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紅素的搜尋結果,共122筆
24歲小美近半年來常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難以入眠,還合併不寧腿症狀,求診後才發現元兇是「缺鐵」,且血紅素檢查數值正常,屬於「非貧血性缺鐵」,長期被忽略。專家指出,缺鐵不只會貧血,還會影響情緒與專注力,很多人第一時間以為是壓力、焦慮或身心疾病,但有時可能是營養失衡導致。
天氣轉涼後,許多人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其實可能是「貧血」在作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洪淩真提醒,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輕微時症狀不明顯,但若長期忽視,可能引起注意力下降、心悸、胸悶,甚至增加心臟負擔。
第6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昨(17)日晚間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舉行,壓軸演出「唱,從電視開始」串聯跨世代歌手登台掀起高潮。節目邀集羅時豐、千田愛紗、黃偉晉、女團GENBLUE幻藍小熊與新生代團體ARKiS同台演出。睽違已久未在大型舞台現身的愛紗驚喜登場,與羅時豐合唱經典神曲〈喇舌〉,瞬間引爆滿場尖叫,成為全場最具話題的表演之一。
「館長」陳之漢2日在直播時披露,他的胃一直打嗝,目前一直在找問題,因為太累,又要忙,胃的問題一定要找出來,拖了3個月,再下去有一天會暴斃。這段時間先休息,希望大家體諒,給他一點時間,「民進黨不死,我怎能先死!」
現年57歲的名主持人沈玉琳,在今年7月底爆出緊急送醫,事後證實罹患白血病(血癌),也讓健康議題再次獲得社會大眾關注。對此,媒體人狄志為也分享,其實他的岳父同樣罹患白血病,3個月後離開人世,生前的病徵和沈玉琳幾乎一模一樣。
57歲知名主持人沈玉琳,日前證實罹患白血病(血癌),目前積極地治療中。今(22日)上午,他透過社群分享病發的始末,感嘆:「健檢還是有它的侷限。」
沈玉琳日前被確診白血病,全面停工休養,今(22)日他就在臉書發長文,公開自己的發病過程,表示「全世界最想知道病因的人就是他」。
吃巧克力讓人心情愉悅,其原料可可更能促進健康。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可可富含多酚、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發炎作用,有助降血脂、護腸胃、防失智,是名副其實的「超級食物」;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每天喝可可飲來保健,但他提醒香蕉會破壞可可中的有益成分,兩者要間隔2個小時食用。
沈玉琳昨晚(6日)發聲明證實血癌,接下來會停工一段時間,暫時沒辦法和所有人見面,短短時間湧入上千則留言幫他加油打氣,包括節目代班主持人之一的唐綺陽,也隔空向沈玉琳喊話:「會守護好你的節目」。
57歲的藝人沈玉琳上月底因高燒住進三軍總醫院,還被檢查出血紅素過低,昨(6日)他在臉書證實罹患俗稱血癌的白血病,將專心養病。無毒教母譚敦慈呼籲男性不要忽視貧血症狀,並透露自己的弟弟因健檢發現血紅素過低,一個月後確診血癌,即使她捐了骨髓給弟弟進行移植仍離世。
「荒謬大師」沈玉琳7月29日因身體不適到三總掛急診,檢查後外傳是猛爆性肝炎,還有胰臟癌一說。經過數日檢查,包含骨髓抽取、切片檢查,確定罹患血癌,家屬6日晚間在臉書以沈玉琳的口吻發文證實此事,未來醫療團隊除了替他進行化療,另一方面也要評估做骨髓移植。
資深綜藝主持人沈玉琳驚傳罹患血癌,消息震撼演藝圈。他今(6)日也親自透過社群平台發文,向粉絲證實病情,透露因白血球異常增生,已經住院接受治療,未來將暫別螢光幕一段時間。他感性表示,會專心配合療程,也期待能早日康復,重新回到大家面前繼續從事熱愛的工作。對此,吳宗憲感性表示:「他是生命的鬥士」。
主持人沈玉琳今(6日)透過臉書發文,證實罹患血癌(白血病),未來會在螢光幕前缺席一段時間,他也承諾會配合治療、專心養病,盡快和大家見面。對此,有消息人士向《中國時報》透露,其實沈玉琳當時住院,就是因血液疾病入住,病因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血紅素指數掉到2,情況相當危急。
57歲主持人沈玉琳,自從上個月29日送醫住院後,他的病情始終成謎,包含妻子芽芽、助理、好友潘若迪都強調,狀況一切穩定,駁斥任何傳聞,懇求外界給予空間。今(6日)稍早又傳出沈玉琳罹患血癌。
薑常被當成是煮湯、炒菜的配料。不過,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薑含有薑辣素、薑烯酚等成分,是「天然抗發炎劑」,科學期刊證實薑有助降發炎、保護關節、減少疼痛、穩定血糖與降血脂,建議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與油脂食材,例如牛奶、豆腐、雞肉、橄欖油一起吃,吸收會更好。
42歲日籍女星千田愛紗,曾是人氣嘻哈團體「大嘴巴」的主唱,來台發展演藝事業已超過25年,不僅取得永久居留權,還在台北置產。近日她透露體內子宮肌瘤在半年內從7公分迅速長到12公分,因此決定動手術,今(27)日她首度公開術後狀態,粉絲湧入留言打氣。
發生運動傷害後,除了復健、多休息,吃對也很重要。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受傷後身體處於高代謝、免疫活躍的狀態,需要補足營養,來支援組織修復,建議受傷後每餐至少包含2份蛋白質、1份複合碳水、2到3份蔬菜,並適時補充維生素D、C、鋅與鎂,補足營養才能好得快。
「平民蔬菜王」地瓜葉是台灣人餐桌上的常見青菜,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營養價值豐富。營養專家洪泰雄指出,地瓜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對腸胃蠕動、避免感冒及抗氧化都有幫助,搭配牛肉一起食用,補鐵效果更好。醫師劉博仁則指出,地瓜葉別燙完就直接吃,少了油的催化,有些營養素會沒辦法吸收,建議淋上一些好油食用。
台灣癌症死因裡,大腸癌已連續21年高居前三名,日常的飲食是關鍵之一。醫師陳炳諴曾分享案例指出,一名60多歲男性過去每天早上都會喝上一碗牛肉湯,某次做大腸鏡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確診早期大腸癌。他提醒,紅肉吃多會提升大腸癌機率,攝取量一定要多注意。
時序邁入7月中,天氣越來越熱,高溫動輒破37度,使用冷氣務必注意安全。大陸浙江去年發生一起中毒意外,近日又被網友提出分享。溫州一家5口,用餐後越吃越暈,出現頭暈、嘔吐等情況,一度以為食物中毒,發現身體逐漸虛弱,嚇得全家急就醫,差點失去寶貴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