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綠碳的搜尋結果,共48

  • 台灣房屋:以「ESG+房仲」為定位 締造ESG+新標竿

    台灣房屋:以「ESG+房仲」為定位 締造ESG+新標竿

    台灣房屋以「ESG+房仲」為定位,持續推進環境永續,締造了ESG+新標竿。十多年來,我們推動「十年萬林」計畫,積極植樹造林,將「碳匯」行動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為台灣打造廣大的綠碳屏障。

  • 競零再生科技開幕 攻鋰電池回收

    競零再生科技開幕 攻鋰電池回收

     競零再生科技19日於高雄臨海產業園區舉行公司開幕茶會,由高雄市經發局林廖嘉宏副局長、台南大學陳惠萍校長和競零再生科技林世民董事長等貴賓進行剪綵,並邀請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豐藤,以及睿能創意(Gogoro)、有量科技、維洋科技、銳宇能源、綠碳永續和國喬石化等鋰離子電池上下游循環經濟鏈夥伴參與見證。

  • 企業投入綠碳 環部授四招

     為鼓勵企業將資源投注於造林及森林經營等增匯行動,環境部公開「造林與植林碳匯」、「加強森林經營碳匯」、「竹林經營碳匯」及「低蓄積林增匯」四項本土溫室氣體減量方法。環境部11日說明,各方案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綠碳管理及經營活動,期以減量額度作為推動綠碳動能之一。

  • 台灣大 五度獲CDP評最高等級A

    台灣大 五度獲CDP評最高等級A

     世界最大碳揭露組織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國際碳揭露計畫)6日公布2024年評比成績,台灣大哥大連續五次獲得「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最高等級A級肯定。

  • 台股2024驚人數據!交易戶數衝663萬人 成交值飆100兆新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9)日指出,2024年充滿希望與契機,不僅價量續寫新高,挑戰全球交易所領先地位,也同步在推動多元化與永續淨零樹立多項里程碑。包括台股2024年交易戶數飆高至663萬人新高 較10年前增1.2倍。

  • 澎湖好政 幸福達陣

     就職滿2周年,秉持「澎湖好政、幸福達陣」的施政理念,在財政管理、醫療照顧、產業扶持、基礎建設、教育創新、永續發展、觀光文化及社會福利等多方面皆取得具體成效,展現縣府致力建構幸福家園的決心。

  • 台江國家公園種紅樹林 增碳匯

    台江國家公園種紅樹林 增碳匯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攜手中興大學、台灣大哥大啟動「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明年3月於城西溼地廢棄魚塭種植3000棵紅樹林,利用紅樹林增加碳匯、淨化水質及活化廢棄魚塭鹽田。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林幸助說,這在國內外都是先驅實驗,預期2030年可望增加34萬噸碳匯,未來也希望該技術能推廣到其他國家。

  • 永豐餘百年慶 以醣為本永續綠活

    永豐餘百年慶 以醣為本永續綠活

     永豐餘投控20日舉辦永豐餘百年慶,引進「Wikkelhouse淨零全循環屋」作為策展主題概念建築,並展出永豐餘百件綠碳、低碳及生態友善產品,展現如何「以醣為本」,降低環境負擔,讓民眾從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在好的選擇中,做好日常、過好永續生活。

  • 新北14校引領永續校園典範 打造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

    新北14校引領永續校園典範 打造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

    新北市為連結校園在地特色與永續觀念,鼓勵學校參與「教育部建構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先導型計畫」,今年推薦輔仁大學率先申請示範計畫;鶯歌國小、新埔國小、山佳國小、青潭國小、汐止國小、育德國小、十分國小、插角國小、積穗國小、信義國小、雙溪國小、金美國小及新北高工等13校申請基礎計畫,申請數量全國第一且全數獲教育部通過,新北成為推動永續校園的最佳典範。

  • 防漂綠 碳權交易移轉限一次

     為使碳權可提供企業作為增量抵換或扣除碳費,環境部已授權碳交所建置「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辦理減量額度交易及拍賣業務。環境部21日指出,首波上架6個專案總額度為6,08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介於2,500~4,000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依法,國內減量額度由環境部移轉僅限一次且交易資訊皆須完整公開,以防止漂綠疑慮產生。

