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舞集的搜尋結果,共216筆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數位時代流行「穿越式體驗」,但若能親臨唐代長安,會是什麼模樣?中台世界博物館舉辦「雲裳萬象-唐代風華的文化派對」活動,設計微型展示拍照區,邀請民眾化身萬國使者走入盛唐。凡於11/04-11/09 期間,穿著特色服飾即可免費入館,感受古今交會的文化魅力。
太魯閣國家公園歷經去年地震、颱風以及最近堰塞湖,雖然仍有步道整修中,但已連辦多年的「太魯閣峽谷藝術音樂季」確定本月15日在太魯閣台地演出,今年以「攜.守太魯閣」為主題,象徵大家一起守護太魯閣,現場也有文化市集,並安排免費接駁專車接送。
台南今年歷經0121楠西震災、丹娜絲風災,全台還有花蓮洪患、台中非洲豬瘟,水交社文化園區和通蔣勳書房「眾生平安-皆大歡喜」展覽28日開幕,期能帶來安定人心的力量。藝術家蔣勳有感而發說,全世界禽流感、狂牛症、非洲豬瘟等疫情都在警告我們沒有善待動物。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26日舉辦「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2艘修復完成的宜蘭傳統木船首度重返水域,喚醒200年前「石港春帆」的歷史記憶。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這不僅是文物再生,更是宜蘭文化記憶的復航,邀請民眾到蘭陽博物館感受昔日河海文化風華。
海洋委員會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攜手推動,「烏石港正口200年—宜蘭傳統舟船復振計畫」,26日於宜蘭烏石港舊址舉行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匯集匠師技藝、學術研究與社群協力,兩艘修復完成的傳統木船再次重返水域,不僅見證傳統造舟技藝的傳承,更象徵台灣海洋文化的再航。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今(26)日在烏石港舊址舉辦「傳統舟船修復試航儀式」,兩艘修復完成的宜蘭傳統木船首度重返水域,喚醒200年前「石港春帆」的歷史記憶。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這不僅是文物的再生,更是宜蘭文化記憶的復航,也歡迎民眾到蘭陽博物館與傳統舟船合照,感受昔日河海文化風華。
雲門舞集全新作品《關不掉的耳朵》,將於10月23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這部由藝術總監鄭宗龍創作的作品,台北場由國家兩廳院主辦,並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énix scè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製作。今(22)日舉辦彩排記者會,呈現作品以「聲音」為出發點,探索聲響如何穿透空氣、影響身體與情緒,最終化為舞蹈節奏與能量。
2025台南藝術節開幕特別企畫「藝文一條通」將於25日下午2點至7點半熱鬧登場,以「城市街頭就是展演舞台」為概念,由台南傑出演藝團隊於大南門城、孔廟、南美館一館等城市地標接力演出,以表演打開城市風景,讓民眾沿途自由觀賞、隨時加入,歡迎親子從大南門城出發跑攤集點!
屏東墾丁生態連傳喜訊,海生館近日喜迎今年第一隻企鵝寶寶,未滿兩周的小企鵝狀態良好,如今正依偎在爸媽懷中。赤腹鷹今年過境突破40萬隻,刷新30年來觀測紀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8日在滿州國中舉辦《琅聚滿州.鷹你而來》賞鷹博覽會,有市集、互動闖關、寫生,民眾聚精會神看著老鷹在天空翱翔,驚呼連連。
今年赤腹鷹調查數量已突破40萬隻,刷新30年來的觀測紀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18)日下在滿州鄉滿州國中舉行「琅聚滿州・鷹你而來」賞鷹博覽會,有市集、互動闖關、寫生,民眾聚精會神看著老鷹在天空翱翔,驚呼連連。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人氣夯,開館至今10個月來,在這波中秋連假期間,參觀人次正式突破百萬大關,當中暑假啟用的5樓閱讀空間更是大獲好評,這座融合信仰文化與當代美學的文化館,不僅是兼具教育、觀光與藝文特色的指標性場域,更成為在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吸引國旅觀光、宗教團體及學校團體慕名造訪。
台中國家歌劇院即將邁入10周年,「2025遇見巨人系列」將以年度旗艦歌劇《弄臣》揭開序幕,10月2日至5日在大劇院盛大登場。這次演出為澳洲歌劇團1991年首演版本的重製版,主要角色弄臣、吉爾達、公爵皆以雙卡司呈現,4場演出前特別規畫專題講座,憑節目冊入場。
為鼓勵使用文化幣,文化部今天宣布「青春觀表藝,票票贈百點」活動,10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文化幣購買「表演藝術青年席位」,除原有特價優惠,每張票加碼獲得100點回饋,13至15歲最高回饋600點、16至22歲最高1200點,邀請青年朋友走進劇場。
淡江大橋合龍後預計明年5月12日通車,工程進度成熱議話題。近來常見不少攝影愛好者,傍晚前往淡水河口,捕捉分享「橋與夕陽」相互映照的美景。交通部公路局表示,從計畫核定前至工程推進期間,皆透過最初的評選、美學的堅持及對生態保育的重視,維護淡水夕照與周邊環境。
總統賴清德16日見證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時表示,這不僅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和國際新地標,未來中央一定會持續協助新北市建設。但他提到新版《財劃法》修法時指出,未來地方政府財政較好,可能要扛起更多責任,希望期盼朝野的討論,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能力、及兼顧地方均衡發展,讓台灣長治久安。
淡江大橋今早舉行合龍儀式,主辦單位工程團隊在現場拉起多面紅布條,斗大的字樣寫著「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畫面曝光後遭網友大酸。賴清德總統致詞表示,淡江大橋是國際級重要建設,不僅能紓解淡水往來八里交通,在連結國境也非常重要。
淡江大橋今早全橋合龍、橋面閉合,正式連結淡水與八里端,象徵工程邁入最後階段,成全球最大跨距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預計明年5月12日通車。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淡江大橋工程艱困又偉大,每個焊接段都採用「核電廠等級」的施工水準,拚明年5月9日舉通車典禮。
連結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今早合龍,為正式串聯淡水與八里端的重要工程里程碑,預計明年5月12日通車。交通部長陳世凱會前受訪表示,通車典禮將舉辦一連數日的藝術季活動,並邀請淡江大橋設計發想元素的雲門舞集演出,請民眾期待。
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今年10月將前往英國巡迴演出,9月28日下午5點30分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舉辦一場行前公演,邀請屏東鄉親免費觀賞。
新北市淡江大橋經30年催生,斥資230億元打造全台最難蓋橋梁,預計9月16日合龍,接起淡水與八里端。交通部長陳世凱11日透露,盼明年5月9日辦通車典禮,5月12日開放通車。未來淡水來往八里不需繞行至壅塞的關渡大橋,省25分鐘車程,更串聯台15線、台61線與台64線快速道路,淡海民眾前往林口或桃園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