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自立支援的搜尋結果,共25

  • 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 三主軸吸睛

    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 三主軸吸睛

     因應超高齡化趨勢與照護需求,新北市政府日前舉辦「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已圓滿落幕,匯聚國內外產官學界代表與實務工作者,聚焦「創新照護」、「智慧科技」及「在地安養」三大主軸,共同探討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未來。

  • 新北在三芝、淡水打造「長照創新聚落」

    新北在三芝、淡水打造「長照創新聚落」

    面對超高齡社會挑戰,新北市於2025年7月10日至11日,在新板希爾頓酒店舉辦「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廣邀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與實務工作者,聚焦「創新照護」、「智慧科技」、「在地安養」三大主軸,進行跨域對談,探索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的未來方向。

  • 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廣邀海內外專家 探討服務創新未來方向

    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廣邀海內外專家 探討服務創新未來方向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面對新型態的挑戰,新北市政府10日至11日舉行「2025長照創新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與實務工作者,聚焦「創新照護」、「智慧科技」、「在地安養」三大主軸,探索長照政策與服務創新的未來方向。新北市長侯友宜出席時表示,市府積極強化長照資源的布建與整合,長照3.0利用AI科技照顧長者更到位。

  • 台南首創街友支援中心 日本來觀摩

    台南首創街友支援中心 日本來觀摩

     台南市目前列冊街友272人,其中約有151人尚在街頭生活,市府社會局經由全國首創「街友生活自立支援服務中心」協助,截至今年5月,已轉介職業訓練2人,就業媒合服務75人,其中5名街友穩定就業超過3個月,1人工作穩定後重返家庭。日本社會福祉法人有鄰協會來台參訪觀摩,交換街友的安置經驗。

  • 台南有效輔導街友重返職場與家庭 日方來訪觀摩

    台南有效輔導街友重返職場與家庭 日方來訪觀摩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目前列冊街友272人,其中約有151人尚在街頭生活,經由全國首創的「街友生活自立支援服務中心」協助,截至今年5月,已轉介職業訓練2人,就業媒合服務75人,其中5名街友穩定就業超過3個月,其中1名工作穩定後返家,與家人重聚。日本社會福祉法人有隣協會來台參訪,特地來觀摩這項成效,交換兩國對街友的安置經驗。

  • 艋舺公園將改建「全面施工」! 無家盟憂街友外溢

    艋舺公園將改建「全面施工」! 無家盟憂街友外溢

    台北市政府將參照日本表參道,耗資1.9億改建萬華區艋舺公園,預計本月底動工,然由多個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的無家者聯盟今天指出,本次改建將迫遷70位無家者,並衝擊周邊社會秩序,去年北市府承諾「分段施工」因應,現卻改成「全面施工」,擔憂衝擊擴大1倍,批評台北市長蔣萬安沒有督導跨局處的協調行動,呼籲北市府提出市府層級的政策跟資源,否則將釀成近年最大規模的無家者排除事件,也會使台北車站周邊再添一群無家者。

  • 老年照護 恐剩外國人、機器人

    老年照護 恐剩外國人、機器人

     衛福部最新統計出爐,全國長照服務涵蓋率逐年提升,去年達84%,其中台北市為全國最低,僅58%。民團質疑,該計算方式不包含外籍看護,且就算只用1次交通接送也會被算入,數據失真。當高齡化加速,生育率持續探底,「我們的老年只剩下外國人、機器人來照顧了」。

  • 端節送愛 南市社會局慰問街友

    端節送愛 南市社會局慰問街友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23日在北區和順里活動中心舉辦端午慰問街友活動,社會局長郭乃文慰勉街友「遇困難也要好好活著」。台南市去年在國賓大樓4樓打造「街友自立支援服務中心」提供洗澡休憩服務,每日平均30至50名街友使用,大幅解決街友衛生健康問題。

  • 端午送暖!台南市社會局慰問街友 自立支援中心成重要後盾

    端午送暖!台南市社會局慰問街友 自立支援中心成重要後盾

    台南市有近3分之2的街友選擇流落街頭,主要聚集在台南車站與東豐路地下道一帶,台南市社會局23日在北區和順里活動中心舉辦端午慰問,共有90名街友共襄盛舉,台南市社會局長郭乃文慰勉街友「遇困難也要好好活著」。台南市去年在國賓大樓4樓打造「街友自立支援服務中心」提供洗澡休憩服務,每日平均30至50名街友使用。大幅提升街友的衛生健康問題。

  • 新竹榮家72歲了 懷舊金曲與長輩共同慶生

    新竹榮家72歲了 懷舊金曲與長輩共同慶生

    溫馨感人事蹟不斷上演的新竹榮家72歲了!為慶祝成立72周年,新竹榮家近日邀請桃園市全視界愛唱族協會為長輩們帶來1場熱情洋溢、充滿懷舊情懷的歌舞表演,工作人員、榮民、住民們大家齊唱生日快樂歌,共同切下慶生蛋糕,在溫馨歡樂的氣氛中與住民共享這分榮耀與喜悅。

