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中談判的搜尋結果,共243筆
川普與習近平在APEC釜山會談後,兩國就稀土供應、大豆與能源採購、芬太尼、關稅等議題達成協議。川普表示明年4月訪中,習近平亦將回訪美國。雙方同意加強經貿合作、定期交往,習近平稱「兩國做夥伴、做朋友」,而川普說兩國尊重加深,顯示美中領導人皆有意緩和緊張。
川普與習近平在APEC釜山會談後,兩國就稀土供應、大豆與能源採購、芬太尼、關稅等議題達成協議。川普表示明年4月訪中,習近平亦將回訪美國。雙方同意加強經貿合作、定期交往,習近平稱「兩國做夥伴、做朋友」,而川普說兩國尊重加深,顯示美中領導人皆有意緩和緊張。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川普全球對等關稅合法性,以及美中談判大致底定,外界也關切台美談判進度。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今(6)日受訪透露,美台之間的關稅談判可能很快會有結果,但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預計台灣汽車進口關稅會「降低」。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會晤,確認雙方之前在吉隆坡貿易談判的結果。除了沒提到台灣,許多結果也出乎各界預料之外。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會晤,確認雙方之前在吉隆坡貿易談判的結果。除了沒提到台灣,許多結果也出乎各界預料之外。
備受矚目的「川習會」昨(30)日在韓國釜山落幕,全程歷時100分鐘,川普事後表示取得滿意進展,也說沒談到台灣。對此,作家「漂浪島嶼」認為,美中談判,經濟歸經濟。但他也說,當美中進入長談期,美國會如何看待台灣?認為賴總統出訪將是一個觀察指標。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會晤,未觸及台灣議題。立院副院長江啟臣擔憂,台灣除了晶片外,其他議題是否在川普心中順位較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呼籲,美中激烈對抗下仍透過對話取得共識,民進黨應思考現行切斷與陸方對話管道,對台灣未來發展是否健康?
川普30日上午在韓國一座空軍基地跟習近平進行會談,距離兩人上一次見面已有6年的時間。這兩大國的領導人都對緩和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情勢表示樂觀,以下是亞洲地區幾位分析師的看法。
川習會今(30)日登場,美中談判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國安局長蔡明彥昨表示,美中已開始採取「先易後難」方式管理爭議,此次川習會應有階段性成果;他也認為,如果川習正式討論台灣議題,相信川普會表述美國的基本立場。
美國總統川普29日中午抵達慶州,出席APEC企業領袖峰會並進行特別演講,川普脫稿演講約50分鐘,除提及自己任內的「豐功偉績」,還兩度提到台積電、點名黃仁勳、提及對美中談判的展望,以及對Fed喊話。
外界預期川習會後美中雙方會宣布暫時緩和的貿易協議。中方可能恢復採購美國黃豆並延後稀土出口限制,美方則暫緩加徵關稅。然而,《紐約時報》指出,協議僅讓兩國關係回到貿易戰前的原點;另有美媒警告,此舉無助化解國家安全與貿易平衡兩大核心矛盾,僅是短暫的休戰。
美國聯準會月底可望二度降息,國泰世華銀行與台北富邦銀行同步看好股債後市表現,研判在聯準會貫徹降息循環基調下,股債市仍有進一步走揚的機會。
受中美貿易談判樂觀情緒帶動,全球股市27日普遍上漲,市場預期川習會後極有可能延長貿易休戰協議,日經指數首度突破5萬大關,亞洲股市領漲,美歐主要指數同步走高,市場情緒顯著回暖。
美中領導人預計於10月30日在南韓慶州舉行「川習會」,這是川普重返白宮後首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會晤,備受國際關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27)日在臉書撰文指出,台灣社會在每逢美中高層會面時,總會湧現不利台灣的陰影與焦慮,但長期觀察者都清楚,台美關係的緊密並非空喊口號,不過,游也提醒,川普個人風格難以預測,「會不會在川習會上說出令人意外的話,仍值得密切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於26日展開亞洲行,一場牽動全球經濟的貿易博弈也隨之展開。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此行核心是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貿易談判,但對日本、南韓與東協國家而言,卻是一場「交易恐懼」的危機,他們擔心自身利益會在美中角力中被犧牲。
周一亞洲早盤時段,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美中談判代表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緩解了市場對兩國之間的關稅與出口限制可能削弱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
美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第5輪經貿磋商有重大進展,美國財長班森特(Scott Besssent)昨(26)日表示,中國大陸擴大稀土管制或延後一年,美國也沒必要徵收100%關稅。關於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班森特表示兩位元首也計畫討論全球和平計畫,尤其聚焦俄烏戰事。班森特談及對俄羅斯的制裁時說,制裁將讓俄羅斯立即感到痛苦。
在吉隆坡舉辦的東協(ASEAN)峰會場邊,美國總統川普暗示可能在中國和美國與習近平舉行會談。
美中兩國談判代表周日(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敲定了一項貿易協議框架,供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周晚些時候會面時做出最終定奪。根據該協議,美國將暫停對中國加徵巨額關稅的措施,而中國也將暫停其稀土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