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買美國貨的搜尋結果,共35筆
美國軍營消息《任務與目的》(task and purpose)報導,聯邦政府查獲一起工具機來源偽造事件,一批向美國軍方出售的「美國製造」堆高機,實際上是中國大陸生產,這違反了多項法律,也可能危急美國國家安全。
新聞提要■多個大品牌紛紛在海外淡化其美國身分。
最近大陸網路有一個段子,說明為啥中國不在川普對華禁止晶片出口之時,就對美展開稀土制裁?原因竟然是彼時中國尚無法製造氦氣,要等到2024年,中國企業成功提取純度達99.999%的超純氦氣,可滿足國內高端需求。
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近日表示,川普關稅政策迄今並未引發全面物價上漲,原因是總統成功說服更多人購買美國貨。
面對美國川普總統祭出的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表示,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並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台幣連日狂升引發國人憂慮,5日央行總裁楊金龍親上火線說明,賴清德也拍影片提出5點回應。但綠營卻洗風向稱買美國貨便宜,挨批喪事喜辦。網紅陳沂質疑,台幣若在馬英九執政時這樣飆升,政府一定被罵翻,怎麼賴清德就沒關係?難道只要喊抗中保台,一切雙標都能被合理化了嗎?
新台幣匯率持續走強,昨日一度漲破30元大關,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這波台幣升值是否為台美關稅談判中我方讓步,政府應該說明原因,以及台美貿易談判內容,避免資訊不透明讓民眾產生擔憂。政治學者施正鋒批評,台美貿易談判前,政府就說要加碼買天然氣、台積電赴美設廠等,試圖想向美國爭取零關稅或低關稅,一昧討好美方,毫無談判籌碼,結果恐怕事與願違。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關稅戰震撼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計畫在網站上標示商品價格中關稅成本(附加費),引發川普不滿,川普親自致電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施壓。數小時內,亞馬遜兩度發聲明澄清,最終宣布該構想「從未獲准且不會實施」。
加拿大聯邦大選結果於當地時間28日深夜出爐,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所率領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勝出將籌組新政府,卡尼也將續任總理一職。卡尼競選期間主打反美國總統川普,外媒評論,加拿大此次大選籠罩在川普併吞國土及關稅夾擊的陰影下,反而激發加拿大人的民族主義,讓原本民調低迷的自由黨扭轉局面勝選,可以說,川普讓加拿大選情出現驚人逆轉。
美中關稅戰白熱化,白宮在美東時間15日把對中關稅從145%再增為245%,中方斥「國際笑話」。川普政府屢以關稅攪亂國際貿易與全球供應鏈引發國際不滿,美國品牌受抵制,經濟引擎之一的觀光業也面臨重擊。投資巨擘高盛預估,今年觀光收入將重挫,美國經濟損失相當於GDP的0.3%,將近900億美元。
全聯福利中心提供各種生鮮食材,滿足民眾日常需求。一位網友近日到全聯消費,發現許多美國牛肉即將過期,因此打出6折優惠,不過他霸氣喊話,「做人要有骨氣,就算6折也堅持不買」,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人發現他以匿名發文而不敢以真名示人,紛紛笑他其實根本沒骨氣。
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美東時間4月2日周三「解放日」發布他心心念念、視為其施政主軸的「對等關稅」計劃。調查指出,若美國與貿易夥伴爆發全面貿易戰,全球經損可能高達1.4兆美元。高盛和穆迪也對貿易戰升級可能造成重大衝擊提出警告。
消息人士20日透露,巴西總統魯拉(Lula)下周預定訪問越南,隨行的企業代表團包括飛機製造商巴西航空工業(Embraer)以及食品大廠JBS等,這兩家巴西著名的企業,都想要做越南政府的生意。
泰國商會(Thai Chamber of Commerce) 於六日呼籲政府要採取行動,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並建議成立戰情室(war room),防止川普新關稅所造成的各種威脅。
2025年2月7日,華盛頓舉行的美日高峰會談成為全球焦點。在此次會談中,日本製鐵(Nippon Steel)欲收購美國鋼鐵巨頭美國鋼鐵(US Steel)一事出現重大轉折。原本這一計劃因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以「國家安全保障威脅」為由頒布阻止命令而陷入僵局,雙方甚至提起訴訟。然而,在這次會談上,川普表示日本製鐵將不會收購US Steel,而是進行大額投資。這一消息讓世人對美國這個國際舞台上的強者再次產生深層思考,它似乎既保持著某些一貫的特質,又呈現出新的變化。
貿易赤字是歷任美國總統的心魔。過去貿易赤字擴大,最多就把德、日等國找來開個會,叫他們匯率升個值就罷了,再不然就用301震懾一下,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高關稅後,引發鄰國加拿大民眾憤怒,掀起「購買國貨」運動,並助長反美浪潮。正在角逐執政「自由黨」黨魁,以取代杜魯道成為新任加國總理的前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痛批說,川普的做法是在發動「經濟戰」,背叛美國最親密的朋友。
2025年1月20日,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這是他第二次踏上總統之路。在就職演說中,川普提出了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經濟政策,強調貿易改革、製造業復興、能源獨立以及加強邊境安全等多方面的主張,展現出重塑美國經濟秩序的雄心。這些政策一經公佈,立即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支持者對其充滿期待,批評者則對其可行性和潛在影響表示擔憂。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幫川普贏得2024美國總統大選後,2025年的頭三天,於自家社媒平台X向他的2.1億追蹤者,連發數十條煽動性貼文,試圖從美國引出民粹主義,擴大自己對全球政治的影響力。馬斯克力捧加拿大和歐洲國家極右翼人士,除介入德國今年2月大選,同時宣布英國是國際投資荒地,呼籲釋放有暴力和欺詐前科的英國右翼極端份子,敦促英王查爾斯三世解散國會並下令重新改選。
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FAP)報告指出,在美國2024財政年度,尋求在美工作的外國人,幾乎保證可獲得簽證。不過,移民律師表示,若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後,恢復其第一任期時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的話,這種高批准率的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