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資產管理業的搜尋結果,共372

  • 基建認定 第一金私募股權頭香

    基建認定 第一金私募股權頭香

     國發會開放民間企業申請基礎建設認定辦法出爐,公股金融業者動向頗受關注。據了解,第一金投信子公司第一金私募股權公司,以「第一金資本宏璟智慧綠色公建有限合夥」名義,提出物流中心建設申請認定,並於11月3日獲得經濟部核發認定書,搶得此一開放政策的頭香。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可借鏡韓國訂專法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可借鏡韓國訂專法

     台灣壯大資產管理業,可借鏡國際經驗。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指出,迎向國際挑戰可參考韓國做法,思考訂定「資產管理業專法」,改善目前法規採行業別監理,相關業法及管理辦法龐雜,主管機關及業者均花費大量資源、業者遵循不易等問題。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富邦投信董事長黃昭棠:資管策略 應採目標導向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富邦投信董事長黃昭棠:資管策略 應採目標導向

     富邦投信董事長黃昭棠表示,台灣ETF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已從早期產品導向,逐步邁向以投資人需求為核心的新階段。過去的成長,是由供給面帶動市場的典型案例,但未來資產管理業的關鍵在於,如何提出「目標導向型投資策略」,滿足退休與穩定收益的需求,讓投資結構更健全、資金運用更有效率。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盼政府領投 促私募股權發展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盼政府領投 促私募股權發展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表示,政府引導資金入公建的政策方向明確,投信投顧業者有意投入私募股權與基礎建設投資領域,但仍面臨募資與出場機制等挑戰,呼籲政府比照新加坡、日本模式,由國發基金、郵儲或退休金等公部門擔任「種子投資人」,協助產業形成資金循環。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借鏡日本 台灣放眼多地金融特區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借鏡日本 台灣放眼多地金融特區

     政府積極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呼應此一攸關台灣轉型的重大政策,工商時報4日舉辦「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其中首場高峰對談討論「國際金融變局下的台灣轉型策略」,第一線的金融業高層提出多項主張,包括未來可仿效日本,在各縣市建立多個金融中心,讓台灣的金融能量展現最大效益;強化人才培育,並以「目標導向型投資策略」,滿足退休與穩定收益的需求,讓投資結構更健全、資金運用更有效率等具體建議。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兆豐金控總經理張傳章:金融業轉型 人才是根本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兆豐金控總經理張傳章:金融業轉型 人才是根本

     兆豐金控總經理張傳章指出,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金管會的旗艦計畫,希望台灣金融業能夠轉型,設定「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政策藍圖,循序漸進推進。他認為,推動轉型有四大關鍵要素,分別是人才、產品、跨境通道及稅制。

  • 工商社論》彭金隆力推亞資中心 看台灣金融升級

    工商社論》彭金隆力推亞資中心 看台灣金融升級

     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本報「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時指出,美國有美國的Golden Age,台灣也該有自己的黃金年代,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的就是把錢留在國內自己管理,同時吸引國際資金來台,透過資金與國際交流的加乘效應,可讓台灣更加繁榮。言簡意賅點出台灣迎向黃金年代的路徑。

  • 壯大資產管理論壇》台灣富豪需求複雜   中信銀曝家辦私銀新趨勢

    壯大資產管理論壇》台灣富豪需求複雜 中信銀曝家辦私銀新趨勢

    亞洲家族辦公室數量爆發成長,高密度的台灣富豪客群家辦需求飆升。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4日在工商時報主辦的「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中指出,台灣超高資產客群(資產逾新台幣十億元)密度居亞洲第三,這些客戶需求複雜,涵蓋「跨世代傳承、跨境、跨架構」,因此需要更專業的服務,他們期待銀行能提供「全方位且長期」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要能「信任」。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特刊》彭金隆拚亞資中心 打大贏小輸組合拳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特刊》彭金隆拚亞資中心 打大贏小輸組合拳

     全球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台灣擁有充沛資金、豐沛的產業動能,加上近年來資本市場日益活絡,發展亞資中心的優勢相當明顯。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發展亞資中心要採「大贏小輸」的組合拳,才能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競爭利基,為此,金管會設立了三層級推動架構加速推動。

  •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特刊》新型態特色商品 台灣金融向上提升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特刊》新型態特色商品 台灣金融向上提升

     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在新型態的金融商品趨勢上,包含推動具台灣特色的個人投資儲蓄專戶(TISA),及完成台日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相互掛牌、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等多項突破性進展。7月22日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後,業者引進各類私募基金,吸引高資產客戶的青睞,成為一大亮點。

