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肝篩檢的搜尋結果,共48筆
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為照顧台南佳里、七股地區民眾的健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結合積餘慶信託基金愛心善款與台南市政府合作,2日上午在台南市北門高中舉辦免費肝炎、癌症指數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早期接受檢查發現病源治癒的病友分享經驗。
83歲黃女士因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患有B型肝炎,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第零期肝癌。所幸發現及時,執行電燒治療後,術後3天就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推動2025年「今年超了沒-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今天到花蓮縣富里鄉農特產展售中心舉辦,提供100位民眾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現場有專業護理人員協助解說檢查報告結果,若有需進一步轉診,守護肝臟健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推動相關健康檢查,今年響應全民健康保險邁入30周年,18日上午將前進花蓮富里鄉農特產展售中心,提供100位民眾免費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屆時現場也有專業護理人員說明報告,守護鄉親健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合作推動2025年「今年超了沒-免費保肝抽血癌篩腹超大活動」,9月21日在7-ELEVEN台南市七股門市與七股區衛生所同步展開,分2處為在地民眾進行免費抽血肝病檢查及癌症指數篩檢,七股區衛生所還多一項腹部超音波檢查(須事前空腹4至6小時),接受篩檢的民眾都可獲得一份精美伴手禮,
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台灣成年人每年仍有約7000多人死於肝癌,約 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2025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國際扶輪3522地區、台北敦化扶輪社等七個扶輪社籌募愛心善款,於今(20日)上午在肝病健康中心,為清寒家庭視障朋友及家屬(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台北市按摩業職業工會)做免費肝病檢查、血液檢查、癌症指數檢查並加做腹部超音波。預計將有170位朋友接受篩檢。
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脂肪肝已悄悄成為兒童健康的新威脅。台灣肝臟研究學會(TASL)與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TSPGHAN)近日聯合發表了針對「兒童與青少年代謝異常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共識聲明,強調兒童脂肪肝不再罕見,需及早預防與治療。台灣平均每4位肥胖兒童中,就有1人罹患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若不積極介入,成年後恐肝功能衰竭,得接受移植。
今天8月1日有多項新制上路,包括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聘外籍看護;B、C肝免費篩檢年齡下修至39歲;大眾運輸方面,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旅客搭乘華航指定機型,可免費使用WiFi;此外也要注意在松山、台中等6大軍民合用機場周邊禁止拍攝,違者最高可罰15萬元。《中時新聞網》整理7大新制細節,帶讀者一次掌握。
8月有多項新制上路,包括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聘外籍看護;B、C肝免費篩檢年齡下修至39歲;大眾運輸方面,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旅客搭乘華航指定機型,可免費使用WiFi;此外也要注意在松山、台中等6大軍民合用機場周邊禁止拍攝,違者最高可罰15萬元。《中時新聞網》整理7大新制細節,帶讀者一次掌握。
台灣1986年以前出生的民眾,沒有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政策,感染B肝風險較高,可能發展成肝癌。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40歲以上「B肝疫苗斷層世代」族群進行調查發現,近5成民眾不知道B肝主要感染途徑,甚至有4成誤以為吃飯、講話就會傳染,還有1/3的B肝帶原者未每年追蹤,發展成肝癌的風險大增。
國健署今年4月宣布將放寬B、C型肝炎篩檢條件,從原先的45歲~79歲民眾,下修至1986年出生,也就是39歲以上~79歲的民眾。今國健署進一步宣布,相關政策將在8月1日上路,估計將新增逾200萬人受惠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身體出現異樣、有症狀時,往往為時已晚。醫師黃軒指出,許多的肝病都是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包括熬夜、喝酒、不明保健食品、愛吃油膩大餐、久坐不動等10種行為,都會讓肝臟負擔加重、受到損害。
肝病被譽為「無聲殺手」,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多年來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為守護民眾健康、提升原鄉篩檢可近性,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基會)在2025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支持下,攜手苗栗縣政府與衛生局, 27日上午於泰安鄉舉辦大型免費肝病篩檢活動,提供腹部超音波、肝炎篩檢與癌症指數抽血,預計逾300位民眾受惠。
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是最大的健康殺手。為防治肝病並達成我國2025年消除C肝目標,國民健康署推動45到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已有近7成民眾完成檢查,並預計擴大補助至民國75年前出生且未接種B肝疫苗者,估計逾百萬人受惠。
B、C型肝炎對國人健康影響之大!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13,000人死於肝病, 9成就有B、C肝炎,其中肝癌的發生與死亡位居第2,不可不慎。為了防治肝病並達成我國2025年消除C肝的目標,國民健康署推動45至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目前已有近7成民眾完成檢查。
2025年「今年超了沒—免費保肝抽血癌篩腹超大活動」今(18)日上午8時30分起至11時於高雄市大社區中山堂熱烈展開,吸引大批民眾參與,現場提供肝病抽血、癌症指數與腹部超音波等免費檢查服務,預計超過1000人受惠。
肝不好最怕引發肝癌!我國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直到2023年,肝癌和肝內膽管癌仍位居癌症10大死因第2名。醫師示警,酗酒和脂肪肝是元凶之一,民眾平時應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篩檢。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國內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12日帶來好消息,擬7月起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篩,新增受惠人數逾百萬人,盼找出潛在患者、及早治療。
肝臟是沉默器官,一旦出現症狀,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肝癌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其中8成的肝癌發生是由B、C型肝炎所造成。我國今年提前達到消滅C肝目標,下一步就會針對B肝著手,國健署長吳昭軍今透露,7月起將放寬B、C肝篩檢年齡,40歲以上都能受惠。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2030年全球消除C型肝炎目標,台灣則希望提早到2025年達標。目前健保給付C肝口服藥物,治癒率將近99%,但全國仍有8萬人雖驗出C肝抗體陽性,但沒有進一步接受病毒檢測,可能成為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的漏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