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護心血管的搜尋結果,共220筆
現代人注重養生,不少人會將薑黃入菜。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薑黃含有薑黃素,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將薑黃融入飲食無妨,但料理用的薑黃,薑黃素含量不穩定,與臨床所用、含量明確的萃取物,兩者吸收率可能相差甚遠,加上可能影響凝血功能,若想藉由吃薑黃保健,應先諮詢醫師的意見。
不少人喜歡百香果酸甜的口感。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百香果不只是好吃,還含有類黃酮、鉀與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有助於降低血壓、穩定血糖與保護眼睛等作用,雖然小小一顆,卻是「營養濃縮包」,但要提醒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影響病情。
明明有運動、也努力吃蛋白質,卻總覺得肌肉量上不去?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想要增加肌肉量,除了注意訓練強度,飲食內容更是關鍵,像是鮭魚、乳製品等,都是天然的增肌食物,她更分享一個小撇步,建議少量食用富含表兒茶素、70%以上的黑巧克力,可同步提升肌肉修復速度與訓練的成效。
日本人以長壽聞名。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表示,一項追蹤長達11年的日本大型研究發現,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能降低16%的總死亡風險,其中心血管死亡風險更是下降了26%,而「現泡的茶」最天然與健康,過去曾有人因過量補充綠茶萃取物保健品導致肝毒性,反而危害健康。
全台高血壓患者高達400多萬人,部分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除了沒規律用藥之外,問題可能是出在身體缺乏鉀,鉀能幫助血管放鬆,排出體內過多的鈉,溫和地幫助穩定血壓,建議患者不妨在三餐中加入香蕉、菠菜與地瓜等高鉀食物,就是降血壓的密碼。
蜆仔湯是國人的平民美食。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蜆仔是高蛋白、營養密度高,卻低熱量的食物,不僅能護肝、造血、增強體力,還具有穩定血壓與保護心血管的優點,特別適合常熬夜、壓力大或需要補充營養的人食用,建議以清蒸、煮湯方式烹調,以保留最多的營養。
十字花科蔬菜是知名的防癌食物。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有一位乳癌患者,體內的環境荷爾蒙鄰苯二甲酸酯(DEHP)的代謝物偏高,他請女子多吃十字花科蔬菜,3個月後,女子的檢測數據明顯改善,女子也說「精神變好了,皮膚也變亮了」,他提醒吃這類蔬菜時,注意切碎、輕蒸與加蘿蔔泥3個小技巧,可吃進最多的營養。
菇類富含多種營養素,對健康相當有益處。醫師楊智雯指出,菇類不只可以抗發炎、增強免疫力、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能穩定血糖。她分享案例指出,一位35歲男子患有三高,數值極為不理想,一次就醫發現下肢動脈阻塞,差點截肢,於是建議男子要控制血糖,維護血管內皮健康,並推薦對方多吃菇類,男子除了飲食配合外,也按時服藥、運動,三個月後體重減去10公斤,糖化血色素也從8.5%降到6.0%。
喝對飲料有助於健康與長壽。食安專家韋恩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7到8杯飲料,包括咖啡、茶和白開水的組合,相較於喝不到4杯飲料者,死亡風險降低了28%,喝咖啡與茶比例為2比3,建議早上2杯咖啡,白天喝茶,並在過程中適量喝水,是最佳補充水分的健康節奏。
鮭魚不只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更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心血管健康、保養腦力與抗發炎。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直接吃「完整鮭魚」比單吃魚油膠囊,更能提升體內EPA與DHA濃度,若每周攝取2至3份鮭魚,搭配健康烹調,就能有效護心又養腦。
秋刀魚是少數仍維持銅板價的魚類。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秋刀魚雖然平價,營養價值卻很高,研究發現,食用秋刀魚有助降低血脂、預防血栓、促進消化與保護心血管,建議搭配富含胡蘿素的櫛瓜一起吃,胡蘿蔔素能轉化為維生素A,搭配多脂的秋刀魚,堪稱是絕配,可強化營養吸收率,幫助提升免疫力。
為滿足湖口及鄰近地區在心臟介入與急重症醫療上的缺口,湖口仁慈醫院引進專業儀器Philips Azurion雙平面心導管系統,8日舉辦心臟血管中心揭牌典禮,宣告心臟及周邊血管相關醫療,以及急重症照護服務即將啟動。更為新竹縣鄉親帶來即時、專業的心血管照護。
移民署南投專勤隊長邱國志昨(28日)攀登台中八仙山,卻在途中傳出猝死意外,54歲的邱國志生前熱愛運動,突傳噩耗,讓親友都難以置信,台大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猝死最常見原因為惡性心律不整,運動雖有助保護心血管,但若合併有三高,單靠運動保護力是不夠的,還需用藥,提醒若有運動時體力變差、胸悶、透不過氣情況,要視為心血管狹窄的警訊,及早就醫。
許多人會吃魚油來保健,認為可以護心血管,對於大腦、眼睛也有好處。不過,內分泌新陳代謝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健康的人長期吃魚油,因降低凝血功能等因素,反而使心律不整風險增加13%,腦中風風險增加5%,他建議,除非是確定有心臟病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補充魚油,否則不必浪費錢。
台灣女性不抽菸,肺癌率卻高美國數倍,醫師蕭捷健指出,除了空氣污染,每天都在使用的炒菜油也可能是成因,當油溫超過發煙點,就可能產生致癌的丙烯醛,因此,依據烹調方式挑選不同發煙點的油相當重要,酪梨油、苦茶油屬高發煙點油品,是煎、炒、炸的首選,若選用低發煙點的油來高溫爆炒,會比吃炸物還傷身。
不少愛美人士注重頭髮保養,還會透過飲食來養髮,但若吃錯恐得不償失。營養師趙函穎分享案例指出,一位48歲婦人月花萬元養髮,其中會吃高糖分的黑芝麻糊、喝蜂蜜水,結果不僅白髮開始冒出,48公斤的她還罹患中度脂肪肝,三酸甘油脂更是高達250 mg/dL,經調整改喝豆漿燕麥飲後半年,頭髮、身體狀況都有所改善。
提到澱粉,不少人都會馬上想到會發胖、血糖高,不過醫師李思賢指出,其實不是所有澱粉都一樣,他特別推薦黑米,因其膳食纖維含量高、消化速度慢,飽足感能更持久,血糖也更穩定。此外,黑米因富含花青素,能對抗發炎、保護心血管,抗氧化力甚至超過藍莓,是一種能延緩老化、改善代謝的健康食材。
早餐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影響精神與血糖的關鍵。醫師劉博仁點出國人常見的4種早餐組合,油鹽糖爆表,長期天天吃吃恐增慢性病風險,他也建議改良吃法與自己常吃的早餐組合,替換食材就能讓傳統早餐升級,保護心血管與維持體重。
大蒜含有大蒜素,有助於防癌。減重醫師周建安表示,大蒜素還能活化棕色脂肪,有助減重,但得吃對方法,曾收治一名高中女生,查網路發現吃大蒜能減重,狂吃大蒜麵包,結果反因吃進太多澱粉,1個月內肥了3公斤,他並提醒,想吃出最多大蒜素,最好是生吃大蒜,且食用前先拍碎、靜置10分鐘。
全台有400多萬人罹患高血壓。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住家鄰近大馬路邊的高血壓患者,若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1個月後收縮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而收縮壓每下降2 mmHg,就能降低6%到9%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並減少4%到6%的重大心血管事件,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