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良制一國的搜尋結果,共36筆
近日欣逢筆者服務的單位60周年慶,有幸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為吾等勉勵。蕭先生指出,今單邊主義興起,我國應調整法制/法治,營造更永續的經營環境。
近日欣逢筆者服務的單位60周年慶,有幸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為吾等勉勵。蕭先生指出,今單邊主義興起,我國應調整法制/法治,營造更永續的經營環境。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甫送交立法院,其國防經費空前增長,1年增額即達1768億元,年增率高達22.9%,總額更攀升到創紀錄的9495億元。「國防吃掉一切」(立委高金素梅語)反映國家大政的荒謬走向,令吾人不得不深思我國防政策之根本。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甫送交立法院,其國防經費空前增長,1年增額即達1768億元,年增率高達22.9%,總額更攀升到創紀錄的9495億元。「國防吃掉一切」(立委高金素梅語)反映國家大政(尤其在兩岸及衛生、社福及教育)的荒謬走向,令吾人不得不深思我國防政策之根本。
執政黨側翼公民團體發動之「大罷免」,第一波針對24席國民黨立委及1席新竹市長之罷免案,全數失敗,然過程卻是嘆為觀止的民主鬧劇。執政黨支持之罷免案,對國民黨區域立委清算式連署,悉數成案;反觀國民黨發動之9席反制,卻因偽造文書潰不成軍。一邊工於心計,一邊敗事有餘,皆非民主常態。
執政黨側翼公民團體發動之「大罷免」,第一波針對24席國民黨立委及1席新竹市長之罷免案,全數失敗,然過程卻是嘆為觀止的民主鬧劇。執政黨支持之罷免案,對國民黨區域立委清算式連署,悉數成案;反觀國民黨發動之9席反制,卻因偽造文書潰不成軍。一邊工於心計,一邊敗事有餘,皆非民主常態。
7月17日台北城鎮韌性演習,賴總統與蔣萬安市長之一番言詞往來,實令筆者印象深刻。對於蔣市長「一家人槍口絕不對內」、「杜絕戰爭可能」之言,筆者深表贊同。團結,應是不分朝野、以蒼生為念,而非對內部製造分裂。反觀賴總統將團結窄化為「反共、反併吞、護主權」,乍聽義正詞嚴,細究卻斧鑿斑斑。
近日紛擾,益顯台灣前路崎嶇。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籲盟友提升戰力,點名台灣為「戰力加乘因子」;陸委會則持續緊縮國人在陸證件規定,甚至將「定居證」曲解為「設有戶籍」。凡此種種,對照賴總統「脫中入北」、視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令人憂心忡忡。
近日美國川普總統高舉關稅大纛,對包含我國在內的多國課以重稅。筆者以為,川普似「美國毛主席」,掀起經貿「文化大革命」;而美國最高法院去年7月在Trump v. United States案6比3判決賦予總統「官方行為」絕對豁免權,令川普現今施政無所忌憚。當美國民主法治出現裂痕,全球「規則基礎秩序」崩解非危言聳聽;美國領導世界霸主地位亦是老態龍鍾岌岌可危。
近日美國川普總統高舉關稅大纛,對包含我國多國課以重稅。筆者以為,川普似「美國毛主席」,掀起經貿「文化大革命」;而美國最高法院去年7月在Trump v. United States案6比3判決賦予總統「官方行為」絕對豁免權,令川普現今施政無所忌憚。當美國民主法治出現裂痕,全球「規則基礎秩序」崩解非危言聳聽;美國領導世界霸主地位亦是老態龍鐘岌岌可危。
近日陸配劉振亞女士(網名「亞亞」)因其「武統」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遂強制其出境;北一女區桂芝老師亦因接受央視採訪,批評賴總統將對岸定為「敵對勢力」之言論遭行政調查,皆暴露賴政府目無法治、執法雙標及行「觀點歧視」,令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近日陸配劉振亞女士(網名「亞亞」)因其「武統」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遂強制其出境,北一女區桂芝老師亦因受央視採訪批評賴總統將對岸定為「敵對勢力」之言論遭行政調查,皆暴露賴政府目無法治、執法雙標及行「觀點歧視」(viewpoint discrimination),令筆者不得不為一言:
賴總統近日宣示以《反滲透法》將「中國」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稱「中國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從未改變」,言恢復軍事審判、限制兩岸交流等。筆者試抒淺見,盼賴總統勿惡意圖謀戒嚴。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此語,至今仍振聾發聵。2月14日,賴總統宣布編列特別預算,欲將國防預算突破GDP3%,為軍購加碼,應對川普再任後之政策風雲。此議尚未定案,立法院審議或有增減,然筆者以為,軍購宜減不宜增,望賴總統懸崖勒馬,放棄「台灣獨立」既違憲又虛幻之主張為要。
昨烏今台 軍購宜減不增 賴應以和平為先
柯文哲羈押案,2025年1月,台北地院合議庭法官許芳瑜、江俊彥、楊世賢兩度裁定交保,卻因「尊重審級制度」屈服於高院「被告間有相互勾串、滅證之情」一詞改裁定羈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