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蟒蛇戰略的搜尋結果,共63筆
台灣近日首次宣布限制對南非出口半導體,不過經濟部25日決定暫停,外媒指出,雖然該措施僅具象徵意義,經濟影響有限,但背後展現的戰略信號卻十分關鍵,台灣正嘗試將自身的科技優勢轉化為外交籌碼,在北京持續加大孤立壓力前爭取更多空間。
美國國防部已完成2025年新版國防戰略草案,據《日經亞洲》報導,文件採用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觀點,凸顯台灣的脆弱與重大戰略意義。《金融時報》則引述學者觀察,中國軍力逐年增強,台灣即使強化不對稱防禦,「也像在下行手扶梯往上跑」,勉力維持現狀,但難以縮小差距。
上將總長級民間版的「台海防衛兵推」6月10日舉行,分為指導組、管制組、中共組、台灣組、美國組、日本組。對於台灣組監控驅離按兵不動,不輕啟戰端一事,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淡江大學戰略所兼任副教授也是兵推管制組的黃介正解釋當時想定與處置。
總長級民間版台海防衛兵推10日展開,昨第一場想定是中共灰色地帶威脅,共艦進入我12浬領海,台灣組併聯監控共艦,未開第一槍,不輕啟戰端;第三場則是中共已攻打外島,占領東沙島,也攻擊本島重要軍事設施,由於台灣組按兵不動,今日上午將繼續推演。
在美中對抗加劇、川普關稅政策升溫之際,台灣的處境愈發艱困。然而,專家認為,真正讓台灣陷入危局的,並非關稅本身,而是中國大陸早已在軍事、經濟與資訊等多重戰線展開無聲圍困。面對日益逼近的威脅,台灣唯有正視安全缺口、鞏固國防戰備,才能在地緣風暴中穩住自身命運。
前副總統呂秀蓮今天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觀點芹爆戰」專訪,被問到大法官人事案,呂秀蓮說,大法官要做的事情很多,不應該只聚焦廢死,此外提名人選適不適任關鍵在審薦小組提名人。
賴總統11月30日將進行就任後的首次出訪,並傳出過境地點是夏威夷,而非美國本土。從此次出訪目的地南太友邦的地理位置來看,選擇夏威夷過境符合慣例,不過,在美國政權交接期、大陸今年舉行2次圍台軍演的背景下,賴若過境夏威夷的確是「降低風險」的動作,但並不意味著風險已經被控管。
陸委會近日通過專案審查,核准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大陸7所學校約40名師生團來台參訪。相比去年蔡政府審核陸生團來台一波三折,陸委會甚至向馬辦傳話稱「不要送件,送了也不會過」,此次審核過程相當順利,民進黨政府也低調表示樂觀其成。前後對比可知,兩岸氣氛變好了,交流阻礙變少了。
黨政人士日前透露,賴清德希望「用中華民國團結國家」,並向黨內解釋執政後「分階段確立中華民國論述」的邏輯。賴清德以4成支持率當選總統、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團結多數民意是本應做的事情。但團結不是為了個人權位,而是讓台灣長治久安、台海永續和平,朝野應鼓勵賴總統將「中華民國論述」帶向下個階段、寫入民進黨決議文。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0日舉辦「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表示,近期美國兩黨候選人川普與賀錦麗都發表兩岸政策看法,賀錦麗基本延續拜登方向,但認為這幾年對台海的模糊策略,從軍事與台灣角度來看是失敗的,無法有效嚇阻中共在台灣周邊針對灰色地帶進行的軍事行動。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0日舉辦「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表示,近期美國大選兩黨候選人川普或賀錦麗都發表兩岸政策看法,賀錦麗基本延續拜登方向,維持對台海政策的模糊,但認為這樣的模糊,從軍事與台灣角度是失敗的,無法有效嚇阻中共近年在台灣周邊的灰色地帶進行軍事行動。
國防部今(27)日表示,自0850時起,陸續偵獲中共蘇愷-30、空警-500等各型主、輔戰機及無人機計19架次出海活動,其中16架次逾越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我北、中部及西南、東部空域,結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對此,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27日就表示,「如果打仗的話就從蟒蛇模式變成鱷魚模式,硬吞,這個戰訓合一對我們台灣來看比較不利」,引發討論。
大陸近期對台動作頻頻,共軍據傳採取「蟒蛇戰略」壓迫台灣。廈門大學台研院學者唐樺解讀,隨著兩岸形勢的發展變化,大陸對台工作已在法律層面進入「五路並進」的新階段,法律責任更具威懾性,長遠制裁與鬥爭效力更為凸顯。
繼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共首度發動「圍台軍演」;今年5月賴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後,中共再以「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回應;10月賴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後,中共復以「聯合利劍-2024B」故計重施。這樣頻密的圍台軍演,讓「蟒蛇戰略」、「封鎖台灣」這些想定一次比一次貼近真實,進而在台灣社會引發熱議。
編按:美國拜登總統不再連任,未來4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團隊勢將有所變動,而美國總統選情緊繃且勝負難料,惟其結果必牽動國際與台海形勢變化。
國防部長顧立雄昨日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時表示,面對中共持續性灰色地帶壓迫,乃至可能的高強度封鎖,國軍除持續強化作戰整備,也會建立各部會定期至全動署合署作業機制,透過跨部會整備,確保能源、糧食、通訊及醫療供應無虞,並納入實兵演習持續驗證,進一步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