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腺瘤的搜尋結果,共104

  • 擺脫乳房手術疤痕!新技術「微創切片」精準移除腫瘤

    擺脫乳房手術疤痕!新技術「微創切片」精準移除腫瘤

    新竹1名年僅24歲的年輕女性,近日因乳房疼痛就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約0.8公分不規則邊緣腫瘤,初次以傳統粗針切片檢查結果為良性,但影像仍顯示有異常,醫病溝通後,進一步以「真空輔助微創切片」取得更多組織,提升診斷準確度,也可同步完整移除腫瘤。

  • 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醫:摸到不痛硬塊最危險

    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醫:摸到不痛硬塊最危險

    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早期乳癌通常沒感覺,等到患者摸得到或腋下出現腫塊時,常已較為嚴重。患者腫瘤小於2公分時被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但等到癌細胞轉移,這個數字就會腰斬,預後也將大幅下降。

  • 高血壓逃兵集團鎖定92案 急診醫:臨床年輕人重度高血壓不到1%

    高血壓逃兵集團鎖定92案 急診醫:臨床年輕人重度高血壓不到1%

    高血壓逃兵集團延燒!內政部今(21日)表示,經清查疑似以重度高血壓逃避兵役的役男,與檢方起訴的假高血壓逃兵集團案進行比對,共有92案具有高度共通性,已函送地檢署偵辦。對此,醫師表示,高血壓與老化密切相關,20多歲即重度高血壓,臨床上可能性不到1%,若一次發現近百位年輕人重度高血壓,如果事實為真,那真的很罕見,否則就是當中有問題。

  • 韓式泡菜成「新一代超級食物」 研究揭常吃可降三高

    韓式泡菜成「新一代超級食物」 研究揭常吃可降三高

    韓式泡菜(Kimchi)是韓國餐桌上的常見小菜,如今更被國際學界譽為「新一代超級食物」。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農業、健康與自然資源學院(CAHNR)研究團隊發現,民眾若經常食用泡菜可改善血糖、血脂與血壓值,進而降低心臟病、中風與癌症風險。

  • 篩檢救了他!6旬男胸腔長7公分腫瘤  達文西手術助康復

    篩檢救了他!6旬男胸腔長7公分腫瘤 達文西手術助康復

    68歲陳姓男子因符合國民健康署補助的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資格,決定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接受肺癌篩檢,原本只是例行性篩檢卻意外發現縱膈腔內有1顆約7公分的腫瘤,在醫師施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精準切除胸腺瘤,讓陳先生順利康復,重拾健康生活。

  • 健康療天室》破解消化道疑難雜症 從脂肪肝到腸道益生菌 專科醫師一次說清楚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失衡,肝膽腸胃問題逐漸成為全民隱憂。從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到脂肪肝、膽結石,甚至大腸息肉與幽門桿菌感染,無一不是門診常見的求診主訴。面對這些繁雜症狀,該如何分辨輕重緩急?何時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健康聊天室》邀請蘆洲上禾聯合診所院長陳品錚院長為民眾解惑。許多民眾對「肝膽腸胃科」與「家醫科」的分工仍感模糊。陳品錚院長強調,肝膽腸胃科屬於內科專科之一,當健檢報告顯示肝指數異常、膽囊息肉、腸胃不適等問題時,就該來到肝膽腸胃科做深入檢查與診斷。

  • 惡性腫瘤復發 台北動物園棕熊「小喬」平靜離世

    惡性腫瘤復發 台北動物園棕熊「小喬」平靜離世

    台北市立動物園24歲的棕熊「小喬」,2023年移除乳腺腫瘤後恢復良好,豈料今年3月又發現轉移腫塊,雖已成功將腫塊摘除,但肺部轉移病灶有惡化情形,近日出現喘促與食欲下降等症狀,左下腹皮膚也抓到脫毛、出血,醫療團隊19日檢查確定為腫瘤復發,綜合評估「小喬」所承受的不適與痛苦,經動物福祉評估小組審慎討論後,決定以人道方式協助「小喬」安詳離開。

  • 30歲女痔瘡就醫 檢出致癌瘜肉 醫:腸癌初期唯一線索看大便

    30歲女痔瘡就醫 檢出致癌瘜肉 醫:腸癌初期唯一線索看大便

    大腸癌年輕化不是謠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分享有一位30歲女子因痔瘡就醫,結果竟在直腸末端發現癌前病變瘜肉。她表示,全球近10%新發大腸癌案例,是發生在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提醒大腸癌初期的唯一線索,可能就藏在大便裡,若有便祕與腹瀉交替、便中帶血等5個排便變化要快就醫。

  • 台北 棕熊小喬腫瘤轉移 將安寧照護

    台北 棕熊小喬腫瘤轉移 將安寧照護

     台北市立動物園24歲的棕熊「小喬」,2023年移除乳腺腫瘤後恢復良好,豈料今年3月又發現轉移腫塊,雖已成功將腫塊摘除,但肺部轉移病灶有惡化情形,近日開始出現喘促與食欲下降等症狀,左下腹皮膚也抓到脫毛、出血,園方不排除腫瘤有復發跡象,將啟動安寧照護評估。