  • 產品全方位、多角化經營 跨域研發 沿峰精密推肌力車試乘

    產品全方位、多角化經營 跨域研發 沿峰精密推肌力車試乘

     沿峰精密工業脫蠟鑄造產業在國內屬於重要基礎工業,不斷提升產品精密度與生產工藝技術,如今社會面臨高齡化現象,最直接的問題是如何照顧好老人家,沿峰精密工業於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推出「肌力車」試乘區,3月26日至29日南港展覽館2館4樓(攤位:R0123),歡迎蒞臨試乘。

  • 新廣義日照溫馨環境 長輩安心

    新廣義日照溫馨環境 長輩安心

     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之際,日照機構的設立如雨後春筍,各機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位於大新營地區的新廣義日照,以小規模多機能的服務模式,成為當地長輩與家屬心中的首選,該機構重視長輩的生活價值與自我認同感,透過每日多元的活動與個人化照護方案,為長輩提供溫馨又有尊嚴的生活環境,更榮獲112年社會局長照機構評鑑優等的殊榮。

  • 照服員大缺 學者籲納兼職人力

    照服員大缺 學者籲納兼職人力

     超高齡衝擊下,長照需求日漸增加,但各行各業缺工嚴重,照服員人力恐不足以負荷我國照顧需求。專家建議,應在服務模式內做創新,更多元運用現有人力,如促進中高齡就業,讓人力回流,並放寬人力及空間運用限制,將「兼職人力」納入考量。

  • 長照整合 12部醫設14家住宿機構

    長照整合 12部醫設14家住宿機構

     台灣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及長照需求大幅增加。衛福部13日宣布,將斥資40億元在12家部立醫院,成立14家住宿式長照機構,預計2029年前完成,提供約1900床的長期照顧服務,落實醫療長照整合目標。專家建議,政府除了擴建床位,也應同步思考人力不足問題,並且投入積極復能,讓醫療、長照的銜接更通順。

  • 白天捆輪椅、夜間綁床上…誰讓失智老人活在人間煉獄?

    白天捆輪椅、夜間綁床上…誰讓失智老人活在人間煉獄?

    根據衛福部今年出爐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30年後,台灣失智者估破90萬大關,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將逼近12%。

  • 衛福部補助偏鄉長照 民團籲建立共生社區

    衛福部補助偏鄉長照 民團籲建立共生社區

     面對超高齡社會,部分貧窮縣市資源較缺乏,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說明,衛福部透過長照基金補助,鼓勵民間到原鄉、離島等長照資源不足地區設置長照機構;民團則呼籲,應建立共生社區,建立長者友善環境,才能真正達到永續。

  • 中臺科大高照系 赴日學習高齡長照新技術

    中臺科大高照系 赴日學習高齡長照新技術

    2025年台灣即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應對未來老年人口增多的挑戰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日本自2007年成為亞洲地區最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其經驗無疑是台灣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日本內閣府令和5年版(2023年)高齡社會白皮書的最新數據顯示,2037年日本高齡化率將達33.3%,即每三位日本人中就有一位年齡在65歲以上。相較之下,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至2039年老年人口將達到30%,長期照顧需求亦隨之增加。為因應此挑戰,中臺科技大學高齡健康照護系榮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前往日本社會福祉法人州鵬會進行實習,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長期照顧專業人才。

  • 高齡化社會挑戰 中臺科大學生赴日實習「認知症整合照護」培育人才

    高齡化社會挑戰 中臺科大學生赴日實習「認知症整合照護」培育人才

    高齡社會的發展是全球共同的現象,人口高齡化導致失智症患者增加,衍生失智、失能的照顧課題。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臺灣65歲以上長者之失智症盛行率為7.99%,推估2024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2031年將逾47萬人,2041年則達近68萬人,顯示未來失智症人口數有逐年攀升的趨勢。中臺科技大學為因應臺灣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及強化學生失智症照護能力,護理系江青桂老師帶領王瑞瑩、林詠禎與羅予汝等學生前往日本知名機構「葵照護(Aoi Care)」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此次實習以「認知症整合照護」為主題,透過觀察反思及做中學的學習。

  • 百業善舉捐10台移位機 中市老人福利機構添助力

    百業善舉捐10台移位機 中市老人福利機構添助力

    許多年長者和身障者都需要翻身、移動,造成照顧者身體傷害,苗栗幼安教養院號召企業及愛心人士募集移位機,19日捐贈10台給台中市老人福利機構,盼提升照護服務工作便利性。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出席捐贈儀式,感謝各單位行善不遺餘力。

  • 潤康長期照護 提供愛與專業服務

    潤康長期照護 提供愛與專業服務

     潤康長期照護有限公司執行長施凱鈞有著「長照先生」稱號,他從藥師身分開始斜槓,進入長照領域,看見人生百態,更透過「跨專業」合作與各種專業背景的醫事人員共同合作,在長期照護的各個面向提供專業服務,長照工作不僅涉及日常照顧與護理,更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健康管理與生活質量的提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