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能量密度的搜尋結果,共226筆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特聘教授郭俞麟帶領團隊,利用電漿技術研發出一款釩液流電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VRFB),主打低碳製程、長壽命與高安全性,更有潛力幫助企業與家庭達成「電力自給自足」,若成功推廣,可彰顯儲能安全外,也能同時呼應到日前南韓政府資料中心因鋰電池起火的安全性提升問題。
在電動車、固定式儲能、消費性電子、人型機器人、eVTOL/UAM、工業用途等對高能量密度或高可靠性應用需求的推動下,TrendForce預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含半固態)市場需求將突破206GWh,並於2035年擴大至740GWh以上,固態電池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在全球邁向「2050淨零排放」浪潮中,交通載具的能源轉型已成為各國共同目標,不過在電動化推進中,消費者常面臨里程焦慮、充電不便與高成本等問題,使機車在能源轉型的推動上屢遇阻礙,這讓我們在思考,要如何讓騎士享受純電騎乘的寧靜與平順,同時消除電動車常見的里程焦慮。
全球電動車、儲能系統與AI資料中心備援鋰電池需求推升下,鋰電池產業正加速擴展升級,近幾年台灣三大集團(台塑、鴻海、台泥)陸續宣布將投資百億元新台幣以上資金,加入這場全球能源轉型下的重資本投資新賽局,台灣三大集團規劃布局的鋰電池芯總產能,2030年將上看19GWh。
台塑新智能於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發表電動商用車動力電池的國產化突破,並以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為主軸,展示AI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液冷儲能解決方案、固態電池及電池回收研發技術等完整布局,彰顯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實力。
2025智慧能源週展會昨(29)日揭幕,台灣能源產業年度盛會,本土電池產業鏈從電芯、模組、系統、軟體廠商積極參與亮相,會員鋰電芯廠台塑新智能、長庚國際能源、格斯科技同台競技之外,台灣電池協會(I0213a)專區30個攤位,天宇(8171)、矽谷、致茂(2360)、南亞光電、長利、UL優力國際、映興電子等七家會員廠商攜手聯展。
電動車在台銷售已超過8年,如今電池、電力被視為AI時代的石油,台塑旗下台塑新智能29日發表最新商用車電池,中華車率先採用,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新發表的44.5kWh電動商用車電池系統,從電芯到模組皆於彰濱廠在地製造,具備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及卓越安全性,並陸續取得多項嚴苛實測驗證,象徵在電動車領域的重要突破,也代表台灣車用電池自主供應鏈邁出關鍵一步。
全球邁向淨零轉型進程中,儲能系統不僅是企業能源管理的核心,更是電網穩定與能源韌性的關鍵支柱,隨再生能源比例逐年提升,如何穩定調節電力、降低尖峰負載,成各國能源政策重點,儲能技術中鋰電池雖具高能量密度與快速響應優勢,但熱失控風險一直是儲能產業的技術瓶頸與安全挑戰。
宏佳騰動力旗下新能源子公司「威杰能源」(Nexcellent Energy),10月28日宣布已與法國氫能發電技術先驅EODev(Energy Observer Developments)簽署獨家代工合約,雙方將合作推動氫能發電與儲能系統,並以「氫能算力中心」與「韌性電網」解決方案作為代工核心業務。
台塑新智能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首度正式發表電動商用車動力電池的國產化成果。公司透過自主研發與在地製造,展現推動台灣電動運輸自主發展的關鍵里程碑。本次展出以節能、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為主軸,呈現AI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液冷儲能解決方案、固態電池及電池回收技術,從低碳運輸、工商儲能到循環經濟,展現以創新科技推動新能源的全方位布局。
電池、電力被視為AI時代的石油,台塑新智能29日發表最新國產化電動商用車電池,從電芯到模組成品都在台灣製造,而國產汽車品牌中華汽車為首批採用的車廠,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將持續投入固態電池、電池回收等研發技術,呼應能源轉型及循環經濟的趨勢。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提升能源安全性及擺脫對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賴,能源轉型是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中之重,而能源系統的智慧化與高效化已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丹佛斯傳動事業部亮相「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以「驅動永續能源未來」為主題,展示最新的電力轉換與智慧儲能方案。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南港展覽館1館4樓(攤位號: M0435),與丹佛斯的技術專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創新技術推動能源系統升級與產業低碳轉型。
愛國者綠能科技致力於革新鋰電池技術,專注於「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與高效率製造,積極開發新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其產品主要廣泛應用於電動車、儲能系統、無人機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
全球邁向「2050 淨零排放」的浪潮,SYM三陽工業20日正式發表全新世代「PE3 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主打四大技術亮點,並以「以油充電、全時電驅動」為核心設計理念,讓騎士享受純電騎乘的寧靜與平順,同時消除電動車常見的里程焦慮,這項全新技術將成為燃油車與電動車的重要橋梁,一起邁向二輪移動的新能源篇章。
SYM三陽工業(2206)今(21)日正式發表全新世代「PE3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以電動車的駕馭體驗、油車的自由(The freedom of fuel, the soul of electric)為精神,並「以油充電、全時電驅動」為核心設計理念,推出全新一代增程式電動機車,享受純電騎乘的寧靜與平順,同時消除電動車常見的里程焦慮。三陽表示,這款能源可減少5成,預計最快2027年初以綠牌量產化,若後續驗證沒問題,將來往白牌,甚至於黃牌概念推進,未來也希望將油電增程車推向國際。
全球車市在面臨電動化的推廣進程中,消費者最常面臨里程焦慮、充電不便與高成本等問題,在機車市場更是明顯。SYM三陽工業21日發表全新世代「PE3 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藉由「以油充電、全時電驅動」的核心設計理念,推出全新一代增程式電動機車,讓騎士享受純電騎乘的寧靜與平順,同時消除電動車常見的里程焦慮。
為促進金屬相關領域的發展,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與能源署的支持下,金屬中心於近日舉行114年度「先期研發成果發表會」,透過線上直播與業界分享最新技術發展趨勢,此次發表會共發表10項前沿技術,展現金屬中心的跨域整合實力,並同步釋出超過百件專利技術,協助國內產業升級與轉型。
台塑新智能宣布,成功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鋰電池乾式電極技術,為國內新能源技術在材料與製程上的重要突破,藉此正式建立乾式電極製程能力,推動電池關鍵技術國產化,為儲能及電動車發展奠定基礎。
台塑新智能宣布,成功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開發鋰電池 乾式電極技術,展現國內新能源技術在材料與製程上的重要突破,藉此正式建立乾式電極製程能力,推動電池關鍵技術國產化,強化台灣新能源領域的研發量能與產業自主性,為儲能及電動車發展奠定基礎。
10月9日中國大陸宣布,將自11月8日起實施部分鋰離子電池、關鍵正負極材料及製造設備出口管制,範圍包括重量能量密度大於等於300Wh/kg的可充放電鋰離子電池(包含電芯與電池組)及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也限制出口電池正極材料,包括磷酸鐵鋰(LFP)、磷酸錳鐵鋰(LMFP)等製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