  • 台灣房屋集團:獲「永續指標傑出獎」殊榮

    台灣房屋集團:獲「永續指標傑出獎」殊榮

    在當前快速變遷的時代,整體社會與氣候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台灣房屋集團作為ESG+房仲第一品牌,以環境永續的領頭羊,持續積極的為環境增加「綠碳大軍」,十年造萬林,努力提升自然界裡最珍貴的碳匯存底,植樹造林是我們能為環境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守護環境的腳步,未來只會持續加速與加大,我們將以企業責任來擴散影響力,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的每一個決策、落實到每一個行動中,為邁向零碳時代而努力。(台灣房屋集團)

  • 資誠舉辦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 協助企業實踐能源轉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綠電與碳交易現況及展望研討會」。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能源轉型事業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蔡亦臺表示,在全球減碳的浪潮下,能源轉型已成為各國政府首要面對的課題,台灣政府也緊跟步伐,過去五年來,台灣的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不僅綠電市場逐漸完善,碳權交易制度也逐步實施,例如台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底正式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

  • 除碳高手 浮游生物糞粒可存CO2

    除碳高手 浮游生物糞粒可存CO2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最近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洪慶章指出,整體海洋碳移除量占全台年碳排34.5%,這項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期刊「海洋汙染公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並建議若要達到碳中和目標,政府必須重視海洋性藍碳。

  • 浮游生物「糞粒」助攻海洋藍碳 研究登國際期刊籲政府重視

    浮游生物「糞粒」助攻海洋藍碳 研究登國際期刊籲政府重視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聚焦海洋性藍碳研究逾15年,證實海洋浮游動物代謝的「糞粒」是主要的顆粒有機碳,可透過食物鏈大量把二氧化碳儲存於深海。洪慶章指出,整體海洋碳移除量,占全台年碳排34.5%,潛力驚人,這項研究成果已研究登上國際期刊「海洋污染公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藉此呼籲政府,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要著眼海洋性藍碳。

  • 助證交所達碳中和 碳交所:也可從產品、服務碳中和開始

    助證交所達碳中和 碳交所:也可從產品、服務碳中和開始

    證交所日前獲頒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日前獲頒英國標準協會(BSI)核發之ISO 14068-1:2023碳中和查證證書。隨著碳中和已成為全球趨勢,碳交所致力於協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標,本次證交所宣告碳中和所抵換之碳權,為證交所於今年初自碳交所購入之高品質國際碳權,該碳中和成果標誌著雙方在響應全球淨零轉型道路上的重要成就。

  • 紅樹林植林隱憂 彭啟明:碳匯與生態須平衡

     環境部開始審查「紅樹林減量專案」方法學,不過有民團擔憂,紅樹林若過度擴張,會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彭啟明24日表示,碳匯與生態本來就是應該要有平衡之處,目前正持續徵詢專家意見,審慎審查中。

  • 全力開發碳匯  農業部與中研院㩦手創新淨零科技

    全力開發碳匯 農業部與中研院㩦手創新淨零科技

    面對淨零減碳的國際同儕壓力,台灣沒有不積極跟進的可能。由於占台灣總排放量近五成的工業部門、以及牽涉人數最多的交運輸部門,支撐了台灣經濟與生活的雙主軸,低碳排的農業部門進一步創造自然碳匯,達到碳抵銷的效果,是為淨零減碳的最大貢獻者。

  • 中研院攜手農業部簽淨零減碳科研MOU 合作加速農業增匯減碳

    中研院攜手農業部簽淨零減碳科研MOU 合作加速農業增匯減碳

    中研院與農業部此前已攜手進行高固碳狼尾草種植試驗、海藻近海養殖試驗等先導研究,今(17)日雙方再度簽署「淨零減碳科研推動合作備忘錄」 ,未來將更著力於「增加自然碳匯」及「減少農業部門碳排」兩大目標,循「創新研發X現場試驗」合作模式,加速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的垂直整合。

  • 首例造林碳匯 水利署完成註冊

     環境部「溫室氣體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項目」,透過種樹換得碳權(綠碳)蔚為風氣。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16日表示,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首例註冊申請,12日環境部已審查通過,完成國內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通過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

  • 國內首例造林碳匯 經濟部水利署完成註冊申請

    國內首例造林碳匯 經濟部水利署完成註冊申請

    環境部「溫室氣體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項目」透過種樹換得碳權,亦有綠碳之稱,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以「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案場向環境部提出首例註冊申請,12日經環境部審查通過,完成國內首例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通過該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可取得減碳額度約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