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缺車的搜尋結果,共75筆
近期國內新車銷售市場趨冷,已有車廠下修全年車市看法,車業龍頭和泰車27日法說會強調,維持年初設定的45萬輛看法,自家集團三大品牌新車總銷更要挑戰16.5萬輛的逆勢成長目標。
嘉義市長黃敏惠積極爭取中央主政興建藍線捷運輕軌,屢屢受挫,議員鄭光宏4月30日質詢提到地方民意反應冷淡,建議增加BRT班次更符合民眾切身需求;議員王浩也督促BRT要緊密配合高鐵到站時間。市府交通處表示,會努力,但駕駛人力不足影響調整班次不易。
嘉義市長黃敏惠積極爭取中央主政興建藍線捷運輕軌,屢屢受挫,地方民間反應也冷淡,議員鄭光宏、王浩30日質詢認為當務之急是增加BRT班次,更符合民眾切身需求,市府交通處表示,會努力,但駕駛員的人力不足影響調整班次不易。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抗議司法不公、號召支持者今日上凱道抗議,中南部逾200輛遊覽車北上聲援,其中,台中市聲援遊覽車總數衝破70輛,當地一度缺車還漲車資,彰化也出動9部車;雲林縣、台南市各出動30輛;高雄市出動45輛;屏東縣也有16輛遊覽車。許多民眾甚至不惜開車、搭高鐵前往聲援。
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E-Mobility Taiwan)周三南港開跑,整車股周二表現有撐,考量國內車市已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車市買氣放緩,但裕隆(2201)在地多角化經營、中華(2204)旗下MG油車恢復正常銷售,均可望助力營運,裕隆、中華領軍族群走揚,和泰車(2207)亦拉回平盤震盪。不過法人評估,國內車市已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且如今有更多品牌加入促銷行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壓縮利潤表現,故整車潛在漲幅空間恐有限,後續留意母廠配額加碼、新車款銷售效應、電動車動能、貨物稅優惠提振下半年買氣。
歐盟近日公布2024年汽車業貿易數據顯示,中國以127億歐元進口額成為歐盟汽車進口最大來源國。儘管如此,期間內歐盟對中國汽車貿易保持順差,對中國出口額達145億歐元。歐方指出,從2019年到2024年,歐盟自中國進口汽車的增長最顯著,增幅高達1,591.3%。
中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最新指出,世界汽車市場連續數年缺車嚴重。崔東樹預計,2025年歐美國際主力車企較2019年占比大幅下降,日韓車企因印度市場而表現稍好。中國車企的世界地位不斷提升,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企業的世界占比大幅提升。
國內車市前景尚不明朗,但各廠搶市動作頻頻,其中,KIA在台銷量連兩年破萬衝高後,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18日發表全新改款Picanto,入門車價下殺至59.9萬元,除車價遠低於同級車款,更創國內進口車最低價,展現今年銷量續成長創高決心。
兩岸政治角力拿開放觀光當籌碼,禁止赴陸旅遊團,一下限額開放,一下又突然喊卡,把旅行業者的生計端上政治賭桌。根據CTWANT記者調查,目前檯面上雖有禁團令,但不少業者遊走灰色地帶操作大陸旅遊團。旅行業者就抱怨,禁團令剝奪觀光業權益,讓原本能開大門走大路,變成見不得光的事,呼籲廢除禁令、重啟交流。
第一金證券積極將業務結合永續發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即日起推出「投資也能改變世界Ⅱ」專案,廣邀全體客戶一同參與復康巴士捐贈計畫,在活動期間內,只要客戶買進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所揭露已掛牌的ESG ETF,每買進3,000元第一金證券就額外提撥1元做為復康巴士捐贈金,客戶買進總金額愈高,來自社會共襄盛舉的捐助力量也更高。
TOYOTA/ Lexus/ HINO總代理和泰汽車於今日(2/4)舉辦和泰·國瑞汽車新春記者會,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和泰汽車營運重點。
川普關稅戰震撼全球,讓全球政治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4日表示,今年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未明,但在政府汰舊換新政策最後一年的刺激下,將有需求前移的可能性,加上各品牌推出強力販促,預估今年台灣車市仍有45萬台以上的實力。
TOYOTA/Lexus/HINO總代理和泰車(2207)周二舉辦和泰、國瑞汽車新春記者會,發布汽車市場展望與和泰車營運重點。展望2025年,車市2好2壞,受到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未明、地緣政治衝突,但汰舊換新政策最後一年刺激需求,加上各品牌購車優惠下,總車市預估達45萬台,雖年減1.53%,但連三年達45萬台水準之上,而和泰車三個品牌將挑戰合計16.6萬台、市占率36.7%的販賣目標。
和泰·國瑞汽車4日發佈汽車市場展望與和泰汽車營運重點,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表示,多數訂單於2023年解消狀況下,2024全年總市場達457,830台,今年大環境有影響,國際政經局勢也比較難料,但因是政策汰舊換新政策的最後一年,具有一定支撐,2025年台灣車市仍有45萬台實力。
搭上機器人題材列車,IKKA-KY(2250)股價連拉漲停,連續六個交易日共上漲逾46%,因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24日公告11月自結獲利,受到2023年基期較高與匯率影響,單月稅後純益0.18億元、年減30.77%,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8元。
主流車商大促銷成功激發新車買氣,但11月國內新車銷售總量3.92萬輛,卻意外較去年同期衰退逾1成,主要受到受到部分車廠技術性保留領牌至12月,再加上包括和泰車、南陽現代的油電車款持續有缺車問題所致。
電動車市場激戰,今年有多個品牌皆首度導入全新電動車款,在前九月領牌2.88萬輛,已超越去年全年電動車市場規模後,雖MG電動車MG4生產受到國產化新制限制,但業者推估,今年仍可攻上約3.8萬輛水位,較去年2.55萬輛一年增加近1.3萬輛,成長近5成。
和泰車(2207)雖然上調2024年台灣新車銷量預估至46萬輛,但下修集團年度目標從17萬輛至16萬輛,主要原因仍為缺車,但市場擔憂仍存有銷售放緩的訊號。兩家本土法人看法不一,其一認為,國內車市已轉為買方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經銷利潤受壓,整體業績增速將趨於平淡,目標價調整至655元,潛在漲幅空間有限,投資評等維持中立。另一家則表示,雖受原廠車輛供給影響,和泰車今年銷售目標小幅下滑,但整體營運有望維持穩健態勢,故投資建議維持Trading Buy,目標價給予700元。
車業龍頭和泰車(2207)27日舉行法說會,對國內整體車市買氣看法維持樂觀,全年新車總銷量有望逼近46萬輛,優於年初預估的45萬輛水準。但和泰車意外下修自家今年新車銷量預估,從年初的17萬輛降至16萬輛,市占率目標也從37.8%下修至35%,主要是受限原廠供應不足影響,有上萬張的訂單無法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