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缺櫃缺艙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旺季發威,國內汽車零件龍頭廠東陽(1319)11月營收24.12億元,月增6.7%,較去年同期成長5.15%,飆史上單月營收新高,累計前11月營收233.4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48%,亦改寫同期新高。
汽車零件廠龍頭東陽(1319)今年獲利篤定再攀高峰!前三季財報7日出爐,累計營收186.75億元、年增7.92%,稅後純益30.96億元、年增39.27%,每股稅後純益(EPS)達5.23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5.1元。法人樂觀東陽全年EPS將站上6.5元。
汽車零件廠龍頭東陽今年獲利衝鋒,自結9月稅前盈餘3.81億元,儘管受到匯損影響,較去年同期的4.59億元衰退,但若排除匯損,單月獲利仍年增7.5%,且累計前九月稅前盈餘39.34億元、年增40%,更一舉超越去年全年的38.12億元,今年前九月每股稅前盈餘達6.51元。
東陽(1319)今年9月自結稅前淨利3.81億元,低去年同期4.59億元,主要今年9月匯損接近0.5億元,去年同期則有匯兌利益0.6億元,若排除兩期匯兌,9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7.5%。
汽車零件廠即將迎來第四季傳統旺季,除AM(售後維修)市場需求已提前有增溫跡象,近期大陸宣布降準、降息力振經濟,可望帶動市場消費量能,亦有機會推升OEM(原廠代工)需求,東陽(1319)、堤維西(1522)、耿鼎(1524)、精確(3162)、麗清(3346)、帝寶(6605)等廠第四季營運衝高可期。
汽車零件龍頭廠東陽(1319)無懼匯損衝擊,自結前八月稅前盈餘35.53億元、年增51%,每股稅前盈餘5.87元,續改寫同期新高紀錄。由於北美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市場持續旺盛,加上東陽持續優化、擴充產能,提升接單能力,法人樂觀東陽全年每股稅後純益將落在6.87元~7.5元區間,有望創新高。
東陽12日(1319)自結8月稅前盈餘3.1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不過,若排除兩期匯兌,8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0%,東陽說明,今年8月匯兌損失1.1億元,去年同期則有匯兌利益7,092萬。
東陽(1319)8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3.17億元,低於去年同期4.27億元,主要受到匯兌損失1.1億元影響,而去年同期則有匯兌利益0.71億元,若排除兩期匯兌,8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0%。累計前8月合併稅前淨利為35.53億元,年成長51%,每股稅前盈餘5.87元,續創史上同期新高。
台股上周震盪劇烈,隨上市櫃8月營收陸續公布,市場逐漸將目光轉向業績面亮眼股,受惠北美AM需求淡季不淡,東陽(1319)8月營收改寫同期新高;而智邦(2345)則在主要客戶在高階交換器、AI加速卡的需求旺盛帶動下,8月營收也一舉突破90億元大關、衝上94.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催動股價走出慶賀行情。
汽車零件廠第三季業績可期下,推升5日汽車股上漲1.27%,漲幅居當日台股之冠,汽車零件龍頭東陽(1319)、鈑金零件廠耿鼎(1524)8月營收皆繳出年月雙增成績,東陽以21.27億元,月增5.45%、年增2.39%,累計前八月營收165.04億元、年增8.96%,單月與累計營收皆續改寫同期新高。耿鼎8月營收以2.58億元,創近14年同期高,累計前八月營收18.42億元,亦為13年同期高。
東陽(1319) 自結8月營收21.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累計前八月營收165.04億元,年增9%,雙創同期新高。
東陽(1319)自結8月合併營收21.27億元,較去年同月成長2.4%,繼七股、新市園區設廠計畫展開,東陽仍持續覓地擴廠,以滿足東陽3-5年長期發展需求。
售後維修(AM)需求熱絡,汽車零件龍頭廠東陽15日率先報喜,自結上半年稅前盈餘28.17億元,年增79%,每股稅前盈餘4.65元,續創歷年同期高。不過,面對近期運價連漲,東陽表示,市場缺櫃缺艙問題再起,出現「滿手訂單出不了貨」窘境,將續觀察後續影響。
東陽(1319)6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3.29億元,上半年累計合併稅前淨利為28.17億元,年成長79%,為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4.65元。
由於紅海危機未解,全球運價提升,帶動萬海(2615)等航運業者股價強勁上漲,萬海已連續兩天拉出漲停。法人看萬海第二、三季都將有超過第一季EPS 1.65元業績表現。
全球運價直直飆!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24日出爐,周漲幅高達7.24%,呈現連七漲的驚人漲勢,台股「航海王」搭上漲價題材利多,加上又有股東會行情加持,股價步步高升,萬海(2615)不顧仍在處置期間,股價「越關越大尾」,24日持續逆勢衝鋒、大漲5.34%,陽明(2609)同樣上漲3.09%。
地緣政治躍居2024年海運最大挑戰,紅海首爆死亡衝突,引發航線中斷、船舶繞行、船期大亂、艙位吃緊、運價飆漲等連鎖效應,1月起亞洲農曆年前出貨潮將至,恐現缺櫃、搶櫃危機,有貨櫃者才可以賺到高運價,航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甚至勇闖紅海抄捷徑趕回亞洲,貨主也面臨運價驚驚漲的壓力,海運通膨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