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胃酸逆流的搜尋結果,共97筆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秋冬季,若胸口灼熱、喉嚨卡頓,都可能是此病表現之一。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邱筱宸指出,大份量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習慣,往往會讓病情惡化。除了飲食控制,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周仍應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近期天氣轉涼,許多人因賴床而匆忙出門,早餐只隨手拿點東西充飢。雖然吃早餐是啟動一天能量的第一步,但若挑錯食物恐讓胃部受刺激、血糖劇烈波動,導致頭暈、倦怠及情緒不穩。專家提醒,以下11種食物不建議在空腹時食用,以免喚醒腸胃變成增加腸胃負擔。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藝人安迪都在50多歲壯年時,因食道癌離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有一位50歲男子剛來看診,就被診斷是第4期食道癌,詢問之前有無症狀,男子一臉無辜回答「沒有呀」,隨後改口稱最近都吃不下,只喝流質食物,讓他差點當場吐血,「身體已經用盡全力求救,自己卻當作沒事」。
第4屆「旺旺孝親獎」已展開,《中國時報》邀明星們分享孝順父母的故事,呼籲大家「行孝一定要及時」,72歲的金馬影后、果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艾嘉事親至孝,日前接受專訪時透露,同住20多年的媽媽今年9月也要滿100歲了,她笑著形容「處女座」媽媽狀態:「好得很!腦袋還很清楚,罵人還很有活力!」
第4屆「旺旺孝親獎」已展開,《中國時報》邀明星們分享孝順父母的故事,呼籲大家「行孝一定要及時」,72歲的金馬影后、果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張艾嘉事親至孝,她透露,同住20多年的媽媽今年9月也滿100歲了,她笑著形容「處女座」媽媽狀態:「好得很,腦袋還很清楚,罵人還很有活力。」
半夜常突然驚醒,心跳加快、滿身大汗?可能是身體正在求救。醫師黃軒指出,夜間驚醒不是小事,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心臟、消化道或情緒疾病的早期預警,不可忽視,可先透過自我檢測,看是否有就醫的必要,一周若發生3次以上,也得留意。
柚子營養豐富,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腎臟疾病患者、糖尿病者、服藥者等6類人食用時一定要注意份量,此外,有7大類藥物不適合和柚子一起食用,服藥期間最好完全避免。
在網路上以減重手術頗有名氣的高雄市安泰醫院網紅醫師王銘嶼,在6到7月短短10天內,就有2名患者在手術後死亡,受害家屬向立委陳情後引發關注,高雄市衛生局經調查後,已處王銘嶼停業2月並移送地檢署偵辦,後續調查發現王銘嶼與院方設及多項違規,今(3)日宣布廢止王銘嶼醫師執照並處安泰醫院外科門診及住院業務停業3個月。
經常脹氣、反胃、胃酸逆流、食慾不振,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潛藏致癌危機!幽門螺旋桿菌是國人常見卻容易忽視的健康隱憂,研究顯示,9成胃癌與幽門桿菌有關,但許多人因症狀輕微或習以為常,常延誤檢測與治療時機。值得注意的是,幽門桿菌可透過家庭共餐、經口餵食等方式傳播,若只治療單一個案,仍可能出現家人間反覆交叉感染,因此建議同住成員一併檢測。
「聲音」是溝通的媒介,許多職業都得使用聲音傳遞訊息及情感。獨立創作歌手吳鎮安去年底聲帶受傷,嚴重影響演出表現與生活品質。今年4月到衛福部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師賴盈達以「全方位聲帶精準微創治療」,透過聲帶顯微瓣手術、新型光纖雷射治療與聲帶再生醫學,讓吳鎮安恢復往昔清亮嗓音。
「聲音」是溝通的媒介,許多職業都得使用聲音傳遞訊息及情感。獨立創作歌手吳鎮安去年底聲帶受傷,嚴重影響演出表現與生活品質。今年4月前往部立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賴盈達醫師以「全方位聲帶精準微創治療」,透過聲帶顯微瓣手術、新型光纖雷射治療與聲帶再生醫學,術後吳鎮安嗓音恢復往昔的清亮感,至今穩定恢復與進步。
阿茲海默症是造成失智症的最大主因,目前雖無法治癒,但若能早期診斷,就能透過治療緩解症狀並延緩惡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些腸胃問題可能是失智症早期警訊,在阿茲海默症發作前15年,便已顯現。
出道近40年的「情歌天后」李翊君,將首度登上台北小巨蛋開唱。她感性表示:「能夠促成這一次,真的很感謝身邊的力量與粉絲的支持,可以說是因緣具足,水到渠成。」對於自己的成功,李翊君歸功是母親從小對她的教誨,「媽媽是一輩子的恩人,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
不少人習慣在睡前喝一杯牛奶助眠,但營養師呂美寶提醒,這樣的習慣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對乳糖不耐症、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或腸胃功能較敏感者來說,還可能干擾睡眠、增加腸胃負擔,想睡得安穩,該從「白天」就開始做起。
臉書上1萬多人追蹤、IG上2.4萬人追蹤並主打「縮胃曠腸」手術的網紅王姓醫師,28日遭爆料,7月份有患者找他開刀後,24小時內併發症、2天後身亡,今國民黨開記者會公布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王姓醫師向本報回應,死者做腸胃道重建而非「縮胃曠腸」手術,術後併發肺炎,但死因仍待釐清;高市衛生局表示,對於此案爭議將依法辦理。
台東59歲陳姓民眾長年受胃食道逆流所苦,但胃鏡檢查結果卻正常,經台東馬偕醫院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才診斷出「食道弛緩不能症」,透過內視鏡手術治療,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台東馬偕醫院醫師鄭群翰提醒,民眾若長期受胃食道逆流、吞嚥困難、噁心或嘔吐困擾,且按時服用醫師開立藥物仍未改善,可採高解析度食道蠕動壓力檢查,無須麻醉,是目前最精準的食道功能測試方式。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24歲女子,因上腹痛、胃部不舒服就醫,竟然被確診罹患末期胃癌,醫師詢問後發現,剛自大學畢業的她,在校期間,至少有2年時間,天天都吃「串串香」,覺得吃起來又香又辣,研判因此導致她的胃黏膜受損與罹癌。
血糖控制好,不只能預防糖尿病,還有助於減重與代謝健康。醫師魏士航指出,餐後若能搭配3個簡單動作,就能有效避免血糖飆升,包括散步、騎腳踏車、做家務,這些動作不僅簡單,還容易執行。此外,醫師鄭泓志也指出,晚飯後散步或做點簡單家務,能減少胃癌發生機率。
沒多吃膽固醇卻狂飆,小心是肝癌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80歲男子,平日健康,因頭暈、心悸就醫,被發現膽固醇高,開始吃降血脂藥,幾個月後再因上腹痛就醫,才發現肝臟長有15公分大的肝癌,先前頭暈、心悸與高膽固醇,都是肝癌警訊,男子也因腫瘤太大、無法開刀,沒多久就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