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船公司的搜尋結果,共828筆
貨櫃航商11月1日漲價行動告吹,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終止連四漲,7日翻黑下跌3.59%至1,495.1點,其中美西線下跌16.43%,將大部分漲幅回吐,美東線超跌17.16%;歐洲線進入合約價議約期,船公司控艙挺價積極,本周歐洲線小跌1.56%、地中海線小漲2.32%。
就在美國正式宣布,將暫停對跟大陸有相關聯的船隻,暫停收取為期1年的港口費之際,川普政府於美東時間6日表示,將對大陸在造船以及海運物流等全球主導地位進行談判。
台驊控股(2636)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稅後淨利1.7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7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60.43億元,年減16.08%,稅後淨利7.95億元,每股盈餘為5.81元。前三季營收減少主要受到全球海運運價自高點回落及部分客戶出貨遞延影響。然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5.82%,反映倉儲成本下降與客戶結構改善成效,展現成本控管能力。
國際海事安全消息人士周四(6日)表示,一艘懸掛馬爾他旗幟的希臘航運業者油輪,在國際航運要道東非索馬利亞水域遭遇海盜攻擊,據悉海盜朝油輪開火。航運公司僅證實旗下「希臘阿芙蘿黛蒂號」周四遇襲,船員24人均安。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日刊登「華府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發表的專文〈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剖析台灣的國造潛艦(IDS)計畫。文章揭露台灣在推進雄心勃勃的國防自主計畫過程中,正因內部管理不善、資源匱乏與合約商內鬥,而面臨嚴重威脅。作者強調,允許台灣「拼湊式」造艦,恐非最佳選擇。
歐股3日開盤表現不錯,STOXX 600雖開在平盤附近,但目前在574.12點,漲2.23點或0.39%。同時,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3%,德國DAX指數漲0.6%,法國CAC 40指數也小漲0.16%。
台船(2208)高雄廠11月1日舉行嘉義級巡防艦第四艘台北艦成軍暨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第一艘「西拉雅」(SIRAYA)號命名下水聯合典禮,海巡署「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自民國107年正式啟動,台船總計承攬100噸巡防救難艇15艘(已全數交付)、1000噸巡防艦6艘建造案(已交付4艘)、4000噸級巡防艦4艘統包採購案(已交付4艘,包含台北艦),以及高緯度遠洋巡護船統包案6艘(包含西拉雅號)。
航運業迎美國對中國降稅利多,中美預計本周宣布貿易協議,10日起對中國芬太尼關稅減半至10%,進一步考慮降至零。航運業預估,短期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量會增加,關稅下降緩解美國消費物價指數,刺激消費需求,對海運業是利多,看好芬太尼降稅利多,有機會帶動農曆年前貨量與運價雙增。
賴清德總統1日到高雄主持海巡署艦隊分署與台船公司共同舉辦的台北艦成軍暨高緯度遠洋巡護船「西拉雅(SIRAYA)號」,命名下水聯合典禮。賴清德說,高緯度遠洋巡護船首次以原住民族命名,不僅落實憲法保障原住民身分認同權及文化權,承襲原住民守護家園精神,也象徵台灣堅定面向世界勇氣,未來5艘也同樣會以原住民命名。
船公司期待美國放量拉貨,持續控艙減供、喊漲止跌護價,提振市場信心。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連四漲,31日續漲10.49%至1,550.7點,美西線、美東線分別周漲22.94%、13.39%,每40呎櫃上漲494、404美元;歐洲線、地中海線分別周漲7.87%、12.41%,每20呎櫃上漲98、219美元。
外界高度關切的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今有媒體報導海鯤號有「滲水問題」至今仍努力「抓漏」卻還找不到源頭。對此,負責造艦的台船公司晚間聲明,強調並非事實。
澳洲一名80歲婦人日前參加為期60天、費用高達8萬澳幣(約新台幣162萬元)的環澳豪華郵輪行程,卻在首站昆士蘭州大堡礁海域的蜥蜴島(Lizard Island)下船活動時意外失聯,最終被發現時已不幸身亡。事件引發外界對船方點名與搜救程序的質疑。
萬海(2615)30日開盤走高,中場後在一根長紅大量拉抬下,直攻漲停鎖死,終場以87.4元漲停價作收,成交量放大到近6.3萬張,終場漲停掛進買單高達16,225張,唯外資、投信分別賣超1,309張、3,035張,自營商買超2,214張;技術面一舉站上季線與年線,也順利突破前高,頗有打底完成的意味。
航運業樂見川習會釋利多。陽明、萬海、台驊等航運業者,看好關稅與出口成本下降,美國線客戶可據此排定出貨計畫,有助美國線在農曆年前出貨增加;業者認為,中國貨品畢竟成本低,若能刺激美國消費市場,過年前有望迎來一波「穩中帶漲」的修復行情。
長榮海運因應營運需求,旗下子公司預計向榮運子公司立盛企業承租3.3萬只貨櫃,租賃期間7年,預估租約總金額為5,014.87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榮運也指出,經整體評估後,立盛企業董事會決議通過出租貨櫃給長榮海運,獲取櫃租收入。
美國與越、泰、馬、柬四國在吉隆坡達成貿易與關鍵礦產共識,航運業正面看待,認為關稅底定加上減免部分產品關稅,預估東南亞至美國海運雙向貨量可能明顯提升,有機會推動從東南亞出發的航線運價上行。
日本自衛隊「海上輸送群」運輸艦2號艦「天空號」(LCU-4152),23日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未來將與「日本晴號」(LCU-4151)等姊妹艦,共同強化日本國土和西南離島的運輸、補給與投射任務,提升防衛戰力。
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連三漲,24日續漲7.11%至1,403.46點,持續反映歐美線15日漲價效應,美西線周漲11.21%、地中海線周漲9.36%、歐洲線周漲8.82%、美東線周漲6.27%。貨代業者稱,目前聯盟船公司美國線運價走勢持穩,但有部分非聯盟船公司運價略有修正。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23日表示,受中美貿易關稅戰、通膨等多重因素影響,海運市場變化快且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川習會10月底可望在韓國談判進展,是海運界關注焦點。陽明看市況,10、11月是歐美航線傳統淡季,貨量也比較淡,接下來期待過年前有一批出貨高峰,12月之後應該就可以看到。
由汽車股和造船股領軍,周三南韓股市盤中由跌轉升,終場KOSPI指數上漲1.56%,收在3,883.68點,連漲第六天,並再創歷史收盤新高。南韓政府高層將再度前往華府,市場看好兩國的貿易談判可望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