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跨國研究的搜尋結果,共59

  • 蘭嶼吻鰕虎 龐大家族在呂宋島

    蘭嶼吻鰕虎 龐大家族在呂宋島

     從台灣特有種到跨國大家族,被認為野外族群僅剩不到200尾、珍貴又瀕危的蘭嶼吻鰕虎,今年初才剛被農業部列入保育類名單,沒想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廖德裕領軍的研究團隊,竟在菲律賓呂宋島找到牠的「親戚大軍」,讓這條小魚的身世大翻轉,保育危機也瞬間解除。這項發現登上國際期刊《Scientific Data》,為東亞魚類研究寫下新篇章。

  • 蘭嶼吻鰕虎身世翻轉 中山大學證實:呂宋島有「親戚大軍」

    蘭嶼吻鰕虎身世翻轉 中山大學證實:呂宋島有「親戚大軍」

    從台灣特有種到跨國大家族,被認為野外僅剩不到200尾、珍貴又瀕危的蘭嶼吻鰕虎(Rhinogobius lanyuensis),今年初才剛被農業部列入保育類名單,沒想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廖德裕領軍的研究團隊,竟在菲律賓呂宋島找到了牠的「親戚大軍」,讓這條小魚的身世大翻轉,保育危機也瞬間出現轉機。這項發現登上國際期刊《Scientific Data》,為東亞魚類研究寫下新篇章。

  • 麗寶新藥赴日發表 輻射防護成果

    麗寶新藥赴日發表 輻射防護成果

     台灣新藥研發公司麗寶新藥於9月底受邀前往日本廣島,參加第十三屆「日本放射線事故災害學會」,並以核心藥物LIB-101(rIL-12)發表急性輻射症候群(ARS)治療成果,引起國際矚目。該藥物在靈長類實驗中證實,只需單次低劑量皮下注射,即能顯著提高高劑量輻射曝露後的存活率,並同時恢復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多重造血功能,突破現有療法限制。

  • 清大揪出黑洞「失落拼圖」 登NASA官網

    清大揪出黑洞「失落拼圖」 登NASA官網

     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江國興帶領跨國研究團隊,發現正在吞噬恆星的罕見黑洞候選者,這類「中等質量黑洞」被稱為黑洞的「失落拼圖」,在天文觀測極為罕見。研究成果不僅發表於權威《天文物理期刊》,更登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網,獲得國際重視。

  • 中研院出席PNC年會!AI與人類智慧共探未來

    中研院出席PNC年會!AI與人類智慧共探未來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年會暨聯合會議成立第32年,今年中央研究院由副院長暨新任大會主席彭信坤率團,出席20至22日在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舉辦的年會,本次主題為「心靈遇見機器:重新思考人工智慧時代中的智能與知識」,台灣也透過大會共探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如何共存、互惠,進一步開展對未來社會的全新想像。

  • 深化台日學術交流 日本東北大學 參訪北科大

    深化台日學術交流 日本東北大學 參訪北科大

     日本東北大學校長冨永悌二、副校長今村文彥等一行人日前蒞臨北科大參訪,由北科大校長王錫福率領副校長任貽均、副校長楊士萱、研發長莊賀喬、產學長黃聲東及國際長范政揆等人熱情接待,持續推動並深化跨國研究與學術合作。

  • 研究示警夫妻精神疾病風險相關

    研究示警夫妻精神疾病風險相關

     夫妻身心健康密不可分!一項涵蓋台灣500萬對配偶健保資料的跨國研究顯示,配偶之間同時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比任意兩人高。專家指出,兩者不一定是因果關係,可能受到社會環境等共同原因影響;該研究結果可作為提醒,給予精神疾病患者的配偶更多心理支持。

  • 醫教新視野 中山醫大論壇聚焦氣候變遷挑戰

    醫教新視野 中山醫大論壇聚焦氣候變遷挑戰

    台灣長期面臨高溫、空汙與傳染病壓力,醫療現場挑戰嚴峻。台中中山醫學大學6日舉辦「氣候變遷與醫學及教育國際研討會」,聚焦氣候變遷對醫學教育、臨床實務與公共政策的影響。校長黃建寧表示,氣候變遷已從環境議題轉變為健康威脅,醫學教育不應僅止於診斷與治療,更需理解其對健康的衝擊,並具備跨領域合作能力。

  • 元智大學與美伊利諾理工學院簽MOU 共推雙聯學位與交換計畫

    元智大學與美伊利諾理工學院簽MOU 共推雙聯學位與交換計畫

    元智大學於今(30)日與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由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與IIT校長Raj Echambadi代表簽署,象徵雙方建立長期穩固夥伴關係,攜手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跨國研究合作與全球人才培育。