  • 彭金隆:籌建亞資中心 設三階段目標

    彭金隆:籌建亞資中心 設三階段目標

     金管會力拚亞資中心的政策,設定的二年目標已達7成。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喊出「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的三階段目標,其中二年增加4兆元的資產管理規模,目前達標7成、2.8兆元,彭金隆認為,台灣要充分利用擁有的三大優勢,首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大產業鏈,其次是充沛的民間財富,最後是強大的投資動能,透過各項政策,做到極大化既有優勢、極小化劣勢影響,以「大贏小輸」組合拳,走出具有台灣特色的競爭利基。

  • 穩定幣發行 傳統金融首當其衝

    穩定幣發行 傳統金融首當其衝

     穩定幣的話題最近很熱,連央行都在10月30日的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表示,穩定幣未來確實可能衝擊銀行體系,導致銀行存款流失。

  • 丁學文專欄》穩定幣發行 傳統金融首當其衝

    丁學文專欄》穩定幣發行 傳統金融首當其衝

    穩定幣的話題最近很熱,連央行都在10月30日的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表示,穩定幣未來確實可能衝擊銀行體系,導致銀行存款流失。

  • 簡立忠:打造多層次資本生態系

    簡立忠:打造多層次資本生態系

     工商時報舉辦《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系列活動,延續7月高雄場後,將於11月4月在台北登場。本次論壇以「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為主軸,櫃買中心將以「櫃買搭橋引資中小微,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進行專題演講,展現櫃買中心在資本市場扮演的關鍵角色與創新作為。

  • 2025數位金融獎》群益投信 狂摘數位金融獎六項大獎

    2025數位金融獎》群益投信 狂摘數位金融獎六項大獎

     當數位科技重塑金融服務的面貌,如何打造安全、便捷且具包容性的數位理財體驗,已成為資產管理業者念茲在茲的議題。成立30年的群益投信在數位理財服務與時俱進,全力優化數位理財體驗,同時強化數位服務、金融普惠,並在2025年《工商時報數位金融獎》中奪下六項大獎,包括綠色淨零金融獎、數位公平待客獎2項金質獎,以及數位創新獎、數位普惠獎、數位服務獎與數位資訊安全獎4項優質獎,成為本屆大贏家。

  • 李偉正:亞洲資產管理熱區 台灣具潛力

    李偉正:亞洲資產管理熱區 台灣具潛力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指出,台灣在產業競爭力與資金回流效應的雙重加持下,正逐步具備成為亞洲資產累積熱區的條件。台股長年維持成長動能,市值已達近90兆元,企業整體股利發放金額更高達2兆元,顯示台灣企業具備強勁的創富能力與穩定的報酬結構,是國際資金關注的焦點。

  • 金控獲利第三引擎 靠打群架

     金控拚獲利「打群架」,旗下壽險資金委由投信代操,成為厚實資產管理業務的新顯學。市場盛傳,玉山金控已與三商美邦人壽談妥價碼,將推動合併,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26日表示,玉山金先前併購保德信投信,若再合併三商壽,可將壽險資金委由玉山投信代操,如同國泰金控的「第三獲利」引擎模式,發揮併購效益。

  •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用國際視野 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創新升級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用國際視野 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創新升級

     國泰投信董事長今年7月由李偉正接任,在金融業30年的資歷與跨境金融專案的經驗,讓他對資產管理業有著更寬廣的國家視野,未來將借助AI,同時串聯國泰金控的通路資源,打造具前瞻性與全球視野的數位資產管理平台,提供國人全方位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借鏡星、日經驗 引資入公建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借鏡星、日經驗 引資入公建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尤昭文指出,資產管理產業正站在「資本引導實體經濟」的關鍵時刻,要讓資本更直接參與實體經濟成長,從這角度出發,國內資產管理業不應只停留在共同基金或ETF,應透過私募股權(PE)與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基金兩大載體,將資金導向具有長期報酬與現金流的項目,這正是「真正落地的ESG」。

  • 王瑞鴻:家族辦公室成潮流

    王瑞鴻:家族辦公室成潮流

     勤業眾信家族辦公室負責人王瑞鴻資深會計師表示,政府推動亞資中心第一次在政策上提到「家族辦公室」的議題,宣告台灣正式往家族治理與資產永續傳承,邁向了重要的第一步。從台商家族創辦人的角度思考,這波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的推動,增加跨境金融投資選擇,再搭配資產管理與家族辦公室業者,正是思考家族資產配置藍圖與建置家族治理制度的良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