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貿易調查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美國總統川普暗示,他可能會根據即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會談結果,放棄對中方是否違反其第一任期貿易協議的調查。他並透露,習近平2026年晚些時候將訪問美國。
美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打算鎖定外國藥價結構,啟動新一波貿易調查,試圖利用關稅施壓,強迫其他國家支付的藥價與美國消費者一致。
中歐貿易戰再升溫。歐盟執委會當地時間20日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鋼製履帶板(steel track shoes)正式徵收62.5%的最終反傾銷稅,並追溯徵收先前已課徵的臨時關稅,以反制不公平貿易行為對歐洲本土產業造成損害。
美國與中國大陸14日起對海運公司徵收港口費,美國徵收港口費的用意之一是對抗中國在商業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究竟川普徵收港口費是否有助於重振美國造船業?
川普又對晶片出狠招!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美國川普政府為大減美國對海外製造的半導體依賴,正考慮祭出新政,要求廠商美製半導體與從海外生產進口的半導體數量相等。知情人士指出,若廠商無法維持1:1,恐被課徵關稅;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川普透過媒體放話,一面是免稅胡蘿蔔、一面是祭出高關稅,又玩兩面手法、嚇唬台灣半導體大廠。
美國川普政府對進口銅課徵50%關稅,即將在8月1日生效實施,貿易商趕在關稅生效日前加緊向美國發貨,使得美國交易所倉庫銅庫存飆升至21年來最高水準。
歷經數月艱難談判,美國27日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框架,針對大多數歐盟商品徵收15%關稅,稅率僅為川普先前威脅的一半。這是川普迄今為止達成的最重大協議,從而避免大西洋兩岸爆發嚴重貿易戰爭。此協議內容與美日協議類似,但也留下一些問題待解決,雙方在藥品與鋼鋁稅率等方面各說各話。
美國27日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框架,針對大多數歐盟商品徵收15%關稅,稅率僅為川普先前威脅的一半。這是川普迄今為止達成的最重大協議,從而避免大西洋兩岸爆發嚴重貿易戰爭。此協議內容與美日協議類似,但也留下一些問題待解決,雙方在藥品與鋼鋁稅率等方面各說各話。
第25屆中歐峰會週四(24日)於北京舉行,由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主持,會晤時李強表示,中國大陸與歐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之間並無根本利益衝突,馮德萊恩肯定本次會晤,但坦言當前歐中貿易並不平衡。
美媒分析指出,人工智慧(AI)熱潮推高了晶片股,晶片公司估值不斷上升,使輝達(Nvidia)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然而潛在的美國關稅與貿易緊張局勢,已開始對供應鏈與投資決策產生影響,關稅已成為AI熱潮下被忽視的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三將貿易怒火轉向巴西,威脅對其祭出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並下令啟動對巴西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川普之所以對巴西課徵這麼高的關稅,理由是該國「攻擊」美國科技企業,並對前極右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發動政治清算。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透過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向14個貿易夥伴公布相同範本的關稅信函,要求這些國家在限期內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否則自8月1日起對其進口產品徵收25~40%不等的關稅。更宣稱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最新研究顯示,關稅對通膨「零影響」、進口價格「下降」,並隨後將會分批公布更多國家名單。此舉反映美國在國際關係中,採取強權姿態以追逐短期國內政治利益,卻可能引發深遠且嚴峻的國際後果。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透過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向14個貿易夥伴公布相同範本的關稅信函,要求這些國家在限期內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否則自8月1日起對其進口產品徵收25~40%不等的關稅。更宣稱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最新研究顯示,關稅對通膨「零影響」、進口價格「下降」,並隨後將會分批公布更多國家名單。此舉反映美國在國際關係中,採取強權姿態以追逐短期國內政治利益,卻可能引發深遠且嚴峻的國際後果。
美國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即將到期,日本與歐盟等國家正抓緊時間與美國協商,以緩和貿易衝突並避免遭遇高額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警告,若有國家「未帶著誠意來談判」,美國總統川普將與貿易團隊討論並為其設定關稅稅率。
川普政府仍持續推動產業關稅、打算以國安為由加徵關稅,令各國擔憂未來恐面臨更嚴峻衝擊。
中歐峰會即將於下個月舉行,歐盟領導人將藉著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機會,尋求改善獲取中國稀土及關鍵礦產的途徑,雙方還將探討一系列關稅相關問題。一位歐盟官員評論說,中方「把牌打得很好」,北京已將稀土視為主要籌碼,等到最後一刻才作出讓步。此外,中歐19日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貿易救濟案件進行磋商。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路透報導,4位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領導人將利用下月與中方領導人的峰會尋求獲得中國稀土和關鍵礦產的機會,同時雙方將處理一系列與關稅相關的問題。
市場持續關注對等關稅、經濟數據等不確定性之發展下,台股成外資提款機。法人指出,近一周外資於新興亞洲呈現賣多買少,僅韓國、菲律賓獲得外資買超,金額分別近18億美元和0.1億美元,至於賣超的股市則以台灣與印度金額較高,分別近17.2億美元與4.4億美元。
路透社報導,中國商務部週六(7日)表示,願加快對歐盟企業稀土出口的審批程序。商務部官網的聲明也指出,針對自歐盟進口白蘭地的貿易調查,將於7月5日公布最終裁定,並透露雙方正在就價格進行協商。
中美貿易戰在高層破冰會談後有所和緩,但雙邊在各方面角力仍暗潮洶湧。美國商務部此前在美國負極材料生產商聯盟(AAAMP)請願下,對中國石墨等負極材料展開反補貼調查,近日初裁結果出爐,稅率由業者要求的920%大減至6.55%,被解讀為美國仍依賴中國負極材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