  • 不是葉黃素 眼科名醫起床一動作:保護視力

    不是葉黃素 眼科名醫起床一動作:保護視力

    現代人有空就滑手機,伴隨而來的常是眼睛疲勞、視力異常等問題。眼科醫師賴旗俊表示,人的眼睛有主視眼與輔視眼區別,若輔視眼出狀況可能不易察覺,建議每早起床各遮一眼,檢查兩眼視力是否有差異、模糊、瞳孔中間有黑點或黑斑、扭曲及辨色能力下降情況,一旦出現就應立即就醫。

  • 清大QS世界大學排名躍升!全球第176名 論文引用率成關鍵

    清大QS世界大學排名躍升!全球第176名 論文引用率成關鍵

    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公布最新的2026世界大學排名,國立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176名,比去年的210名大幅躍升34名。清大指出,其中進步最多的項目是教師平均論文被引用數,呈現研究動能大爆發;表現最佳項目則為雇主評價,排名全球第116名。

  • 起床時各遮一眼 自我檢查視力

    起床時各遮一眼 自我檢查視力

     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用眼過度已是常態,全球約有22億人受眼科疾病困擾,亞太地區更承擔全球近三分之二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病例。醫師提醒,人的眼睛有主視眼、輔視眼之分,輔視眼出問題可能不易察覺,每天起床時可「各遮一眼」,自行檢查雙眼視力狀況,若有異常應盡快就醫,早篩早治。

  • 台大團隊破解日本農業起源謎團!揭食用紅豆起源地

    台大團隊破解日本農業起源謎團!揭食用紅豆起源地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承叡組成跨國團隊,由遺傳學的角度切入,不僅成功確認食用紅豆起源於日本,並發現日本初始農業比過去的認知早了數千年,解答日本最初農業的起源等考古學議題。研究結果在近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 過勞、壓力超標 身心健康隱憂

    過勞、壓力超標 身心健康隱憂

     研究證實,過勞會打擊身體和心理健康!急診科醫師表示,工作超過合理時間,會對心理和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更可怕的隱憂是,把工作帶回家,或是下班了還無法從上班挫敗的心情恢復,嚴重者還會帶來肥胖,增加10~40%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 清華校友捐1億元設發展基金 支持物理系衝刺全球排名

    清華校友捐1億元設發展基金 支持物理系衝刺全球排名

    清華大學物理系全力發展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畢業校友辛耘企業董事長謝宏亮20日宣布捐款1億元,成立「清華物理卓越發展基金」,將用於支持物理系傑出人才計畫及新地平線計畫,資助師生赴海外交流學習,發展並建立跨國研究團隊,提升清華物理的國際影響力。

  • 深耕台法交流!台大校長陳文章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深耕台法交流!台大校長陳文章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因長年致力推動台法雙邊學術與文化交流,於5月6日獲法國政府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表彰其在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與國際合作方面的卓越貢獻。

  • 加熱式菸品 降低有毒熱裂解產物

    加熱式菸品 降低有毒熱裂解產物

     韓國漢陽大學教授權一瀚(Eilhann E. Kwon),與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陳維新領銜的台韓跨國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發表最新研究「傳統紙菸與加熱式菸品所產生之有毒熱裂解產物的比較」。文中指出,加熱式菸品採用「加熱而非燃燒」,可有效降低多種有毒熱裂解產物的產生,相較於紙菸對人體潛在危害明顯較低。

  • 中山大研發非侵入式腦部顯影

    中山大研發非侵入式腦部顯影

     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攜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及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成功開發全球首創非侵入式影像技術,能偵測腦部早期病變氧化壓力,有望提升阿茲海默症、腦中風及漸凍人等疾病的治療率。此項研究成果刊登於世界頂尖權威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顯示其科學意義和影響力。

  • 阿茲海默症、腦中風新曙光!中山大學跨國合作創新技術曝

    阿茲海默症、腦中風新曙光!中山大學跨國合作創新技術曝

    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攜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及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成功開發全球首創非侵入式影像技術,能偵測腦部早期病變氧化壓力,有望提升阿茲海默症、腦中風及漸凍人等疾病的治療率。此項研究成果刊登於世界頂尖權威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顯示其科學意義和影響力。

  • 睡眠、腸道菌相互影響 克菲爾益生菌助入眠

    睡眠、腸道菌相互影響 克菲爾益生菌助入眠

    睡眠是基本的生理過程,可讓身體和大腦休息、修復和再生。然而全球失眠人口卻越來越多,例如美國約有5,000萬至7,000萬人睡不好;國健署2019年報告顯示,台灣成年人失眠盛行率也高達23.5%,等於每5人就有1人睡不好。研究指出睡眠障礙與菌叢失調有關,所以每日額外補充包括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等益生菌產品,有助改變細菌叢生態,可能幫助入睡。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