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罹癌機率的搜尋結果,共45筆
常覺得累、肩頸痠痛,有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中。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慢性發炎如同火種,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長期下來會提高罹癌的風險,而能夠「每天插手介入、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的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83歲黃女士因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患有B型肝炎,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第零期肝癌。所幸發現及時,執行電燒治療後,術後3天就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燒烤、紅肉與加工肉品均會增加大腸癌風險,呼籲民眾在烤肉時謹記「兩少一多」原則,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兼顧健康。
你有喝熱咖啡或熱茶的習慣嗎?事實上,國際癌症組織 (IARC) 將溫度高於65°C的熱飲視為2級致癌物,而根據2025年英國一項近50萬成年人參與的大規模實驗證明,食道癌確實與喝下大量熱飲有關,長期飲用可能增加食道黏膜燙傷之風險。
台灣每年新增9000多位攝護腺癌患者,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甚至因為骨頭痛,就醫才驚覺罹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有如「男性最害怕的癌症」,而年紀大、有家族史、愛吃油膩食物、長期抽菸,或有BRCA2基因突變者是5大好發族群。
癌症持續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一,日常飲食習慣對預防癌症來說相當重要。日本癌症治療權威醫師佐藤典宏指出,攝取正確的食物,的確能有效降低罹癌風險,他列出14種抗癌食材,在一般超市都買得到,同時也建議遠離超加工食品,避免增加罹癌機率。
在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裡,大腸癌排名第3。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大腸癌已不是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年輕族群罹患的機率也逐漸上升,元凶正是含糖飲料,每天喝2杯含糖飲料的人,罹患早發性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2.18倍。
長期的腰痛別輕忽,很可能是大腸癌發出的警訊。有男子因為同時出現腰痛和便秘的情況,就醫後竟發現已大腸癌第四期,醫師錢政弘指出,如果出現排便越來越少、糞便變細、出血等情況,都要留意是否是大腸出現腫瘤。
想要細胞逆齡回春,日常生活改變就有效。醫師劉博仁分享案例,一位被妻子逼著來看醫生的65歲大老闆,不僅膽固醇高、血糖高,心臟還裝了3根支架,細胞年齡已來到72歲,但在改變生活行為,包括多吃蔬菜、改吃白肉、天天運動、不吃水果、減少喝酒應酬、11點前入睡,4個月後細胞直接逆齡到67歲。
82歲的美國前總統拜登今年1月卸任,近期檢查報告發現攝護腺上多出一個小結節,被診斷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擴散至骨頭。專家指出,攝護腺癌好發於長者,近期發現攝護腺癌與BRCA基因突變有關,有攝護腺癌、乳癌家族史的人都需要注意。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具家族史者,建議40歲起年年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測,一般民眾則是50歲起接受檢測即可。
資深歌手鄭進一今(21日)自曝去年罹患2期膀胱癌,已做過6次化療與30次電療,現健康情況良好,也覺得活到71歲夠了。醫師表示,膀胱癌最常出現無痛性血尿、頻尿、急尿或排尿疼痛症狀,抽菸者罹癌機率是常人的2倍,因膀胱癌死亡者,85%都有吸菸習慣,經常染髮也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攝護腺癌好發於年長者,卻不是絕對。不過,高雄一名39歲男子,因父親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心裡覺得毛毛的,就醫進行檢查,竟也發現罹患一期攝護腺癌。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約15%與遺傳有關,若父親或兄弟罹患攝護腺癌,自己罹患攝護腺癌機率約為常人的2倍,有家族史者年滿40歲,甚至是更早,即應做血清攝護腺特殊抗原(PSA)檢查。
肝病一向有台灣「國病」之稱,台大醫院12日公布最新兩項研究成果,B肝患者若同時合併有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飆升2倍以上;但是B型肝炎合併單純脂肪肝反而可降死亡率;B肝患者不能只重視肝功能,也要關心自己有沒有三高。
肝病一向有台灣「國病」之稱,台大醫院今(12)日公布最新兩項研究成果,B肝患者若同時合併有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飆升2倍以上;但B型肝炎合併單純脂肪肝反而可降死亡率。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泡麵、汽水常被視為不健康的食物。先前一名台大教授在43歲時死於癌症,生前曾向友人表示,「自己幾十年來,經常是餓了,就是泡麵、汽水亂吃一通」,引發討論,對此,醫師表示,癌症成因複雜,基因、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單純把癌症與飲食習慣劃上等號,可能過於簡化。
血型與罹患癌症機率有關?血液腫瘤科醫師吳鴻誠表示,根據國外大規模統計數據發現,O型罹癌機率最低,而B型易罹胰臟癌、A型易得胃癌。他並提到,很多癌症都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但後天影響也很重要,其中肥胖是已知的致癌因子,從臨床上觀察就發現,許多胰臟癌患者都有此特徵。
27歲林小姐日前因左側乳房疼痛就醫,不料左側乳房沒事,右側乳房卻被檢查出有2顆約1公分左右的小腫瘤,確認乳癌第2期。台灣乳癌患者罹癌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小於40歲以下乳癌比率約16.6%,呼籲民眾及早診斷、即時處置。
一名60歲婦人,從年輕時就常因腸胃問題就醫,外科醫師陳榮堅認為,婦人幾十年來腸胃不好,很有可能與她多年來,食用反覆加熱的食物有關,有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反覆加熱的食物,無論是用煎炒或是微波的方式,都會增加罹患腸胃道癌的機會。
攝護腺為男性專屬的生殖器官,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日常中有10大NG行為,會默默傷害攝護腺的健康,包括抽菸喝酒、常喝含糖飲料、憋尿、久坐、熬夜、射精次數少、常吃紅肉與高脂肪食物、忍住不射精、不安全性行為,以及常騎坐墊差的腳踏車。
港星徐少強1日因食道癌病逝,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文倫指有菸酒檳榔3習慣者,罹食道癌機率是常人的200倍,此外,有胃食道逆流者,也可能因膽汁逆流,造成食道反覆發炎致癌,提醒若有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胃酸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體重減輕等可能徵兆,要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