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西醫基層的搜尋結果,共67筆
為解決急診室壅塞,衛福部選定六都,共13家據點,今起(2日)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提供「很急,但不重」的疾病病患,可在週日、國定假日時就醫,盼透過分流,舒緩醫院急診室壓力。今天上路第一天上午,台北市聯合醫院信義門診部,單一院區收治2名患者。
衛福部2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明年度健保總額協商結果,醫界與付費者達成共識,總額成長率5.5%,金額達9,883.35億元,逼近兆元大關。衛福部指出,此為健保會成立12年來首見各部門皆達行政院核定的成長率上限。
衛福部2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明年度健保總額協商結果,醫界與付費者達成共識,總額成長率5.5%,金額達9,883.35億元,逼近兆元大關。衛福部指出,此為健保會成立12年來首見各部門皆達行政院核定的成長率上限。
健保總額完成協商,付費者、醫界代表全數達成共識,成長率5.5%,新增600億元,總額近兆,達9883.1億元。健保會今日公布,這次不只時隔7年達成共識,更是史上首見各總額部門,都達行政院核定總額成長率上限(5.5%),預計10月委員會議確認後,報衛福部核定。
健保總額協商今年取得付費者、醫界代表達成完全共識,成長5.5%,新增600億元,總額9883.1億元。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增加的總額,將針對兩大類項目挹注預算,即解決當下醫療最急缺的護理以及兒科人力荒,護理人力費預計4年增至600億;兒科部分,針對收治0~6歲的兒科醫師,保障點值1點1元,藉此留下人才,他並承諾,明年絕對不會調漲健保費。
健保總額協商今年破天荒取得付費者、醫界代表共識,成長5.5%,新增600億元,總額近兆。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說明,除了針對罕病新藥持續編列預算,更針對2大類項目挹注預算,就是當下醫療最缺乏的護理人力以及兒科人力,護理人力費預計4年增至600億,用於加薪,兒科人力,針對收治0~6歲的兒科醫師,保障點值1點1元,藉此留下人才,他並承諾,明年絕對不會因此調漲健保費。
健保會昨上午進行總額協商,歷時十幾個小時,付費者、醫界代表達成共識,創下2008年以來首次有共識的紀錄。付費者代表版本為5.5%,醫界代表則提6.1%,雙方都以健保署的版本為基礎,原本西醫基層協商結果為兩案併陳,但其餘總額部門陸續達成共識後,西醫基層再度要求協商,約在晚間8、9點全數談完,通過總額成長率5.5%,明年總額將近兆。醫界直言,這是石崇良部長上任後執行力的展現。
個別醫院總額實施後,衛福部健保署公布,今年第二季健保醫院總額預估點值已達0.95目標。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今日(26)發布聲明,肯定健保點值趨於穩定,呼籲政府持續藉由個別醫院總額,貫徹分級醫療,並持續補入公務預算、維持總額成長率,充實健保經費。
個別醫院總額今年陸續實施,台北區醫院是否因新制出現醫療人球備受關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全國醫院第2季點值達1點0.97元,台北區超過0.9、台大醫院就超過0.95,未出現減診、漲掛號費等狀況。醫界呼籲,未來健保總額成長率應維持5.5%以上,確保財務充足,避免發生醫療人球事件。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今年陸續實施,台北區4月上路。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全國醫院第二季點值達1點0.97元,台北區超過0.9,台大醫院個別總額就超過0.95,且未出現減診、調漲掛號費等狀況,成效不錯。醫界呼籲,未來健保總額成長率應維持5.5%以上,確保財務充足,避免發生醫療人球事件。
立院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未來國定假日將新增4+1天。西醫基層擔憂,假日增加後,開診成本將提高,醞釀提案下修基層合理門診量,希望從一個月25天減少至24或23天,但大醫院擔心病患湧入,希望落實分級醫療因應。藥界則以連鎖藥局營運成本增加影響較大,不過整體可降低藥師過勞,仍樂觀看待。
立法院9日三讀通過國民黨所提《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未來國定假日將新增4+1天,除勞動節改為全國放假外,還新增小年夜、教師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醫界擔憂,假日增加後,開診成本也提高,員工上班會需要2倍薪、補休,已在醞釀向健保署提案下修西醫基層合理門診量,希望從一個月25天減少至24或23天。
醫師向「刺胳針」(The Lancet)投書,稱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台大學者直言,台灣人口越來越老,醫療需求越來越高,健保制度卻離「以病人為中心」非常遠,健保改革刻不容緩,論質計酬是變革重要方向。總統賴清德則坦言,「台灣民眾到處看病,不是民眾的錯,是我們的錯」,並拋出健保未來「各分區自行收取、管理總額」構想,南區收到的總額,由南區負責,不必再由健保署核定。
衛福部健保署擬修改《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未來若醫療院所給予醫事人員薪資未達一定標準,就不予特約,民進黨立委14日公開呼籲此案應暫緩推動,否則偏鄉和中南部地區首當其衝,將面臨醫療斷鏈。
健保今年陸續推動「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台北區4月正式上路,為因應財務衝擊,包含台大醫院祭出限制門診量等方式,就怕醫生看太多病患,給付遭到斷頭。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為鼓勵醫學中心,最快下半年將實施新的診察費給付制度,針對病情複雜的患者,提供較高的給付。
全民健保從1995年3月1日開辦,迄今已滿30年。這個攸關台灣社會福利的制度得以順利實施,財務穩健是重要的關鍵。回顧過去30年健保費率總共調整5次:2次調升、2次調降、1次調回原來的費率。2013年因為推動收取補充保險費,擴大費基,保險費率得以調降。所以30年來全民健康保險費率只上調過兩次,這是全世界前所未見的紀錄,主要得力於用總額預算制控管醫療費用的成長。
全民健保1995年開辦,因醫療支出快速成長,為維持財務收支平衡,政府研擬出「總額支付制度」,由牙醫界於1998年率先試辦,2000年擴及中醫、2001年擴及西醫基層、2002年將醫院納入。此制度是藉協商機制,把隔年預算的「天花板」訂出,透過醫師的同儕制約,減少以量取勝,控制醫療費用。
健保署首度將食品納入給付!共擬會議今通過多項給付,其一為寶寶住院期間所需的母乳補充品。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5月起,1800克以下新生兒、37周以前的早產兒,母乳補充品都能得到給付,一年2200人受惠。另居家血液透析也將正式上路,未來在家中洗腎,健保署將比照醫院支付,每次3912點,還提供醫療團隊訪視費、視訊診療費,而病患自付的透析水、機器租用費,一年將限制在12萬以下。
我國女性生育年齡延後,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加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讓孩子好好出生、長大更顯重要。健保署長石崇良12日宣布,醫院總額協商議事會取得共識,未來醫院的生產案件,將比照西醫基層,以1點1元支付。另為提升感控能力,鼓勵醫療人員發現抗藥菌株,今年確定持續進行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但要求醫院將6成的給付回饋給感控人員,達到攬才、育才、留才的目的。兩者預計5月上路。
我國女性生育年齡延後,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加上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讓孩子好好出生、長大更顯重要。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2日)宣布,醫院總額協商議事會取得共識,未來醫院的生產案件,將比照西醫基層,以1點1元支付。另外,為提升感控能力,鼓勵醫療人員發現抗藥菌株,今年確定持續進行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但要求醫院將6成的給付回饋給感控人員,達到攬才、育才、留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