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軍事動員的搜尋結果,共19筆
為加強應對俄羅斯混合戰威脅的能力,歐洲聯盟16日公布《歐洲無人機防禦倡議》,將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烏克蘭合作,建構「無人機牆」,目標是在2027年啟用運作。
針對大罷免,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全代會高喊「民進黨須和公民同行」,將罷免運動與總統本人及執政黨完全綁在一起,這樣的態度轉變,不僅暴露其原先推託罷免是「民團行動」的虛偽,更讓人質疑,如此角色錯亂的領導者,如何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針對大罷免,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全代會高喊「民進黨須和公民同行」,將罷免運動與總統本人及執政黨完全綁在一起,這樣的態度轉變,不僅暴露其原先推託罷免是「民團行動」的虛偽,更讓人質疑,如此角色錯亂的領導者,如何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日前在香格里拉安全論壇上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提出警告,聲稱美國「將與盟友並肩,遏止中國侵略」。同場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指出,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不做出堅定反應,將可能助長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冒進行動。台灣媒體對此視為「民主盟友再度挺台」的象徵,反映台灣近年觀察國際情勢的預設立場:只要民主盟友口頭支持台灣,台海和平就能維持。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日前在香格里拉安全論壇上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提出警告,聲稱美國「將與盟友並肩,遏止中國侵略」。同場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指出,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不作出堅定反應,將可能助長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冒進行動。台灣媒體對此反應迅速而熱烈,視為「民主盟友再度挺台」的象徵,報導語氣一致正向,反映出台灣近年觀察國際情勢的預設立場:只要民主盟友口頭支持台灣,台海和平就能維持。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的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林碧瑩表示:「美國和台灣普遍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能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這報導並畫蛇添足地指出,空襲台灣基礎設施、海空抵近巡航監控航道、阻止商船進入和癱瘓網路等四大步驟,將封鎖台灣與攻台混而一談。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的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主任林碧瑩表示:「我認為美國和台灣普遍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能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這個報導並畫蛇添足地指出,空襲台灣基礎設施、海空抵近巡航監控航道、阻止商船進入和癱瘓網路等四大步驟,將封鎖台灣與攻台混而一談。
川普近日提及的「將結束俄烏戰爭、防止世界大戰」的表態耐人尋味,這似乎為川普時代美歐關系爭議暫時畫下句點,也為我們提供了透過歐洲事例,檢視台灣面臨何種挑戰的契機。
川普上台後狂簽200多份行政命令,他所提及的「將結束俄烏戰爭、防止世界大戰」的表態其實更耐人尋味,這似乎為川普時代美歐關系爭議暫時畫下句點,也為我們提供了透過歐洲事例,檢視台灣面臨何種挑戰的契機。
在新年前夕的國防部年終表揚大會,表揚許多推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事務有功人員,見證國防部與地方政府在全民動員的協調與合作。獲獎的全動署動管處軍事動員科動參官王上校表示,政府透過政策提升動員防衛人力與疏通協調管道,有效整合資源,從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動員會報、業務訪評,皆能看見國家整體對動員觀念的重視與支援協調,有助提升全民防衛韌性。
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17日主持「國軍114年軍事動員準備計畫作業講習」,代表部長顧立雄向參與人員表達感謝,期勉各級幹部以務實、嚴謹態度,強化動員整備工作,提升全民防衛力量,迎接未來挑戰。
俄國總統普丁今年6月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烏克蘭媒體周二(15日)報導,西方外交官透露北韓已派1萬名軍人支援俄羅斯加強對烏作戰力道,俄國另組一支北韓士兵特種營,可能部署俄烏邊界。英國廣播公司周三(16日)報導,俄羅斯軍方消息人士透露,海參崴附近一處軍事基地已有北韓士兵進駐。北韓士兵能否順利融入俄軍,至少有4道障礙有待克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週三(7日)簽署了2項法案,將動員和戒嚴再度延長90天至11月9日。
新聞提要■烏克蘭男性遭徵召打仗導致勞工短缺,促使許多女性,開始進入以男性為主的藍領行業。
國軍「漢光40號」實兵演習將自7月22日實施至26日,並選擇台北港、台中甲南海灘等6處進行反登陸演練,並新增反制空中兵力突擊作為,驗證反制敵「三棲」進犯要地。退役少將栗正傑透露,他看到廈門一段影片,不知真假,內容為廈門某一條道路都是解放軍戰車,讓他看得心驚膽跳;而這些戰車光是準備上船的動作,就讓台灣夠嗆了。
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Bolivia)有軍隊車輛衝撞當地總統府大門,並有士兵進入建築物。總統亞瑟(Luis Arce)批評軍方部分部隊非法調動;前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則指控軍方高層企圖策動政變。
美國之音引述知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中國連續第29年提高國防預算,表明中國在全球軍備競賽中強化其軍隊的決心持續不變。
據美國之音引述知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大陸連續第29年提高國防預算,表明中國大陸在全球軍備競賽中強化其軍隊的決心持續不變。
從兩岸分治以來,中共從未放棄過在必要時以武力統一台灣的想法,並從一開始就規劃以民用船舶來運輸部隊。即便到目前中共海空軍與火箭軍已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但仍必須依賴大量民用船舶來運送部隊與裝備,唯一不同的是,中共已開始規劃在這些民用船舶上配備較輕便的近防砲、防空機砲、手持式導彈等防衛裝置,以增加運輸船隊的生存率,這些進展也可以做為觀察中共發動對台軍事行動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