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編現比的搜尋結果,共105筆
美國在台協會(AIT)傳本周邀約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碰面,要就國民黨針對國防特別預算的態度、立場會談。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11日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不要再卡國防預算,國軍的編現比已經嚴重不足,造成國家戰力的漏洞。
針對男藝人涉嫌非法「閃兵」案,國防院研究員柯永森近日撰寫報告指出,統計民國103至112年,平均每年「閃兵」案件為105.1件,但自113年1月1日義務役役期恢復為1年起,年平均增加為133.33件,有增加趨勢。
在國防預算連年創下新高、多項對美重大軍購案將陸續交裝服役的關鍵時刻,台灣的軍事硬體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然而,再精良的武器,仍需訓練有素的專業官兵來操作。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期發布的國防部年度預算評估報告,便針對國軍的「軟實力」——志願役人力編現比低落問題,發出警示。而國防部對此也回應了。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4日表示,國軍自2021年至2024年間共招募志願士兵5萬2674人,但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即提前離營者高達1萬2884人,比例達24.47%,累計應繳回賠償金額近8.9億元。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寧可賠錢走人,就知道留不住人,這個是非常大的警訊。
國軍最新主力M1A2T艾布蘭戰車由裝甲第584旅換裝後正式成軍,有民眾質疑臂章上僅有「TAIWAN」字樣,「國旗」及「中華民國」字樣都未出現。前空軍中將張延廷質疑,民進黨就是要完全「去中華民國化」,軍隊原本追求「國家化」,但現在變成「民進黨化」,民進黨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大家習以為常。
台灣向美國採購66架F-16V,預計從2023年分為4年交機,但是到現在一架都沒有交機。前立委郭正亮表示,我們付了80億美元,卻到現在一架F-16V都沒交。退役少將栗正傑則質疑,今年編了9500億國防預算,跟美國有個交代,問題是基層不知怎麼辦,變成惡性消化。
國防部持續提出大規模預算的建軍計畫,不過,綠委王定宇23日質詢時示警,國軍的編現比低落,遠低於國防部設定的80%最低門檻,恐影響戰力。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目前編現比已回升至78.6%,未來會透過部隊加給,持續提高留營率;但王定宇直言不能光靠留營率,重點仍是募不到新兵。
面對外界以及國際都在關注我國的戰備改革,國防部續提出大規模預算的建軍計畫,不過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23)日質詢時指出,國軍的編現比低落,比國防部的最低門檻80%還低,要求國防部研議方案解決;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目前編現比已慢慢回升至78.6%,未來會透過部隊加給,持續提高留營率,留下國軍要的戰力。
面對外離島遭全面封鎖之風險,政府應嚴肅以對,並預先建立危機應變機制。
民間版的台海防衛兵推總結報告指出,以國軍現有作戰部隊的部署及編現比,現實上難以維持「島島皆守」的軍事防衛能量。針對外離島之防衛作戰,政府及國防部除現行「獨立固守」之原則性指導外,缺乏明確的「交戰規則」以及創新的遠距增援作戰思維。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主辦「台海防衛兵推」6月10至11日舉行,今(26)日發表總結報告,對台海防衛作戰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國軍戰略東遷的作為應再行探討,宜考量連結盟友經營東遷安全場域,另外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宜考量在東岸建置有效反制猝然攻擊能力。
國軍戰鬥部隊編現比低,留不住人,仍是當前建軍重大課題。海軍是專業兵種,編現比略高於地面部隊,即便如此,以海軍主力戰艦紀德級艦為例,編制員額約360人,但實際員額僅約260人,編現比也僅7成2,若再扣掉休假等,每趟出海巡弋任務,艦上官兵1個人要當2人用,辛苦可想而知。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揭仲指出,儘管國防支出大增,115年國防部預算書卻顯示,作為戰力骨幹的志願役官士兵,流失的情形依然嚴重,115年預算員額比114年大減6784人、相當於2個聯兵旅;揭仲說,今年4月1日生效的調薪方案,對減緩志願役人力流失的助益並不顯著,值得國防部深入探討。
為因應共軍威脅並回應華府的敦促,政府決定自115年起,大幅增加總體國防支出,115年高達9495億,占GDP的比例來到3.32%。但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儘管國防支出大增,115年國防部預算書卻顯示,作為戰力骨幹的志願役官士兵,流失的情形依然嚴重,更出現三大警訊,包括:(一)115年志願役人員的預算員額,比114年大減6784人、相當於2個聯兵旅;(二)軍官士官申請提前退伍人數疑似大幅增加,空軍更是暴增;(三)中校與少校飛行軍官不願續服現役人數持續增加,恐將對空軍各作戰聯隊的戰力造成不小的衝擊。
今年6月1日,日本陸上自衛隊駐防北海道的第11旅團,慶祝成軍17週年暨真駒內基地駐防71週年,舉辦基地開放活動,開放當地民眾參觀,並藉此對外招募新血。第11旅團為北海道防衛主力之一,負責政治、經濟中心「札幌市」在內的西南部地區防衛、治安和災害救援。
審計部週二(29日)公布總決算審核報告顯示我國過去4年強化後備戰力的成效有限,後備部隊裝備短缺嚴重,整體缺口高達三成,部分類別如通信與醫療支援裝備可用率甚至低於六成,且主力國造裝甲車「雲豹」也出現結構瑕疵,引來外國軍事媒體關注。
賴清德總統日前發表第四場「團結國家十講」,聚焦於國防議題,然而其所言所指,不僅與事實不符,更揭露了其對國防戰略缺乏系統性思維的深層問題。國防政策是維繫國家安全的基石,總統不應以誤導性言論操弄民意,更不該採錯誤的戰略方向,將2300萬台灣人民引向危險邊緣。
國軍優先登機禮遇7月1日上路,總統賴清德日前下令,若未來商務艙有空位,應提供軍人自動升等服務。民眾黨3日批評,賴清德花別人的錢慷自己的慨,沒說誰來補貼費用,難道就要民間業者自行吸收?且賴一邊拋出實務上難執行的小確幸福利,卻反對推動軍人加薪,對於普發現金又稱「人民不需要」,到底喊出此政策可實質提升士氣、挽救國安,還是只是「看起來有做事」的宣傳?
賴清德總統「團結十講」的第四講「國防」,如果不是他在開講前言、刻意花了不少時間強調解釋前三講的遺漏和缺失不足,會讓聽者覺得這是一場拿國家大把銀子堆疊也洩漏出眾多機密敏感國防建設的宣傳演講。觀後實質感受,賴總統在進行一場「挑撥離間帶分化、悲情訴求騙選票」的歷史性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