  • 台北動物園棕熊「小喬」疑腫瘤復發 園方啟動安寧照護評估

    台北動物園棕熊「小喬」疑腫瘤復發 園方啟動安寧照護評估

    台北市立動物園約24歲的棕熊「小喬」3月剛手術移除位於鼠蹊部破裂的乳腺腫瘤,但肺部轉移病灶有惡化狀況,小喬經過休養雖有恢復活動力,但近日又開始出現喘促、精神與食慾下降等臨床症狀,照養及醫療團隊發現牠左下腹皮膚出現脫毛紅腫,不排除腫瘤有復發跡象,園方將啟動安寧照護評估。

  • 姊罹3期腸癌 妹照內視鏡驚見11顆瘜肉 差一步就麻煩了

    姊罹3期腸癌 妹照內視鏡驚見11顆瘜肉 差一步就麻煩了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宗勤表示,有位60歲的婦人,姊姊被診斷罹患3期大腸癌,因此來健檢,一檢查胃有幽門螺旋桿菌,大腸有11顆瘜肉,還包括高度變性腺瘤,差一步就很麻煩,他提醒,民眾只把握政府提供成人健檢與5癌篩檢,就是一筆CP值很高的健康投資。

  • 癌細胞「套餐」藏日常美食 醫示警4種搭配最要命

    癌細胞「套餐」藏日常美食 醫示警4種搭配最要命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表示,有些日常美食其實可能是腸道毒藥,例如早餐火腿蛋配奶茶、焢肉便當配珍奶、牛肉火鍋搭沙茶與燒烤牛肉配啤酒,都可能是在餵養癌細胞,要想及早揪出腸道病變,建議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 乳房良性瘤勿輕忽 完整切除解病灶

    乳房良性瘤勿輕忽 完整切除解病灶

     30歲的許小姐日前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就醫檢查發現1顆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考量病灶接近乳頭,且無法排除其他小腫瘤是否為葉狀瘤,經討論後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術後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 紅肉吃多增腸癌機率 他早上必喝牛肉湯 醫師勸飲控

    紅肉吃多增腸癌機率 他早上必喝牛肉湯 醫師勸飲控

    台灣癌症死因裡,大腸癌已連續21年高居前三名,日常的飲食是關鍵之一。醫師陳炳諴曾分享案例指出,一名60多歲男性過去每天早上都會喝上一碗牛肉湯,某次做大腸鏡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確診早期大腸癌。他提醒,紅肉吃多會提升大腸癌機率,攝取量一定要多注意。

  •  加工肉沒有「安全量」1根香腸就危險 糖尿病風險飆11%

    加工肉沒有「安全量」1根香腸就危險 糖尿病風險飆11%

    加工肉品吃了傷身,醫師黃郁純分享最新研究指出,少量食用加工肉類,就可能增加嚴重慢性疾病的風險,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類,與不食用者相比,得到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高出11%,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平均至少高出7%。

  • 糞便潛血陽性別鐵齒!罹癌風險飆30倍 醫喊快做1事

    糞便潛血陽性別鐵齒!罹癌風險飆30倍 醫喊快做1事

    收到糞便潛血陽性報告,別不理或想著再驗一次,醫師吳宗勤指出,陽性代表腸道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要趕快做大腸鏡檢查,這類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比一般族群高出20至30倍,千萬不要覺得身體沒異狀就沒問題,因為早期大腸癌最常見症狀就是「沒症狀」,也不要想說再驗一次,因為腫瘤或息肉出血是間歇性的,就算第二次驗出陰性,也無法否定初次陽性結果。

  • 台大研究 40歲起篩檢大腸癌 死亡率降42%

    台大研究 40歲起篩檢大腸癌 死亡率降42%

     台灣大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3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能否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台大醫院追蹤達17年,率全球之先證實,篩檢年齡若從50歲提早至40歲~49歲,死亡率可下降,降幅超過4成;民眾若要自費大腸鏡檢,建議40歲以上開始做。

  • 大腸癌年輕化!台大證實:提前40歲篩檢 死亡率大降4成

    大腸癌年輕化!台大證實:提前40歲篩檢 死亡率大降4成

    台灣大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三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是否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能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台大醫院走進社區,率全球之先,拿出科學證據證實,篩檢年齡若從50歲提早至40~49歲,死亡率可下降,降幅超過4成。研究成果在今年6月12日登上國際權威期刊《JAMA Oncology》。

  • 《麻辣鮮師》林利霏罹大腸癌 醫點名6狀況快就醫

    《麻辣鮮師》林利霏罹大腸癌 醫點名6狀況快就醫

    47歲女星林利霏曾在《麻辣鮮師》飾演「Gina」打開知名度,先前自曝罹患大腸癌第一期,且已完成手術。醫師指出,大腸癌症狀常與一般腸胃不適相似,提醒若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化、持續腹脹、排便後仍有便意、常頭暈或未節食體重卻減輕的情況,都要留心可能是大腸癌警訊,要快就醫。

  • 腺瘤性息肉 兩年恐變大腸直腸癌

    腺瘤性息肉 兩年恐變大腸直腸癌

     還記得豬哥亮、賀一航等名人嗎?回溯過去,他們都是因大腸癌病發逝世。根據112年台灣健保局統計,無論男、女大腸癌的死亡率都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名,且十大癌症發生率中,男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最高,每年有9,989位;女性則以7,654人,顯見大腸癌的發生機率相當高。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