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軍事媒體的搜尋結果,共49筆
路透社1日報導,俄軍擊退了一次烏克蘭特種部隊搭乘黑鷹直升機機降至前線城市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俄譯紅軍城)的馳援行動,惟直升機上11名烏特戰人員全數陣亡。俄烏雙方消息來源今天稍早指出,單位所屬為烏克蘭國防情報局(GUR)特種部隊,下機後隨即遭到FPV無人機殺害,連俄方軍聞媒體都震驚「怎麼這樣用兵」。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昨日舉辦「2025軍事新聞論壇」,並以「戰略溝通新時代:人工智慧與國際話語權」為題,邀請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AI在戰略溝通的應用及國際話語權的建構,透過理論與實務的驗證與整合,提升國軍整體媒體識讀及戰略傳播效能。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衝突再度升高。短暫平靜數日後,兩國部隊於週三(15日)再度爆發激烈交火。衝突起因於塔利班對巴基斯坦最大邊境通道「查曼-史賓波達克」(Chaman–Spin Boldak)發動攻擊,引發巴軍全面反擊後於稍早宣布停火48小時,獨立軍事媒體彙整兩國交火態勢,一次掌握戰情。
根據烏克蘭軍事媒體Defence-Express的報導,俄羅斯防空部隊配備中國大陸製作的機動雷達系統,以及早發現烏克蘭FPV無人機。這顯示中國大陸援助給俄羅斯的軍事裝備愈來愈多,並且也從原本的「軍民互用品」,轉變成「正規軍用品」。
俄羅斯自2025年2月以來,於烏克蘭全線推進,截至10月1日,全線已經奪取超過3500平方公里的領土,烏方目前最大的缺口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 Oblast),由於烏軍該處兵力不足,俄軍連日深入推進已搶佔9個住民地,雙方激戰的熱點為庫皮揚斯克(Kupyansk)、紅利曼(Lyman)、康斯坦丁諾夫卡(Konstantinovka)以及紅軍城(Pokrovsk)方向。
俄羅斯周二(9日)午夜至周三(10日)凌晨派出大批無人機夜襲烏克蘭西部。波蘭怒指領空遭多架無人機入侵形成安全威脅,民宅毀壞,軍方急派戰機升空截落,內政部稱境內發現至少7架殘骸。波蘭武裝部隊作戰司令部稍早稱,初判可能是俄製「非洲菊」的誘餌版本。烏克蘭軍事媒體據波蘭民眾提供照片研判也傾向認定是「非洲菊」,另有1架可能是火力強大的「見證者」。
烏克蘭軍事媒體《防務快報》(Defense Express)報導了自主研發的新型遠程巡航飛彈,非正式名稱為「長海王星」(Long Neptune)。報導稱,這是該飛彈首次亮相,射程為 1,000 公里。
印太地區局勢成為美國戰略重中之重,今年美軍聯合軍事演訓「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首次以印太區域為背景,選在密西根州舉行,模擬印太多島嶼環境,內容聚焦海上行動,強化美軍海上後勤補給能力。據透露,台灣有逾500名士兵參與本次演訓,顯示台美軍事交流日趨緊密。
國軍首位女性中將,現任國防部政戰局長陳育琳,日前傳出因身體健康問題,主動向部長顧立雄提出辭呈,由於陳育琳明年2月才達到最大年限才屆退,卻提前半年急流勇退,引起軍中議論。據了解,顧立雄已表達強力慰留之意,但未來政戰局長人選也令外界相當好奇。
韓國特別檢察組近日擴大調查前總統尹錫悅的內亂與外患罪嫌,特別檢察組近日連續傳喚多位高階軍官,釐清其是否下令軍方執行挑釁北韓的武裝行動。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間,陸軍航空司令部每月皆出動配備地獄火飛彈的阿帕契直升機飛近兩韓海上交界,疑似有意刺激北韓採取軍事反應,為實施戒嚴鋪路。
審計部週二(29日)公布總決算審核報告顯示我國過去4年強化後備戰力的成效有限,後備部隊裝備短缺嚴重,整體缺口高達三成,部分類別如通信與醫療支援裝備可用率甚至低於六成,且主力國造裝甲車「雲豹」也出現結構瑕疵,引來外國軍事媒體關注。
據《NBC新聞》引述一位以色列高階情報官員報導指出,過去24小時內,以色列僅攔截了65%的飛彈,明顯低於於前一日接近90%的攔截率,對此,有軍事媒體分析原因。
綜合外電及軍事媒體Rybar報導,以色列昨夜發動代號「雄獅崛起」(Rising Lion)的聯合軍事行動,整起行動依照教科書般的節奏展開:先摧毀雷達系統清空空域,再破壞指揮體系,最後直攻核子目標。截至13日上午的最新狀況,以色列出動飛彈部隊,以及逾200架F-15、F-16與F-35戰機,以敘利亞東北方作為飛彈攻擊發起線,對伊朗多處軍事與核設施展開攻擊,根據以軍聲明,共發射330枚彈藥。伊朗高層損失如此慘重,德黑蘭緊急任命多位軍方與革命衛隊高層代理人選。
為報復烏克蘭過去數月以來對平民的無人機攻擊,俄羅斯發動了一系列大規模空襲,作為報復行動。過去一週內,對烏克蘭多地展開密集飛彈與無人機打擊,攻擊目標涵蓋機場、軍火庫、化學工廠及軍事設施,攻勢橫跨日托米爾(Zhitomir)、敖德薩(Odessa)、哈爾科夫等地,顯示俄羅斯意圖削弱烏方後勤與防空能力
中國大陸最近的一場軍事演習當中,出現了一款相當特別的兩棲裝甲車,它裝有12枚反坦克飛彈,成為一種火力相當強大的反裝甲兩棲突擊車。
國防部軍事新聞處長(軍事發言人)將在5月1日接任國防部政務辦公室主任,晉任中將,創下政戰將領首度擔任部長辦公室主任的紀錄,也是首位國防部軍事媒體記者中,唯一一位升任將軍首例。鮮為人知的是,是他小時候,隨著遭文革的名伶母親投奔自由到台灣,成為幼年反共義士的心酸故事。
美國陸軍正低調考慮裁減多達9萬名現役軍人,若方案成形,陸軍兵力恐降至僅剩約36萬人,規模大幅縮減,知情官員向軍事媒體投書,如果削減兵力時缺乏明確的人才留任策略,恐怕會流失大量優秀軍人。
國際軍事網站《海軍新聞》(Naval News)先前的報導曾指出,大陸在建造至少5艘新的特殊用途駁船,該船能從船首架設非常長的棧橋,可用於抵達海灘後方的堅硬地面,引發討論。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今(22日)以「杯弓蛇影、庸人自擾」,形容該登陸神器,他並認為有此「神器」威脅未增一分,無此神器亦未減一分,判斷是否可能走到那一步,不是看是否有神器。
根據烏克蘭軍方提供的影像,無人機首次確認並摧毀了北韓製造的 M1989「谷山」(Koksan)自走砲。這次襲擊由第 412 獨立無人機團「NEMESIS」,顯示北韓的裝備已派往烏克蘭東部戰場,而且烏克蘭也能發現與摧毀。
週五(10)網陸消息傳出,一支俄羅斯政府高層代表團正前往阿爾及利亞,預計將就軍事技術合作達成協議,簽署高端武器合約,最終可能會敲定Su-57戰機軍售案。這將使得阿爾及利亞成為少數第五代匿蹤戰機使用國家之一,同時也將成為非洲第一個具備第五代戰機的國家。