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壓控制的搜尋結果,共72筆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全台更有400多萬人罹患高血壓。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攝取充足的水分,是控制血壓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建議高血壓患者應每天分次喝足2000到2500c.c的水,就是給心血管最好的禮物。
大陸官方「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8日報導,10月8日是中國大陸高血壓日。大陸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蔣永源撰文指出,高血壓是全球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在中國大陸負擔更持續攀升,每3個中國大陸成人,就有1個高血壓。而且有地區差異,整體而言,是西部患病率高於東部;中部、北部高於南部。
運動該早上還是晚上?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許多人總認為有動就好,但其實運動時段的選擇,燃脂效率和整體代謝大不相同,甚至性別也有差異。研究指出,女性想穩血壓、讓腰圍縮小,可選早晨;男性想控血壓、燃脂,以晚上尤佳。
明(23)日凌晨2時20分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命理師楊登嵙指出,秋分是陰陽轉折的平衡點,日夜漸短、氣溫下降,人體陽氣轉內收、陰氣漸增,正是調養身心的重要時機。其中4生肖更需特別留意健康,善用「子午覺」助身心平衡。
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健康。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愛吃重口味食物的患者被檢查出有輕微高血壓,靠著嚴格落實飲食、運動與心態管理,幾周後回來追蹤,血壓已恢復到正常範圍,不需要吃藥了。
28歲竹科工程師Mike,長期飽受高血壓困擾,即使合併3種降壓藥物,血壓仍舊難以控制,於心臟科做了許多檢查後,依然找不到原因,被轉介到身心科門診就醫,才發現背後隱藏的是童年心理創傷導致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C-PTSD)。
新冠疫情後,許多人出現睡眠困擾與壓力增加,促使大眾對「天然助眠營養」需求快速成長。由於藥物治療存在依賴與副作用風險,愈來愈多人轉向尋求天然營養補充品。其中,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GABA)逐漸成為功能性食品研發的重要焦點。
全台每4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推估有500多萬名患者,一旦血壓控制不佳,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導致腎臟、眼睛等器官損傷。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壓」,若家中沒有血壓計,全台有1500處政府機關、超商賣場、金融機構等設有「安心血壓站」,都可提供民眾免費量測。
全台每4個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若血壓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臟疾病等。由於許多人在醫療院所時血壓會不自主升高,因此國民健康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722在家量血壓」,並協助企業、社區在全台建置約1500個量測站,鼓勵民眾就近量血壓。
南投縣45歲女子突然意識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就醫,衛福部立南投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她罹患少見的「顱內動靜脈畸形」,由於她有肝硬化合併凝血異常,不宜開刀,轉往醫學中心使用伽馬刀治療。醫師建議,顱內動靜脈畸形若破裂出血恐喪命,若確診應定期追蹤治療。
「平民蔬菜王」地瓜葉是台灣人餐桌上的常見青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營養價值豐富。營養專家洪泰雄指出,地瓜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對腸胃蠕動、避免感冒及抗氧化都有幫助,搭配牛肉一起食用,補鐵效果更好。醫師劉博仁則指出,地瓜葉別燙完就直接吃,少了油的催化,有些營養素會沒辦法吸收,建議淋上一些好油食用。
高溫炎熱帶來的傷害,除了熱衰竭、中暑外,還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急診醫師翁聖富指出,一名65歲女子因背部劇痛,且痛感一路往上跑而送至急診,電腦斷層後確定是主動脈剝離,及時手術救回一命。醫師提醒,夏天天氣炎熱,會增加主動脈剝離風險,好發因素包括高溫易引發血壓波動、中暑引起心血管系統負荷加重、情緒與勞累。
苗栗縣後龍鎮復興社區關懷據點11日在福龍宮揭牌,成為全縣第227個社區照顧據點。縣府積極推動高齡友善與在地老化政策,縣長鍾東錦表示,雖然據點空間不大,但將提供多元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安心生活。
高雄1對夫妻檔長期受到肥胖困擾,丈夫因體重過重合併高血壓與膝關節疼痛,妻子則有代謝異常與慢性疲勞等症狀。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綜合健康減重門診評估後,透過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協助夫妻以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加上營養師指導和運動,2人成功共減50公斤。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為一對長期受到肥胖困擾的黃姓夫妻施行「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俗稱「無痕胃拉提」,透過特殊內視鏡縫合系統,減少胃容量並延緩排空時間,有助於控制食量與飽足感。2人共減去50公斤,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越睡越累、白天精神差、體重失控、血壓血糖莫名飆高,可能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害的。醫師李思賢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害常被低估,看似無害的鼾聲,其實是氣道快要塌陷的警訊,睡眠時呼吸中斷,每次都像在溺水,牽涉到的不僅是呼吸問題,更和血壓控制、血糖代謝、情緒穩定有關,是身體健康全方位的干擾源。
根據國健署估計,全台有500多萬名高血壓患者。一名38歲男子因高血壓控制不佳,突然劇烈頭暈、失去視力,送醫發現是腦幹自發性出血,經搶救救回一命,卻也出現吞嚥困難、無法說話,甚至全身癱瘓,後來接受半年經顱磁刺激術治療,目前已可生活自理、與人對談與拿輔具行走。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輕忽將導致重大突發急病。重症醫師黃軒指出,過去30年在重症醫療第一線,見證太多血壓失控的危急個案,但明明有許多併發症是可以預防的,他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病人躺在ICU時,才後悔沒有重視血壓。而華人常有的「怕吃藥」心態,常讓病情錯過最佳控制時機。
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引起中風、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規律的運動能有效降低血壓。醫師王思恒指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結合訓練、等長運動對降低收縮壓都有幫助,其中肌肉出力,但身體沒什麼在移動的等長運動,降血壓效果是最佳的。不過排第一的,還是自己喜歡且能持之以恆的運動。
工作過勞、生活習慣不佳之下,肝臟會慢慢退化,肝臟功能受損,會連帶影響心、脾、肺、腎各項功能。中醫師指出,春天是養肝好時機,保肝要從日常規律運動、控制飲食、情緒穩定做起,也可以搭配穴道按摩,達到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