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小板低下的搜尋結果,共52筆
再生醫療大廠三顧(3224)宣布,已與日本再生醫學領導企業Megakaryon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展開協商,共同在台開發iPSC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衍生人工血小板技術與其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事宜。雙方簽署協議後,台日生醫合作將再度樹立重要里程碑,若成功上市,病患可望無需仰賴捐血,即可取得血小板,啟動新一波輸血醫學革命。
桃園登革熱群聚擴大!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5例本土病例,其中4例為桃園市桃園區群聚個案,另1例為居住宜蘭縣羅東鎮40多歲男性;今年累計17例本土病例,分別為桃園市(桃園區)4例、宜蘭縣(羅東鎮)1例、高雄市12例。另外,上周也新增7例境外個案,今年累計18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
又是新生兒腸病毒!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病例,一名出生僅七天的北部男嬰,出生即黃疸、茶色尿,住進加護病房隔日即死亡,出生前媽媽有發燒症狀;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6例,含8例死亡,創下近6年同期最高,她預測十月上旬,國內健保及門診人次每週會超過一萬一千人次,將正式進入流行期,因此提醒家長、校園注意腸病毒防疫措施。
本周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5天、10天的男嬰,均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5例重症病例,其中7例死亡,創近6年最高,點名桃園、台東,兩縣市已拉警報,雙雙快達流行閾值邊緣,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有賴校園防疫。
本周就是開學周,腸病毒疫情恐怕面臨上升!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不到滿月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分別為出生第五天、第十天的中部男嬰,且均是感染新生兒腸病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開學後是否疫情攀升,需觀察兩周。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一口氣新增2例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兩人在出生後8天及5天就發病,且雙雙引發新生兒敗血症,兩人都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疾管署表示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已累計1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7例死亡,創6年來同期最嚴重,提醒準媽媽產前多留意。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又新增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出生第五天、第八天就染病住院,目前都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
資深藝人沈玉琳罹患血癌,引起各界關注。醫師巫康熙指出,自己看血癌看了20多年,深知這是一項很難理解的疾病,如果出現嚴重貧血走路會喘、不明原因的瘀青、發燒卻無明確感染源,出現其中1個症狀就要懷疑血癌可能,做抽血檢查。
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要延長流行到8月底了!疾管署原本預估7月底就會脫離流行,但上周再增1例重症及1例死亡案例,兩名均為出生4天大的男嬰,死亡的中部男嬰出生後就呼吸窘迫,頻繁呼吸停止,隔天就不幸死亡,疫調發現其母親生產前一周就出現發燒症狀。
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要延長流行到八月底了!疾管署原本預估七月底就會脫離流行,但上周再度新增1例重症1例死亡案例,兩名均為出生4天大的男嬰,死亡的中部男嬰出生後就呼吸窘迫,頻繁呼吸停止,隔天就不幸死亡,疫調發現其母親生產前一周就出現發燒症狀。羅一鈞預估,新生兒腸病毒流行將延長到8月底,呼籲家長和新生兒照護機構加強防範。
疾管署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50多歲本國籍男性,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期間分別有貝南、肯亞旅遊史,返台之後陸續出現發燒、畏寒等症狀,經診斷均為惡性瘧重症個案,疾管署疫調發現,其中赴東非自助旅行的2人竟然不曉得非洲是疫區、未購買瘧疾預防藥物。今年瘧疾已累積11例,創19年來最嚴重,疾管署提醒,國人漸有自助遊非洲風潮,呼籲行前務必購買並服用瘧疾預防投藥,勿省錢因小失大感染瘧疾恐喪命。
又是伊科11型!腸病毒逐漸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均為南部出生未滿一周的新生兒,分別為出生6天的女嬰及出生3天的男嬰,都在五月下旬發病,都檢出為伊科病毒11型檢驗陽性,目前都還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防疫主任李佳琳表示,今年已經六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三例死亡,伊科11型,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
國內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AZ疫苗發生血管栓塞台灣目前只認一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4)日澄清,打臉該說法非屬實,拿出數據強調,衛福部已核發救濟金給26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罕見靜脈血栓併發症(TTS)個案,且國內TTS發生率較歐美國家低,是亞洲國家皆然,並非台灣獨有,和種族差異有關,況且蘇引用的論文是指「所有的靜脈血栓」來和TTS比,就像拿「所有水果」跟「蘋果」相比,比較基礎完全不適當。
腸病毒尚未進入流行期,然而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一起未滿一個月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已近期以來第2起死亡病例,今年至今累計3重症,其中2例死亡,皆是伊科病毒11型。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11型已經很少出現,近期卻陸續出現死亡個案,台大實驗室近期研究發現,與孕產婦體內已多無該病毒抗體有關,這是嚴重警訊,伊科病毒11型多侵襲嬰幼兒,且容易重症器官衰竭死亡,家屬一定要多注意避免親密接觸。
88歲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住院38天後將於今(23)日出院,並且將在醫院首度對外公開露面。醫療團隊表示,教宗住院期間2度病況危急,坦言很多人都挺不過去,但教宗活下來了,醫生也表示教宗需要時間恢復聲音,教廷21日表示,教宗需要「重新學習說話」。
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對抗自體免疫疾病的關鍵武器,國人所捐贈的血液只能滿足半數患者的需求,仍得仰賴國外血源。對各國來說,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血液製劑,一旦發生疫情、戰爭,就會管制出口。為推動國血國用,食藥署3日公布最新血液製劑預估需求,向血液基金會增加訂單。然而,目前全台血液庫存量偏低,又以台北最嚴重,捐血中心呼籲國人踴躍捐血,提高血液庫存量。
兩性暢銷作家小彤(原名:楊美惠),今年初被診斷罹患有「癌王」稱號的胰臟癌,在開刀切除腫瘤後,還需接受為期半年的12次化療。今(24)日她發文透露,自己已經完成了最後一次化療,但副作用卻讓她相當不適;此外,她更坦言在第11次化療時父親離世,讓她感到「天崩地裂」。
當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不足時,病患出血風險將隨之增加。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曾慶平研究團隊發現,存在於人類血小板中的Disabled-2 (Dab2)分子可調控血小板低下症病患的出血風險,具有開發為新的出血風險評估生物標誌與作為降低出血藥物標的之潛力,有望提供新的檢驗與治療方式。研究成果獲國際頂尖期刊肯定,已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65歲「金鐘視后」陸弈靜熱愛演戲,在《有生之年》、《不夠善良的我們》以及盧貝松監製新片《台北追緝令》都有她的身影。近來她傳出健康亮紅燈恐有罹患血癌風險,不過時報周刊CTWANT在台北市大安區巧遇她與喜翔等人聚餐,看起來氣色紅潤,開心逗弄店家鸚鵡,活力十足。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疫苗不良反應案纏訟至今,律師翁伊吟5月曾與立委共同揭發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未公開會議錄音,2小時審議90案等「黑箱」行徑,但後來審議小組仍以「目前醫學實證顯示無關」斷然駁回救濟。翁伊吟23日寫信至總統府向賴清德總統請命,盼公開審查錄音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