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搜尋結果,共53筆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7日報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60屆會議日內瓦時間6日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中國大陸代表玻利維亞、埃及、巴基斯坦、南非等近70國提交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決議。
聯合國負責監督俄羅斯人權狀況的專員卡札羅娃,在最新公布的報告指出,自從烏俄戰爭爆發以來,俄國當地人權狀況急遽惡化,除對批評人士發動系統性鎮壓,還存在醫療人員參與酷刑現象;並呼籲其他國家根據「普遍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起訴俄國境內實施酷刑者。
當前,受全球經濟下行、社會不平等加劇、「逆全球化」思潮崛起等多重因素影響,民粹型國家領導人在全球各地強勢登場,其非理性的決策模式,給各國政治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景象,也為世界和平發展投下巨大變數。
「英國廣播公司」(BBC)16日報導,聯合國22日將舉行峰會,商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與以哈衝突對策;而盧森堡總理佛利登表示,將跟進英、法、加拿大與澳洲,透過承認巴勒斯坦國,施壓以色列解決加薩人道危機。
新華社報導,應伊斯蘭合作組織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60屆會議日內瓦時間16日就以色列襲擊卡達舉行緊急辯論。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與會發言,強烈譴責以色列襲擊卡達。
以色列16日宣布開始對迦薩市發動地面攻勢,並可能持續數個月,迦薩市約100萬巴勒斯坦人可能仍有逾半數留在該地。同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報告,指責以色列在迦薩已經犯下多起種族滅絕的行為。
聯合國一份獨立調查報告今(16)日宣布,以色列在加薩戰爭中構成「種族滅絕」,這是聯合國首度正式認定以色列對加薩進行種族滅絕。報告羅列出多項「種族滅絕」事證,大致可分為5類,當中明確指出兒童被狙擊手槍擊頭部喪命。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近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北韓持續加強對個人自由的打壓,其中散播外國影視內容,尤其是南韓戲劇與音樂,可能導致最嚴厲的懲罰「死刑」。報告指出,這些措施使北韓成為全球最具壓制性的國家之一。
本專欄的預測又一次立即實現。上周指出:「柯文哲並非無錯誤,必需負責承擔。但身為『借題迫害、不成比例』的受害人,被壓迫的力量一定會爆發反彈。」柯文哲果然隨即在法庭上崩潰。我深知只有愛才能克服恨,所以先一步勸他:「我建議他不必反彈報復,而反彈為司法改革、政治改革,建立保障全民的機制,將自己的苦難昇華為消弭未來任何人不再被迫受難。」不過,友人與讀者對我的「不報復論」並未積極支持,其中包括我認識很久、和平理性的人。賴清德與其背離司法準則之政治附庸,若繼續加強迫害壓力,不僅是柯文哲個人之慘,台灣可能也將被逼入冤冤相報的悲慘世界。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不接受2024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通過的《國際衛生條例》(IHR)修正案,認為該條例修改將干預美國主權,且未能妥善處理疫情期間世界衛生組織(WHO)受到中國政治影響的問題。國務卿盧比歐與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新條例「對美國衛生政策構成主權侵犯」,並強調拒絕任何可能限制美國人言論、隱私與自由的國際規則。川普總統更已在今年1月回任後啟動退出WHO的程序,計畫讓美國全面脫離這個全球衛生制度。
美國國務院22日以不符國家利益為由,宣布美國將在2026年末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這已是美國第3度「退群」,川普上任首日就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中國新聞網9日報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日內瓦時間8日通過中國主提「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這是自2017年中國提出該決議以來,首次未經投票以協商一致方式獲得通過。
聯合國北韓人權狀況特別調查員薩爾曼近日訪問日本,她呼籲國際社會絕不能「放棄」確保遭北韓綁架的日本人返國的努力。她在週三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表示,北韓在文化領域方面的管控愈發嚴厲,例如散播K-POP等南韓文化,最高可能被判處死刑。她同時警告,北韓目前有約1180萬人,也就是相當於全國45.5%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
(19:38更新--伊朗駐聯合國大使談話)以色列與伊朗這對宿敵的激烈衝突,從上周五(13日)爆發至今(18日)進入第6天。全國最高領導人哈米尼18日透過官媒發表最新談話稱,伊朗人民不會忘記「烈士」的鮮血與國土蒙受的攻擊,絕不投降;他向美國喊話,美方任何軍事介入舉動都將導致「無法彌補」的後果。伊朗駐日內瓦的聯合國大使稍早痛批伊朗蓄意攻擊核設施恐傷及百姓已構成「反人類戰爭」,更警告華府切莫跨越紅線,否則伊朗會採取強硬反擊。
弱國無外交,更沒有選擇駐在國大使或代表的權利,這是國際關係鐵律。近日在蒙古國引起炒作的新聞,就是即將來台擔任「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代表」巴特‧赫茨,這位曾任蒙古總情報局長、蒙古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辦公室主任和反腐敗獨立局的負責人,在蒙古國的聲望並不佳,以致這項任命遭到許多人的抗議,但是台灣沒有發言權,只能默默接受,這對台灣賴政府標榜的民主與人權一大諷刺。
弱國無外交,更沒有選擇駐在國大使或代表的權利,這是國際關係的鐵律。過去北韓為了強化自己的國力,以及讓國際社會看得起,不斷的發展飛彈與核武,但是台灣受到美國的牽制,除了向美國買武器之外,想要自己發展武器,可謂困難重重。
2024年11月川普大選獲勝後美元指數2025年1月13日升至110.18。匯市主流認為完全執政的共和黨將推動減稅及擴大財政計畫來進一步刺激經濟。然而,川普百日政策焦點卻轉向驅逐非法移民、解決貿易赤字及政府瘦身。4月2日解放日美國宣布全面性關稅疊加對等關稅,金融市場大幅下跌,美元此時卻未成為資產避風港,美元指數一路降至4月21日之97.92,從今年高檔跌幅達-11.12%。
在民主黨拜登總統任內,執政的民進黨經常強調台灣與美國雖然沒有共同防禦條約,也不具邦交關係,但因為在自由、民主、人權方面有共識,因此是價值夥伴(value partner)、民主盟友(democratic ally),並且接受拜登政府邀請,參加自2021年成立的民主高峰會,以及主辦世界民主運動作為印證。
在民主黨拜登總統任內,執政的民進黨經常強調台灣與美國雖然沒有共同防禦條約,也不具邦交關係,但因為在自由、民主、人權方面有共識,因此是價值夥伴(value partner)、民主盟友(democratic ally),並且以接受拜登政府邀請、參加自二○二一年成立的民主高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以及主辦世界民主運動(World Movement for Democracy)作為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