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訂造的搜尋結果,共85筆
陽明海運高達逾210億元造船合約正式簽定,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與日本造船董事代表檜垣幸人,28日在日本共同簽署購入三艘建造中新船與三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慧洋-KY(2637)21日公告一艘新船4萬噸散裝貨輪加入營運搶市,已簽訂租家採指數連結型租約,近年新造節能船指數連結日租可達約110%~120%。
散裝航商慧洋-KY(2637)受惠北美進入穀物運輸旺季,加上出售兩艘老舊小型船舶認列處分利益,自結9月稅前盈餘6.55億元、年減7.9%,每股稅前盈餘0.88元;累計前三季稅前盈餘18.3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2.46元。
散裝航商慧洋-KY(2637)今(7)日自結2025年9月財報,單月營收16.16億元,月增8.31%、年減8.83%,受惠北美進入穀物運輸旺季,挹注營業利益5.54億元、營益率回升至34%,加上出售兩艘老舊小型船舶,認列處分損益約600萬美元,稅前盈餘6.55億元、年減7.9%,每股稅前盈餘0.88元。
陽明海運積極訂造新船提升運力搶占利基市場,16日與韓華海洋簽署7艘1.6萬TEU級LNG雙燃料船建造合約,預計2028至2029年陸續交付。連同2026年起陸續交付的5艘1.55萬TEU級的LNG雙燃料貨櫃輪,首支12艘LNG雙燃料船隊即將成軍,計畫優先部署在歐盟區市場。
陽明海運集團拚獲利,旗下貨櫃航運、散裝航運(光明航運)、物流事業(好好物流)均擬定擴張計劃,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透露,陽明、光明海運將開啟新造船計劃,未來更有餘裕布局獲利較高的利基航線,好好物流也有新的擴建倉儲計劃,搶攻台灣AI半導體電子等產業倉儲需求激增的商機。這是陽明集團三大事業群首度同步擴張搶市。
正德(2641)第二季合併營收5.5億元,季增80.8%,年增39.66%,營業毛利2.32億元,年增25.76%,毛利率由第一季34.5%成長至42.1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6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0.56億元,年增34.68%,營業毛利4.06億元,年增11.05%,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93億元,年增8.53%,每股稅後盈餘0.93元。今年上半年度獲利為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因2024年訂購的4艘新造船舶今年陸續交船加入營運貢獻營收及獲利。
散裝航商正德(2641)受惠運力增加。今(13)日公告2025年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5.5億元,季增8.8%、年增39.66%,營業毛利2.32億元、年增25.76%,毛利率42.16%、營益率37.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64元。
萬海(2615)公布第二季財報,單季稅後淨利10.77億元,年減9成,每股盈餘0.38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98.09億元,年減39.42%,每股盈餘3.5元。萬海指出,儘管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第二季海運市場,上半年累計營業淨利仍繳出優於去年同期,年增36.68%,但新台幣升值帶來未實現匯兌損失,影響整體獲利。萬海認為,匯損短期影響獲利,但公司管理層持續專注於核心業務發展,優化營運效率,可以穩健的步伐化解外部挑戰,維持長期穩健成長。
正德(2641)今天公告交付一艘6.35萬噸輕便極限型(Ultramax)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新船「HG HOUSTON」,並由租家起租營運,已與租家談妥十年租約,持續挹注獲利動能無虞。
陽明(2609)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向日本造船株式會社及今治造船株式會社訂造3艘8,000 TEU全貨櫃輪,合計今年3月已購入建造中3艘同型船後,8,000 TEU級新世代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達6艘,預計於2028-2030年間陸續交船。
陽明砸錢造船造櫃競逐全球海運市場,今年預計造船目標13艘火速達標,總計7艘1.5萬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6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總投資金額610.8億~679.03億元,預計新增運力15.3萬TEU、約當目前運力增加21%。
陽明海運(2609)為穩固全球前10強競爭力,今(24)日公告決議再造3艘8,000TEU級全貨櫃船新建案之採購,每艘平均金額1.17億至1.31億美元(約新台幣34.31億至38.51億元),合計交易總金額3.51億至3.94億美元(約新台幣102.94億至115.54億元)。
陽明海運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持續推進,24日宣布依2025年7月17日第404次董事會決議,向日本造船株式會社及今治造船株式會社訂造3艘8,000 TEU全貨櫃輪,合計今(2025)年3月份已購入建造中3艘同型船後,8,000 TEU級新世代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達6艘,預計於2028-2030年間陸續交船。
據觀察者網報導,針對美國政府劍指中國船隻的港口「服務費」政策,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強調,公司有能力對衝政策影響,不會停止採購中國船舶。香港《南華早報》7月17日報導,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Silvia Ding)16日表示,馬士基訂造新船時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成本和技術要求,但不會因美國港口費用而提高客戶價格,也不會因此排除中國造船廠,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持續的信心與承諾」。
陽明(2609)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董事會決議向韓國韓華海洋造船公司訂造7艘1萬5000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總交易金額為新台幣399.6億元至448.5億元,預計於2028年至2029年間陸續交船。
陽明海運鞏固在全球貨櫃航商前十強地位,全力推展經營團隊與營運船隊雙雙邁向新世代布建計畫。陽明董事會17日決議,預計砸近450億元,訂造7艘1.5萬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後續將於締約後,配合船隊汰舊更新計畫與業務推展需求,於2028~2029年陸續交船。
陽明海運(2609)董事會今(17)日決議7艘15,000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船新建案之採購,每艘平均金額逾1.94億至2.18億美元(約新台幣57.08億至64.07億元),合計交易總金額為13.63億至15.31億美元(約新台幣399.58億至新台幣448.51億元),於2028-2029年間陸續交船。
陽明海運股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17日董事會決議將向韓國韓華海洋造船公司訂造7艘15,000 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後續將於締約後配合陽明海運營運船隊汰舊更新計畫與業務推展需求,於2028-2029年間陸續交船。
前幾天海軍左營第6號浮塢在執行測試時,艙間進水失控沉沒。幸好無人傷亡,肇事原因待釐清。我一直愛海、愛船,也曾是海軍一員,這新聞讓我心裡既矇又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