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胃酸的搜尋結果,共342筆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秋冬季,若胸口灼熱、喉嚨卡頓,都可能是此病表現之一。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邱筱宸指出,大份量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習慣,往往會讓病情惡化。除了飲食控制,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周仍應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一名24歲女性患者來到診間,主訴平時有咳嗽、燒聲等困擾,原以為是呼吸道問題,經檢查後卻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三餐不定時、常熬夜、喜歡喝手搖飲與咖啡,久而久之出現喉嚨異物感、晨起乾咳,症狀甚至影響工作。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許多人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直到檢查時才發現食道已出現病變。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於臉書證實於去年初罹患胃癌,目前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相關貼文引發外界關心。根據11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統計資料指出,每年超過2,000多人死於胃癌。醫師就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以及「落實健康生活型態」以及才能有效降低胃癌威脅。
台中市梧棲一處畜牧場上周三(22日)出現首起本土非洲豬瘟個案,儘管中央已祭出禁運、禁宰豬隻15的天管制,但網路上仍盛傳「近期不要吃豬肉」,引發民眾恐慌;對此,食藥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屬豬隻專屬病毒,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市售豬肉均經過屠宰檢驗把關,民眾可安心食用;農業部也說,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即使誤食受感染豬肉,病毒也無法在人體內繁殖。
最近天氣起伏不定,可能影響泌尿系統健康。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分享,他在小農市集的攤位發現「油甘果」,這種水果有酸澀感,但緩慢咀嚼後頗回甘,民眾若每天吃約10至20克果肉,有助於改善排尿困難、頻尿,更能調節血糖與血脂,降低腎病變風險。
秋天是柿子的產季,營養師薛曉晶指出,柿子的多種植化素,有助於控血糖、降血脂、抗發炎,但因其含單寧酸,應避免與高脂肪、高蛋白、高鐵質及酒精類食品同吃,甚至直接空腹食用,以免腸胃不適,更應和藥物服用時間隔2小時,以免影響藥效。
近期天氣轉涼,許多人因賴床而匆忙出門,早餐只隨手拿點東西充飢。雖然吃早餐是啟動一天能量的第一步,但若挑錯食物恐讓胃部受刺激、血糖劇烈波動,導致頭暈、倦怠及情緒不穩。專家提醒,以下11種食物不建議在空腹時食用,以免喚醒腸胃變成增加腸胃負擔。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今早衛生局透露有28頭豬流向3縣市。專家提醒,非洲豬瘟病毒具有高傳染性,環境存活時間長,人員、車輛、衣物都可能成為傳播媒介。若民眾、媒體等人員曾前往發病場或周邊管制區,衣物、鞋子、車輛都要徹底消毒。離開疫區7天內,應嚴格避免進入任何其他養豬場、畜牧場或飼料工廠等相關場所。民眾家中若有廚餘,特別是含有肉類的廚餘,不可隨意倒入野外。
台灣首例本土非洲豬瘟案例現蹤,農業部通令全台肉品市場暫停屠宰、拍賣5天,並稱非洲豬瘟病毒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請民眾不用恐慌。醫師今(22)日也說,非洲豬瘟病毒雖不會感染人類,但可能為供應市場及社會信任方面,帶來間接影響。
台中梧棲一間養豬場10月10日陸續出現豬隻死亡案例,21日從病死豬檢出非洲豬瘟陽性,是全台首次驗出本土案例,農業部緊急宣布,今(22)日中午12時起全台豬隻禁宰禁運5天。什麼是非洲豬瘟?和普通豬瘟差異在哪?人食用後會有影響嗎?《中時新聞網》整理相關重點,讓讀者一次看懂。
擁有百萬粉絲的大陸吃播網紅「沈陽山胖」近日宣布接受切胃手術,消息引發網路熱議。據悉,他體重一度高達350斤(約175公斤),因擔憂健康狀況惡化,決定透過醫療手段減重。他在18日在影片中透露,手術後僅3天體重便減少超過20斤,並設定減至150斤(約75公斤)為目標。
日本人愛吃納豆,也以長壽聞名。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納豆中會「牽絲」的黏液與益生菌,能夠抵抗胃酸、直達腸道,有助溶解血栓、強健骨骼、保養腸道功效,但他提醒,腎功能不佳、重症住院患者與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應避免食用納豆,或先諮詢醫師意見,以免影響病況。
32歲女星昆凌已是3個孩子的媽媽,身材仍相當苗條,她最近分享早餐只吃蛋白質食物、香蕉,搭配黑咖啡,午餐則在不全飽的情況下正常吃,晚餐則以蔬菜和雞蛋為主,不吃澱粉類食物。不過醫師劉家嘉對此提醒,若有胃食道逆流、血糖不穩、久坐不運動等情況,並不適用此食譜。
近年「吃粗糧更健康」的觀念盛行,玉米、燕麥等成為餐桌新寵,《搜狐網》健康專欄指出,雖然粗糧富含纖維與營養,有助控制血糖、促進消化,但若攝取過量,反而可能傷胃、引發脹氣與消化不良。專家提醒,以下4種常見粗糧看似養生,其實暗藏損害胃部的風險。
一吃就胃痛、打嗝脹氣,甚至上廁所見血,這是胃潰瘍常見的警訊。欣悅中醫診所中醫師梁世瀅指出,胃潰瘍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黏膜遭受侵蝕、破損而形成潰瘍,若胃痛未及時調理,只靠吃止痛藥解決,不僅疼痛難耐,甚至會更容易誘發潰瘍。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藝人安迪都在50多歲壯年時,因食道癌離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有一位50歲男子剛來看診,就被診斷是第4期食道癌,詢問之前有無症狀,男子一臉無辜回答「沒有呀」,隨後改口稱最近都吃不下,只喝流質食物,讓他差點當場吐血,「身體已經用盡全力求救,自己卻當作沒事」。
大陸福建一名10歲的女童腹痛長達3年,輾轉多家醫院檢查卻找不出病因,最終在福建省兒童醫院檢查時,醫師發現她的胃部幾乎被大量毛髮填滿,佔據約4分之3的胃容量,被醫師確診為俗稱「長髮公主症候群」的毛石腸梗阻症候群。
幽門桿菌反覆感染,為何總是治不好?醫師指出,幽門桿菌感染非常普遍,但並非每個人都能一次治癒成功,造成治療困難的原因很多,例如細菌對藥物的抗藥性、治療期間用藥不完全,或是生活習慣與飲食因素等。醫師提醒,除了依照醫囑完整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也是提高根除成功率的關鍵。
第4屆「旺旺孝親獎」已展開,《中國時報》邀明星們分享孝順父母的故事,呼籲大家「行孝一定要及時」,72歲的金馬影后、果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艾嘉事親至孝,她透露,同住20多年的媽媽今年9月也滿100歲了,她笑著形容「處女座」媽媽狀態:「好得很,腦袋還很清楚,罵人還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