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許嘉棟的搜尋結果,共24筆
具加密性的虛擬貨幣問世以來,多淪為投機炒作的工具,致價格大幅震盪,或成為不法活動的洗錢工具,故引人詬病;擬維持價值穩定的加密貨幣—穩定幣乃應運而生。美國於今年7月制定了《天才法案》,準備將穩定幣納入監管,予以合法化。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商家正磨拳擦掌,擬待美國的監管法規更明確後,推出自己的穩定幣;一些國家或地區,也正規劃,甚至已經推出錨定自身貨幣的穩定幣。
7月下旬見刊之「難以永續的全球經濟均衡」一文,指出在今日全球經濟金融體制之運作下,衍生了貿易失衡,以及美國貿易赤字、財政赤字與未償公債餘額迅速擴大,致使世人對美元與美國公債之信心下降等重大問題;其後果即是世人目前正在經歷的:川普挾美國為全球第一強權以及擁有最大消費市場的優勢,以改善美國的雙赤字與使美國再次偉大為名,藉課徵進口關稅,以及威迫至美投資與對美採購等方式,對各國肆意施壓,導致全球經濟之動盪。
二戰之後全球經濟於當前國際經濟金融體制下,大致順利發展,但也衍生了不少問題,目前正引爆中。
總統賴清德宣布成立台灣主權基金,財經學者指出,或許現在成立的時機較成熟,尤其川普對等關稅帶給傳統產業極大的壓力,極需找出轉型的方式,但最具挑戰的法制面尚未明確,建議先從小規模出發,再逐漸擴大。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薛琦11日在主權基金集思研討會上指出,央行外匯存底「當然不可以」直接撥用作為主權基金,但央行對外說明的理由是不及格的,「如果央行是我的學生,我會給他零分」;尤其台灣經貿現況已不宜是固定匯率制,央行不應為了維護新台幣穩定而保有高水準的外匯存底,加上央行強調較高的流動性,而放棄較高的投資報酬,並不明智。
主權基金財源各方獻策,台大商研所教授魏啟林11日表示,外匯存底取之外銷廠商,也應該用之於外銷廠商,若要發行特別公債再換成美元,不如直接發行美元特別公債,再以外匯存底直接購買,並透過主權基金作為台美科技的串聯橋梁,讓台灣科技廠商供應鏈與國外科技大廠緊密結合,達到韌性整合。
總統賴清德宣布成立台灣主權基金,財經學者指出,各界近期的說法和20年前的朝野討論焦點,都同樣在成立目的、財源、法制面三點,「也都沒有共識」,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11日指出,「法制面」是最大挑戰,其涉及基金操作及經營團隊都要專家,專家們的薪水及應有監督不能比照公務人員,在台灣政黨對立下,恐怕難以獨立、且會有政治介入,也因此外界對於成立主權基金存疑,至今仍持反對態度。
賴清德總統宣示要成立主權基金,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11日表示,首先要克服的還是法制面,尤其台灣政黨對立,真能夠獨立運作、沒有政治介入嗎?至於財源如何來,他認為外匯存底確實不能直接撥用,這是貨幣紀律,不然就有如「央行印鈔票給財政部」,仍以財政部發特別公債為佳,但還是要發利息,鼓勵壽險公司投入。
台股上市櫃公司股東會陸續展開,國內市占前十大券商中唯二家沒有金控背景的群益金鼎證券(6005)與統一證券(2855)均在28日舉行股東會並通過股利分派案,群益證每股將配發現金股利1.5元,創近三年新高;統一證券通過每股配發1.1元現金股利、股票股利1元,合計股利2.1元,創27年來新高。
國內獨立券商龍頭群益證(6005)28日舉行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5元,創近三年新高,並於會中通過三項議案;此外,本次也進行董監事改選,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擔任獨立董事三屆期滿卸任,缺位由蘇秋霞頂替。
川普在4月初以對等關稅為名,祭出高關稅脅迫各國與之協商、對美讓利的關稅戰,目前尚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川普雖然狂妄,但對隨後市場反撲力量之烈,也不能不心生畏懼,故時時改變其作為與說法。
在世人齊忐忑下,川普於1月20日以「大帝」之姿再度「登基」,全球正式進入川普2.0之時代。各界憂慮川普的新政將嚴重擾亂世局;另一令人擔心的是,川普2.0將加劇「金德柏格陷阱」,或稱金德柏格危機。
中佳電力今(14日)表示,最近有詐騙集團,假借董事長王應傑名義在line成立匿名群組,對外佯稱為中佳電力「後勤部」,開放員工及外界參與月配息之募資方案,呼籲民眾切勿上當。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多位所長曾被府院借將,2日舉行新、卸任所長交接,中研院長廖俊智親自主持並表示,期許新任所長張俊仁領導經濟所團隊,持續扮演台灣經濟學界的領頭羊,發光學術理論。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列出未來的兩年與十年的十大風險,如下表。這些風險多跟環境、氣候、ESG、資訊科技相關,雖然與經濟面直接密切相關者,只有經濟不景氣、通貨膨脹及社會兩極化(所得與財富分配惡化是社會兩極化的核心成因),但其他各項風險也多會直接或間接衝擊全球經濟。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美國、大陸世界霸權爭奪戰如火如荼進行,保護主義、陸美兩極經濟格局加速成形,全球貿易動盪不安;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前財政部長許嘉棟表示,各國政府打著國家安全大旗,政治介入經貿發展,讓全球自由經濟市場遭到破壞,近日隨美國總統、日本選舉後,執政黨都可能改變,成為全球經貿變局關注的焦點。
貨幣供給過多通常是資產價格膨脹,甚至是資產泡沫的主因,因此中央銀行與資產價格的關係密切。然而,早期央行多不關切資產價格穩定問題,直到2007年次級房貸風暴發生之後,態度方開始有所轉變。不過,央行該如何調控資產價格,面臨諸多挑戰,罕見順利引導資產價格軟著陸者,治絲益棼之例則所在多有。
去年8月推出的新青安專案向金融與不動產市場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雖難謂激起驚滔駭浪,但二市場因而波濤洶湧。在今年8月底府院介入關切,金融市場的暗潮尚未止息之際,中央銀行於9月19日復拋出提高存款準備率與加強房貸信用管制等意在打房的措施與震撼彈,後續金融與不動產二市場的動盪值得關注。
台南市新營區的百年建築「新東舊時光」,前身為日據時期台灣生藥株式會社員工宿員,在許氏家族悉心守護下,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風貌,公部門和許家共耗資3000多萬元,歷時3年的修復,以全新面貌呈現,10日正式對外亮相,如今開放後,將透過各類展覽和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座建築背後的故事和歷史文化。
在台灣的股市與房市熱絡時,我們時常聽到那是因為「台灣的錢淹腳目」之關係。「錢淹腳目」是甚麼意思?怎麼判斷?台灣是在那些時段錢淹腳目?它是如何造成的?有無負面的影響?若有,應如何處理?一連串的問題都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