給艦磐石軍艦更是首度停靠南沙,藉由實地參訪我國國境之南,體認經略南疆的重要意涵。
大陸持續對台灣灰色地帶侵擾,賴清德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政府近期會提出保護海底電纜的相關法律;政院人士8日僅表示,有關「海纜七法」推動,政院已進行一定程度的討論,未來會在定案後適時對外說明。副總統蕭美琴昨也見證第4艘「花蓮艦」完成交船,她表示,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台灣要確保穩定經濟及民生發展,就必須同時強化自身的安全與防衛。
海軍所造「輕型巡防艦」案,包括反潛型、防空型原型艦各1艘,原訂明年10月前交艦;不過,根據下年度國防預算書顯示,這2艘原型艦籌獲的時間在2027年,換言之,交艦期程將順延。另原定於2026年結案的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籌建案,亦將延至2028年執行完畢。
國艦國造、海軍擴大採購無人艇,激勵台船業績衝鋒。台船在手訂單待執行餘額增至1,350億元,主要是首季接獲海軍IDS海鯤艦後續兩艘大單,市場推估合約金額超過600億元,5月補認列營收。18日將登場的國防展,台船主打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搶單,開展新業務;明年將全力爭取海軍180億元千艘無人艇、潛艦救難艦一艘預算132億元等兩大標案。
無人船概念股台船(2208)今(8)日自結2025年8月財報,8月營收13.51億元,月增8.86%、年增10.63%,營業虧損1.08億元,受惠於美元匯益回沖,在手公務船、商船業務工程按計畫進度認列營收,合併稅前盈餘0.83億元,連續兩個月轉盈。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自2017年起斥資426億執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委託國內造船廠商建造141艘各型海巡艦艇,其中由台船公司負責的6艘千噸級巡防艦繼彰化艦、台中艦、連江艦陸續交船後,8日第4艘的花蓮艦也順利交船,第5艘澎湖艦首次下水。台船公司董事長陳政宏表示,新式千噸級巡防艦可搭載中科院研發的「鎮海系統」,至多可裝載42枚火箭彈,射程達10公里,達到有效嚇阻效果。
副總統蕭美琴8日出席海巡署1000噸級巡防艦「花蓮艦」及「澎湖艦」交船聯合下水典禮。蕭美琴表示,花蓮艦交船是對國艦國造的承諾與責任,她還指出曾在花蓮擔任立委服務10年,更具有情感連結與責任,相信花蓮艦將成爲守護國家海疆的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