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英澳的搜尋結果,共101筆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十一國慶中秋雙長假,大陸國內主要口岸迎來出入境客流高峰期。尤其北京、上海口岸。無論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還是上海浦東機場、廣東深圳機場邊檢現場,機場出行旅客明顯增多,不少旅客排起長隊,出遊疊加返鄉需求,拉動大陸十一中秋假期航空出行需求。
中共閱兵,軍事專家蘇紫雲表示,就政治意義言,9月3日北京氣溫 22-30度,中共卻將以往閱兵的時程由1000時提前至0900時,凸顯出部分不尋常意味。這也是看台上政治人物以及北京政治氛圍較閱兵的裝備本身更具看點的原因。前總理胡錦濤未出席,而閱兵總指揮官由以往中部戰區上將司令員改為中部戰區中將空軍司令員韓勝延擔綱即可看出共軍內部的整肅依然嚴峻。
英國與澳洲25日簽署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50年潛艦協議,進一步鞏固「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將為兩國潛艦計畫提供重要支持、加強雙方國防工業能力,並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與大規模出口額。
從烏克蘭戰場到以伊戰爭,全球看到無人戰爭正在逐步取代有人戰爭,這種戰爭型態的大躍進,就像過去冷兵器時代跨越到熱兵器時代一樣,戰士從通過人力和機械力量操作武器,作為打擊敵人的戰爭工具。而從冷兵器進入早期熱兵器時代,大概在16世紀中期前的戰爭中,戰爭依靠熱量或火焰來殺傷敵方士兵、破壞要塞和居民區的武器設備。
七國集團(G7)峰會15日在加拿大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舉行,焦點在全球經濟、俄烏戰爭和以伊衝突等議題。外界指這將在艱難中求共識,大部分領袖更有一個目標,就是避免與川普發生不愉快而影響對美貿易談判。
七國集團(G7)峰會15日在加拿大卡納納斯基斯(Kananaskis)舉行,焦點在全球經濟、俄烏戰爭和以伊衝突等議題。外界指這將在艱難中求共識,大部份領袖更有一個目標,就是避免與川普發生不愉快而影響對美貿易談判。
美國伊利諾州民主黨籍眾議員、委員會資深成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力挺台灣,他說若陸攻打台灣,將造成嚴重影響,美國更是會出現遠超金融危機與新冠疫情的破壞,甚至爆發「經濟大蕭條」,該議員還模擬中共封鎖台灣三階段,在場的軍事專家也提供建議應對方法。
隨著「海湖莊園協議」與米蘭(Stephen Miran)《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論說被曝光後,得知在競選過程中,川普、米蘭等人已經在川普的海湖莊園推演,針對川普「軍事保護傘與貿易逆差上美國被佔便宜」的觀念,透過「先關稅後貨幣和投資」的次序,解決川普「佔便宜難題」,同時重構全球貿易體系,足見徵稅之舉並非即興演出。
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川普曾提出一項承諾,要向中國提高60%的進口關稅,當時也僅被視為競選語言。今年4月2日川普突然宣布徵收輸美貨貿「基礎關稅10%與對等關稅」,選舉語言居然成真。
關稅加碼背後的深層原因
在3月1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日前,七國集團外長會發表聯合聲明和海洋安全與繁榮宣言,再度炒作涉華議題、台灣海上問題,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和兩用物項,中方所謂「產能過剩」、軍力建設等表達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七國集團外長會聯合聲明及有關宣言,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污蔑抹黑中國,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有關國家提出嚴正交涉。
從川普就任2.0之後,有關於「棄台論」在美國戰略學界與政策圈再度浮現。從川普計畫接管迦薩走廊,再到美國對烏克蘭所提出的礦產協議,或直接與俄羅斯商討俄烏戰爭後的國際新秩序,都可以見到川普「交易式」的戰略風格。228川普在白宮會見澤倫斯基時,批評他「不知感恩」,強調「你必須感恩,你現在手上沒有牌」,並要求他「得更心存感激」。此番赤裸裸的國際真實秀,不僅使外界質疑美國對盟友承諾的穩定性,也令人不禁聯想到1950年代美國對台灣採取「袖手旁觀」政策的可能性。
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Don Farrell)周一表示,澳洲對美國的鋼鋁材出口為美國創造許多「高薪工作」,同時也是兩國共同防禦利益的關鍵所在。此番發言反映出澳洲政府正軟硬兼施試圖說服川普政府給予澳洲關稅豁免待遇。
始於1975年的美國空軍年度大型空戰聯演「紅旗25-1」(Red Flag 25-1),今年邁入50周年里程碑,美國海空軍、英國空軍和澳洲空軍日前出動多架先進戰機參演。曾觀摩此演訓的前空軍副司令范大維曾提到,我國空軍赴美專精訓練的21中隊,2天內就可以把我國戰備彈藥都打光,演訓強度之大令他印象深刻。
美國空軍年度大型空戰聯演「紅旗25-1」(Red Flag 25-1),1月27日至2月6日在內華達州奈利斯空軍基地舉行,美國海空軍、英國空軍和澳洲空軍出動多架先進戰機參演,慶祝這場高強度演訓活動邁入50週年。
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空挺團12日在千葉縣習志野演習場,展開今年度「令和7年降下訓練」(NYJIP25),並與美、英、澳、加、法、德、荷、義大利、波蘭、菲律賓與新加坡等11國,以離島防衛作戰為想定,以CH-47J、C-130等載具執行多種空中突擊課目,搭配AH-1S攻擊直升機、裝甲車輛的支援,順利完成演訓任務,除展現自衛隊員與國際部隊精實戰技外,亦凸顯各國與日本堅定不移的國防合作關係。
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國務卿和澳洲、印度、日本的外交部長,預計將於21日,也就是美國準總統川普就職日的後一天,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專家表示,此次會議是川普新任期的第一項重大外交活動,將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連續性發出強烈訊號。
共同社16日報導,日本與英國政府正在深化防衛領域的合作,希望通過推進日英「準同盟化」,與在印度太平洋領域擴大軍事活動的中國相抗衡。由於本月即將就任的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對東亞安全保障的參與度難料,日本也希望增進與友好國家的合作關係。
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空挺團(傘兵旅)12日舉行年初例行訓練,在千葉縣習志野演習場,想定離島防衛任務需求,執行空中突擊演訓;並有來自美國在內等11國盟邦派遣部隊共襄盛舉,藉由展現精良戰力,宣示各國對維護區域穩定的共同承諾。
2023年1月13日,在美日華盛頓首腦峰會中,拜登提出「實現美日同盟關係的現代化」。由此美日同盟的「現代化」定義自2014年之後再度成為新時期美日同盟關係發展的指向目標,乃至被形容為美日同盟1960年代以來的「歷史性變化」與「質的飛躍」。在當前中美博弈嚴峻複雜、國際形勢波譎雲詭的大變局下,美日謀求同盟關係的「現代化」不只將影響美日關係的轉變,而是將對印太特別是台海局勢都帶來一系列聯動輻射效應。其中,近年來美日同盟在其「現代化」目標框架下對於中國大陸以及台海的頻頻關切,尤其值得深度關注。有鑒於此,本文旨在專門探討美日同盟「現代化」的內涵及其涉台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