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濟擴張的搜尋結果,共153筆
全球股市10月繳出亮眼成績單,新興亞股牛氣沖天,進一步帶動亞股基金放閃,其中又以聚焦科技主題標的最為突出。統計至10月28日,MSCI新興亞洲指數10月以來漲幅近5%,優於MSCI世界指數的近3%,也優於整體新興市場4.2%。
隨著AI狂熱不斷推升美股估值飆升,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建議投資人,將黃金與中國股票作為對沖工具,以防範AI熱潮退燒後可能出現的股市回跌。
中共日前舉行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和一系列經濟政策方針。根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內文顯示,若按照經濟遠景目標計算,預計大陸「十五五」、「十六五」的未來十年,GDP年均增速需達4.17%。
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美第五輪經貿磋商,經過兩天的折衝尊俎,提前一天結束。雙方表示,將各自履行內部報批程序,下一步是等待領導人批准。這是呼應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0日上午10時(南韓時間上午11時),預定在南韓釜山的會晤。
美國聯準會(Fed)台灣時間今天(30日)凌晨公布降息一碼(25個基點),將聯邦資金利率區間調降至3.75%-4%,為今年以來第二次降息,符合外界預期。聯準會主席鮑爾宣布,12月1日起停止量化緊縮(QT)。鮑爾並表示,通膨短期仍有上行壓力,就業市場面臨下行風險,12月再次降息並非已成定局的事。
全球股市屢創新高,同一時間市場持續受關稅法案、通膨、經數據飄忽不定所干擾,投資操作難度大增。中國信託投信因應當前投資環境,推出中國信託策略優利多重資產基金,主打「433配置」的策略,核心配置為40%被動式掩護性買權ETF(Covered-call ETF),另配置30%債券及30%高息股,幫助投資人在面對潛在風險時,仍有持續創造收益的機會。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投資人對即將公布的財報抱持樂觀下,帶動新興亞股跟隨美股走揚,同步也浮現獲利了結賣壓。外資上周對新興亞股賣多於買,僅對印尼、泰國小幅買超2.55億、2.37億美元,其他國家皆呈現淨流出,其中台灣賣壓最重,周賣超12.95億美元。不過,今年來外資仍是最青睞台灣,年迄今買超50.35億美元,淨流入金額穩居新興亞股冠軍。在股市表現方面,新興亞洲市場上周漲多於跌,其中韓國周漲幅5.14%,更兩度刷新指數新高紀錄,漲勢最強勁。此外,上周僅菲律賓下跌,跌幅1.67%,表現相對疲軟。
全球股市逢高檔,愈來愈多基金將「掩護性買權」這種抗暴跌機制的商品納入投組策略降低波動。法人指出,目前已有四家投信包括安聯、凱基、富邦、中信所發行的多重收益基金會運用「被動式的掩護性買權ETF」來抗波動、爭取收益,而11月將多一檔「柏瑞美利堅多重資產收益基金」加入掩護性買權ETF抗波動,也是首見同時布局「股債」掩護性買權ETF的基金。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所推行的關稅政策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然而,這部分額外進帳卻在很大程度上被首次突破兆美元大關的國債利息支出,以及其他持續攀升的各項開支所抵銷,導致美國整體的財政狀況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美國在2025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依舊居高不下,維持在1.8兆美元的龐大規模,幾乎沒有顯著的下降。
美國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推動股票、債券及黃金齊創新高。外銀認為,政策寬鬆、企業活動回暖以及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結構性成長動能,將共同支撐美股未來表現,而美國國內資本支出與潛在財政刺激有望帶動經濟擴張,強化對風險資產的支撐力道。
今年來市場持續受關稅法案、通膨、經濟數據飄忽不定等事件干擾,加上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近期談話中點出當前股市估值已高,使市場步入高檔震盪,投資操作難度大增。投信法人表示,今年市場從驚嚇到驚喜,現在來到指數高檔的位子,是布局主動式基金的好時機,因為經理人可以分批進場布建,且要有降波動利器,像被動式掩護性買權ETF(Covered-call ETF)。
今年以來因關稅、通膨、聯準會降息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步入高檔震盪,投資操作難度大增。中信投信指出,因應當前投資環境,應以多重資產,規劃433配置策略,才能打造出全新收益戰隊。
美國聯準會重啟貨幣寬鬆政策,分析師認為,從歷史上看,聯準會重啟寬鬆後的一年,往往會帶動美股上漲,而近幾十年的10次降息周期之後,有8次會拉抬華爾街漲勢,但前提是降息不可與經濟衰退同步。此外,降息尤其可提振與國內經濟周期相關的股票,包括銀行、建築業者、材料公司和中小企業。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2日公布7月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前一月持平、成長停滯,數據公布後,英鎊兌美元匯率從先前的1.3558美元走貶0.25%至1.3539美元。ONS報告指出,相較6月GDP成長0.4%,本月經濟成長停滯,可能令英國央行壓力更增而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若與去年同期相比,7月經濟擴張1.4%,增幅與前一月相同。
美股持續創高,台股今(12)日早盤大漲逾270點,突破25400點整數關卡,最高一度來到25492.28點,距離昨日創下的歷史高點25541.44點僅差約50點。財經作家狄驤在臉書發文,點出本波股市大漲的兩大主因。
受惠於出口強勁及民間消費回溫,韓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優於預期,創去年首季來新高。而拜央行大力寬鬆,重燃消費動能之賜,澳洲Q2經濟擴張速度也比預期快,寫下近二年最大年增幅。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 (6日) 表示,他將對進口的半導體與晶片課徵 100% 關稅,但不包括那些「在美國境內設廠」的企業。對此,旅美教授林環牆11日就表示,美國對進口晶片祭出100%關稅威脅為例,迫使台積電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雖有助分散全球高階晶片供應鏈集中於台灣的地緣風險,但同時造成台積電與美國雙邊的效率損失。
不畏美國關稅挑戰,歐元區第二季經濟仍然維持擴張,季增0.1%優於市場預期,顯示歐元區經濟維持韌性,經濟穩健強化歐洲央行(ECB)9月例會按兵不動的可能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9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鑑於中美貿易緊張緩解及金融環境寬鬆,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上調到3%和3.1%,有別於4月大幅下修。
國際貨幣基金(IMF)29日發布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鑑於中美貿易緊張緩解及金融環境寬鬆,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上調到3%和3.1%,有別於4月大幅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