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資源再生的搜尋結果,共180筆
亞洲水泥長期深耕循環經濟與低碳轉型,在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主辦的第八屆「資源循環績優企業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資源循環組」金質獎肯定,展現亞泥在傳統產業中落實循環再利用、減碳創新與永續管理的卓越成效。
非洲豬瘟爆發,全國禁用廚餘養豬,將廚餘去化議題推上浪尖,台中「廚餘湖」爭議更凸顯地方政府的困境。
非洲豬瘟爆發,全國禁用廚餘養豬,將廚餘去化議題推上浪尖,台中「廚餘湖」爭議更凸顯地方政府的困境。
水塑造文明,推動農業、工業與醫療進步,是人類發展的基石。然而,科技成就也帶來過度用水、生態破壞和氣候變遷等挑戰,正威脅人類的永續未來。面對水資源短缺與水汙染等問題,智慧水科技成為關鍵解方。
DIGITIME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電子六哥在淨零路徑上迎來策略升級,從自身提高綠電導入佔比,到共創供應鏈減碳。主要原因是電子六哥的溫室氣體排放戰場將移轉到範疇三,隨著供應鏈壓力與品牌客戶要求,以及預期未來金管會將分階段要求揭露範疇三排放量,DIGITIMES認為,企業揭露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漸成為顯學。
金門熟齡豬長期因文化背景與屠宰條件限制,多數需等待外縣技師批次宰殺,不僅成本高昂、佔地降低迴轉率,也使農戶在育成率低的狀況下加劇營運壓力。為開創在地畜牧產業資源再生的新道路,澄楉永續有限公司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城鄉創生圈輔導計畫」串聯地區農會與畜牧、食品加工、文創與餐飲業者,以跨域協作方式推出「58度D・淘金豬」系列加工產品,成功將每年逾200頭退役母豬轉化為兼具風味與永續價值的成果。
迎接「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十週年,友達永續基金會連續第三年響應國科會號召,20日自臺北站啟航,巡迴全臺18個縣市、28站,展開為期六天的環島科普教育行動。由友達光電暨友達永續基金會董事長彭双浪、友達光電永續長暨友達永續基金會執行長古秀華帶領員工出任科普志工老師,推動「再生能源與循環經濟」科普教育課程,副總統蕭美琴也出席開幕儀式,肯定企業長期投入科普教育的努力,體現公私協力推動科學素養的跨界合作精神,共同為永續社會培育下一代的科學思維與環境意識。此次預計將有超過千名師生參與到友達與協力夥伴齊力開發之科普教育課程,共同探索能源轉型與永續未來。
興櫃綠能環保廠商-立盈(7820)自結九月合併營收25,145千元,年增35.39%,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214,127千元,超越去年全年營收,年增達76.76%;立盈公司表示,前九月份營收大幅成長,主要受惠於半導體產業高階製程持續擴增,高階半導體製程中所產生的氟化鈣污泥量持續擴增,透過提供更多技術服務解決方案,推升立盈今年前九月營收持續增長。
創立於1953年的東和紡織,2025台北紡織展(TITAS) 以「國際認證×工業堆肥×可降解素材、低溫可染×高效節能、農廢再生×循環經濟」三大主題亮相,展現從材料源頭到製程優化的完整實力,回應全球品牌對機能與永續並重的趨勢。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將於9月27日至28日在凹子底森林公園舉辦9月場神農市集「綠植生活+」,邀請市民朋友走進城市綠地,享受植栽療癒時光,體驗綠色生活的魅力。
中鼎集團從因應國內環境需要,爭取國內焚化爐統包工程的承攬,延伸到「廢轉能」的經營,進而發展了能源轉換、物質循環及維護延壽三項事業領域的「循環經濟」,未來更將結合AI進行產業創新。
談循環經濟時,最關鍵的是如何將理念落實到產業與企業層面。台灣資源高度依賴進口,每年進口超過3.4億噸,包括金屬、化石燃料以及部分生物質。若不善用現有資源,經濟發展將面臨嚴峻限制。「動脈產業」感受最深,單靠製造業或回收再利用都不足以驅動永續,必須讓「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結合,形成完整循環。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2日與工商時報攜手舉辦「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共榮與成長論壇」,台積電資深副總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工商時報總編輯賀靜萍及多位產官學界專家齊聚一堂,探討ESG實踐策略與永續發展藍圖。
因應AI智能應用的大爆發及2050淨零的大趨勢,新的產業契機將隨著人類生活習慣的改變及環境條件的受限而持續不斷的湧入,包括技術不斷的革新、人際關係及教育內涵的重新建構、環境資源的不同運用、新的產業興起及產業鏈結合與新的商業營運模式。
台灣自有品牌過濾大廠旭然(4556)8月合併營收5,428萬元,月增7%、年減0.99%,前8月合併營收為4.22億元,年減8%。旭然指出,隨著北美及東南亞半導體、高科技電子產業建廠熱潮持續升溫,旭然積極承接工業液體過濾設備及相關耗材業務,進一步深化國際市場布局,並有望增添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廢乾電池回收分選及處理的量能持續提升,三大未來(7761)8月合併營收新台幣2006萬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營收1億4548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44.49%。
當全球進入淨零碳排的關鍵時代,循環經濟已不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攸關企業評鑑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台灣長期以來在教育、技術與產官學合作方面具備優勢,但若要真正躍升國際標竿,必須從源頭思維與商業模式著手。循環經濟的起點,是「三個R」──減量(Reduce)、綠色設計(Redesign)、源頭管理(Rethink)。
減碳、公益、創新並進 誰的永續實踐最有感?
颱風過後倒伏的枝幹,或是例行修剪下來的校園樹枝,過去往往被當成廢料焚燒或棄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讓這些廢料重生,經整理與設計,化身為實用的小家具、花台與工藝作品,以新的姿態重返校園發揮新的價值,展現高等教育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行動。
一、工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